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小麦冻害类型小麦冻害是指零度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受害小麦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在该县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又叫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1、冬季冻害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到来降温引起的冻害。2、春季冻害指小麦在返青至拔节时期,因寒潮来临降温发生的霜冻危害。根据发生冻害的早晚又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我县早春冻害发生较为频繁,且程度重,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2.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冻害发生的原因小麦冻害发生的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和低温冻害。1.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冬季冻害发生的天气因素是寒潮,即冷空气大规模侵入使温度下降10摄℃以上,最低温度在5℃度以下的灾害天气。寒潮发生冻害的程度又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极端最低气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冻害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影响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1.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  相似文献   

4.
一、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相似文献   

5.
正一、小麦发黄的原因(一)低温冻害小麦是耐低温作物,在冬季苗期,只要温度不是太低,一般都不会造成大的冻害。但是,进入返青拔节期的小麦,由于已经完成了春化阶段的发育,步入了春季生长,抗寒能力大幅度下降。2月中下旬,泌阳县遭遇了降幅10 ℃以上的强寒潮,包括小麦在内的农作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低温冻害。据调查,小麦低温冻害有如下表现:降温之前麦苗生长正常,一场低温之后几天内叶片发黄,通常低凹积水田块和岗地的迎风面更严重一些,叶片有变  相似文献   

6.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气温较安阳市低1~2℃,冬春季常常出现寒冷交加天气,小麦极易出现冻害现象。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林州市小麦冻害类型、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冻害类型(一)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指小麦在越冬期间,由于遭受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区,冬季最低气温达-10℃,冬季日温差15℃左右,极易出现寒潮天气,引起小麦冻害。冻害一般表现为叶片冻害。  相似文献   

7.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生原因(一)天气因素小麦冻害与低温持续时间和寒潮降温程度有关。随着冬暖春寒现象的不断出现,入冬前后气温偏高,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导致分蘖节糖分和植株内有机养分积累少,小麦抗冻性降低,在进入春季幼穗分化的关键期发生大幅降温,小麦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春季低温来临越晚,冻害越重。  相似文献   

9.
小麦春季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近几年几乎连年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一般发生在早春2、3月和晚春4月上中旬,前者是指北方强寒潮袭击时,气温骤降,下降至-2~-3℃以下时,使一部分已进入起身拔节的早播春性品种受到冻害;而后者指轻度的寒潮袭来,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上2~3℃或5~6℃,使部分正处于抗寒最低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小麦受害,受害小麦以后表现为空颖或难以抽穗.冻害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60%.防御小麦冻害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灾害之一,主要发生2个阶段:一是越冬期冻害,另一个是春季冻害和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县小麦发生冻害,究其原因,多表现为2、3级冻害,个别地区发生4级冻害.一是冬前气温偏高,导致部分小麦生长过快,阶段发育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较弱.二是刚进入越冬期即遭受大幅度降温,且持续低温.总体上看,主要是由于春性品种比例较大造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技推广》2020,(2):93-93
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2月13~1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降温8~10℃,并伴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当前,西南地区小麦进入拔节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起身拔节,黄淮海南部小麦开始返青起身。由于今年主产区越冬期气温偏高,小麦缺少抗寒锻炼,加之生育进程提前,特别是小麦拔节后对0℃以下低温抵御能力较弱,寒潮降温可能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以水调温",做好冻害防御;坚持"以肥促长",做好灾后补救,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一是提高认识,提早准备。  相似文献   

13.
冬季冻害可造成冬春季节小麦死苗死蘖。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以后,到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两大类。严重冻害是主茎和大分蘖死亡,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这类冻害会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入冬后,小麦若经过低温锻炼,抗寒能力大大增强,若未经过低温锻炼,或播种过早、生长过旺、管理粗放的麦苗,因抗寒力差,在气温突然下降时,都易产生冻害.一、小麦冻害的预防措施1.种植抗寒能力强的品种冬季寒冷的地区宜选用半冬性或冬性品种.2.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热量资源,在越冬前长出一定数量的分蘖,扎好根系,形成壮苗.一般要求小麦播种到越冬形成2~3个分蘖,有效积温30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小麦冻害原因分析与预防补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小麦冻害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小麦冻害原因分析,提出小麦冻害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提出了预防补救对策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受天气因素影响,近5年来邢台县小麦曾遭受两次严重冻害,给当地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现就小麦冻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小麦冻害的原因1.1天气因素。寒潮降温和孕穗期5℃~6℃低温是造成小麦冻害的主要天气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以周麦18和冀麦325为材料,分别在越冬期和春季倒春寒发生前后冻害田喷施抗寒剂,通过小麦分蘖、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等指标综合评判各抗寒剂的抗寒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冻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喷施不同化学调控剂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效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小麦分蘖,有效减缓穗数、穗粒数的降低,最终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喷施抗寒剂是抵御低温灾害有效实用的技术措施,以喷施氨基酸、壳寡糖、芸苔素内酯的混合液(T4)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一、小麦冻害的类型小麦冻害是指从越冬休眠到早春萌动受较长时期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造成的伤害。多年来,根据小麦冻害发生时期和发生特点,将其分为4类:初冬温度骤降型、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早春温度骤降型和春末晚霜型。(一)初冬温度骤降型入冬前后,小麦越冬前或越冬初(11—12月),由于气温骤降,导致小麦受冻。此类冻害主要是由于幼苗未经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然遭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天气,那些苗质弱、整地质量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苗生长锥。  相似文献   

19.
豫东地区小麦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冻害已成为豫东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一个障碍因素。根据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将小麦冻害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越冬冻融交替型、早春温度骤变型、春末晚霜型。发生特点是:越冬冻害少而轻,初冬,早春、晚霜冻害多而重。提出春季冻害温度指标和冬季、早春冻害分级标准。选用半冬性抗寒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越冬、冻前灌水,是防御冻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越冬期冻害是北方麦区小麦生产中的灾害之一,尤其在低温、干旱年份,冻害更重。据经验,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主要有以下10项技术措施:对于播种前施肥不足的麦田,越冬之前追肥,能巩固小麦的有效分蘖,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追肥时氮、磷、钾要混追,比例要适1、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