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广西大芦村文化生态进行了调研,从自然生态到人文生态的视角剖析了由此产生的历史文化名村共有的和个性化的生态文化,挖掘出历史文化名村的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确定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探讨了这类资源在现代生活、生产及建设中的应用,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时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天长镇古城独特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地和特色古城镇。通过对井陉县天长镇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和归纳,分别对古城街巷建筑景观、城墙沿线景观、街巷景观设施等方面叙述了景观规划中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历史文化名镇景观的规划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桂花文化在咸宁城市景观空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洁 《绿色科技》2014,(2):65-66
从特色城市出发,分析了桂花文化对咸宁城市景观空间的营建意义及在城市景观中的三类不同主题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开平市仓前村有着较好的历史聚落与自然环境。2015年开始,当地的文化保育机构结合乡村整体环境及社区保育,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探索及实践,其中经历了从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及思路的转变。从风景园林专业介入来看,乡村环境教育的关键在于梳理乡村景观资源及其可服务于环境教育的内容,结合乡村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培养需求进行资源的再组与重构,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环境营造,推进环境教育活动中乡村的景观资源利用与景观建设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坑头,是江西省婺源县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婺源努力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大县、文化名县的今天,坑头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八方能人志士,来观光、旅游、投资。2002年,一位南昌客商到该村旅游后,签订了600万元的投资合同,开发该村的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传统采石宕遗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针对浙江地区石宕遗迹景观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的实践,整理和重塑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探讨了石宕特有的景观资源,以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树名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并且具有较高的景观、科研和历史价值,因而成为开发优质科普旅游的基础。文中对古树名木的科普价值和旅游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并且以"树文化"为发展契机的贵州妥乐村、台湾科普旅游典范——溪头自然教育园区以及面临开发与保护平衡的云南腾冲古银杏村为案例,分析了3个景区的成功要素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区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和景区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湖南地域文化对植物景观的影响,认为湖南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为其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提供了优厚的前提条件;湖湘文化的开放性、湖南的民俗民风、历史文人荟萃以及现代审美的变化,与湖南植物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发达的经济使得湖南的植物景观越来越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望头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在历史文化村镇中,公共空间承载了当地居民的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也是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望头村的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建议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更新可从整体格局的延续、特色强化、主次结合和触媒活化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湖南挪溪森林公园文化旅游资源的组成,分类描述了挪溪森林公园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绿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景观资源;对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广州市人民政府1985—2008年公布的中心城区1~5批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及市民对其的认知度.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种类丰富,共24科37属44种,主要分布在街道、公园、名胜古迹、企事业单位、宗教场所、学校等场所;目前古树名木的开发利用存在文化内涵未能合理利用、市民对古树名木的认知度不足且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在今后古树名木的开发利用中,结合园林景观、历史古迹、宗教文化、神话传说等内容,根据不同场所开展各种主题旅游活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2.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改造运河周边园林景观,是运河沿岸地区城市公园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以北京西海子公园改造提升为例,分析了西海子公园周边历史遗存及人文景观,确定了公园定位及规划原则,采用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集中展示运河文化内涵,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改造后的西海子公园已成为通...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蜀道之一的洋巴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加之洋巴道所处的地域资源优势,具有潜在的旅游景观开发价值。通过对洋巴道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构建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带构建的策略和方法,实现多元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旅游景观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沿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倩 《绿色科技》2011,(12):32-34
对河南郏县文庙片区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其核心历史价值,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将片区的核心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在建筑、景观等层面表达出来,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借其核心优势,驱动整个片区的经济,并将部分收益返回来用于保护历史遗迹。通过案例的解析来阐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许大为 《绿色科技》2020,(5):31-32,37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历史文化遗迹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景观是街道展示景观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的提取、归纳与总结,得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由底界面、侧界面以及顶界面三大核心要素组成,并将其应用到鱼山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景观内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界面景观要素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广州古城"车歪炮台"乃珠江岛式炮台遗产孤例,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彰显出很高的自然景观价值、人文景观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修复,结合其自然、人文基底,将其开辟成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遗址公园,是广州保护中国历史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在对青岛大河东森林公园的自然、人文资源调研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森林公园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划分7大景区:新农村风貌展示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名山文化会所区;水库景观生态恢复区;山地森林游览区;异国古堡风情游憩区;森林保健文化休闲区。注重对公园景观布局和游览路线的设计和经济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