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桐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又名大尺蠖。该虫食性杂、寄主广,不仅危害柑桔,还危害油桐、乌柏、油茶、茶叶、松、柏等经济林木。该虫以幼虫咬啃叶片危害,大量发生时可把整株叶片吃光,仅留秃枝。油桐尺蠖在我场柑桔园过去曾有零星发生,但不严重,也没有引起重视。然而九一年却  相似文献   

2.
1)黄刺蛾(洋辣子、枣八角)。④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钙质茧越冬,少数在树皮缝中越冬。6月上中旬出现成虫,羽化期较整齐。成虫白天静伏叶片背面,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数十粒连成一片,卵期1周左右。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②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食性杂。初龄幼虫多沿叶片背面取叶肉留叶脉和上表皮,被啃食叶片呈网状。大龄幼虫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甚至只留叶柄和三主脉。毒刺可分泌毒液,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金缘吉丁虫 ,又名串皮虫。其 2年发生 1代 ,5~ 6月成虫羽化 ,卵多产于枝干皮缝处 ,成虫有假死性 ;以不同龄期幼虫危害枝干皮层 ,被害树皮变黑 ;幼虫秋后蛀入木质部 ,于蛀道中越冬 ,翌年 3月化蛹。金缘吉丁虫成虫主要取食桃树叶片 ,危害较轻。幼虫往往与桃红颈天牛同时危害桃树  相似文献   

4.
桃园潜叶蛾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危害状以幼虫在叶内蛀食叶肉,将叶片窜食成曲线隧道虫斑,并将粪粒塞在虫道中,虫道平均长度可达9.4cm,被害处叶片表皮呈白色,但不破裂,可由叶片正面透视,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脱落,削弱树势。  相似文献   

5.
张兵 《落叶果树》2012,(6):61-61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ct Grey),俗名山虫、一扫光、吊死鬼,是一种暴食性、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核桃、黄连木等树种,幼虫可在几天内把叶片全部吃光,只留叶脉,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近几年,在河北、山西、河南省太行山区部分县市发生严重,严重影响当地林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斑卷叶蛾,又名黄斑长翅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近两年在我县大樱桃树上发生比较严重,个别发生重的果园有虫百叶率可达23%左右。此虫幼虫吐丝连结数叶,或将叶片沿主脉间正面纵折取食,藏于其间危害,药物防治很难见效,常造成大量落叶,影响当年果实质量和来年花芽的形成。笔者  相似文献   

7.
1 危害状 金纹细蛾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形成椭圆形虫斑,叶背表皮皱缩,叶片向背面弯折.叶片正面呈现黄绿色网眼状虫斑,内有黑色虫粪.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相似文献   

8.
<正>1黄斑卷蛾1.1危害状黄斑卷蛾主要危害苹果的叶片。苹果花芽期,初孵幼虫先咬食花芽,苹果叶展开后,幼虫吐丝将几个叶片连接起来,使苹果叶片卷成团,幼虫在内取食叶肉,危害的叶片呈网状。严重时,叶片仅留下粗叶脉。1.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4代,以冬型成虫在杂草、落叶等场所越冬。翌年春季,苹果花芽萌动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交尾,越冬代雌成虫将卵产在枝条上,卵期为5 d。蛹期12d。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趋性。幼虫有吐丝缀叶和转移危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9.
王瑶 《蔬菜》2003,(1):25-25
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生产的害虫,近两年来在我区普遍发生,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春两季发生严重,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该虫具有多食性、危害大、防治难的特点。现结合栽培实践,将其特征和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如何识别美洲斑潜蝇1.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成虫为2 mm大小,背部黑色并有1黄黑色亮点。成虫吸食叶片汁液,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表皮内,在适宜条件下经3~5 d孵化成幼虫。幼虫为无头蛆,白色至浅黄色,长3 mm左右,呈椭圆形。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状蛇形蛀道。幼虫老熟后从蛀道顶端咬破钻出,在叶片上…  相似文献   

10.
香蕉园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斜纹夜蛾在海南各地的香蕉园普遍发生为害。主要危害香蕉的苗期和生长期。初孵幼虫一般群集于香蕉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呈窗纱状,之后蕉叶失绿卷缩。二三龄后幼虫开始分散到叶面或附近的叶片上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为害严重时。除主脉外。将整叶吃完。在香蕉苗期,斜纹夜蛾往往还取食心叶或咬断嫩茎,导致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1.
1枣尺蠖又名枣步曲、顶门吃、弓腰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盘土内深10cm左右处越冬。以幼虫危害幼芽、叶片、花蕾,常将叶片吃成缺刻。萌芽时(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危害嫩芽,危害盛期5月上旬。严重发生时可将全树芽、叶、花蕾吃光。防治措施。1)挖蛹。3月上中旬,在树干周围1  相似文献   

12.
1)黄刺蛾(洋辣子、枣八角).①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上结钙质茧越冬,少数在树皮缝中越冬.6月上中旬出现成虫,羽化期较整齐.成虫白天静伏叶片背面,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在叶背,数十粒连成一片,卵期1周左右.7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②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食性杂.初龄幼虫多沿叶片背面取叶肉留叶脉和上表皮,被啃食叶片呈网状.大龄幼虫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甚至只留叶柄和三主脉.毒刺可分泌毒液,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杏仁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杏仁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鲁东南地区,杏仁蜂绝大多数个体一年发生1代,极少数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杏核内越夏越冬3,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盛期4月10~14日;成虫存活4~6d,产卵盛期4月12~15日,卵期25~30d,幼虫个体发育历期20d左右,6月下旬幼虫全部进入滞育休眠期;清除虫果,冬季深翻,落花后地面喷甲基异柳磷200倍液,产卵盛期前树上喷5%扫虱蚜或2.5%敌杀死2000倍液,防治效果97.2%。  相似文献   

14.
晁向英 《落叶果树》2008,40(2):55-55
黄斑长翅卷叶蛾,即黄斑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近年危害甜樱桃较严重,个别果园虫叶率达23%.幼虫吐丝连缀数叶,或将叶片沿主脉向正面纵折,藏于其间取食,药物防治较困难,常造成大量落叶.  相似文献   

15.
1烟青虫烟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青椒、番茄等。1.1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食害嫩茎、叶和芽。在辣椒田内,幼虫取食嫩叶,3~4龄才蛀入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和落果。1.2发生特点:成虫产卵多在夜间,前期卵多产在寄主植物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多在果面或花瓣上。初孵幼虫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低龄幼虫日均蛀果1~1.5个,高龄幼虫日均蛀果2~3个。在蛀果危害  相似文献   

16.
金纹细蛾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在苹果树上发生普遍,尤其在红富士、新红星上危害较重。此外还危害梨、桃、李、海棠等。幼虫在叶背表皮内取食叶肉而使表皮与叶肉分离,呈半透明状。被害叶背面产生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黄豆粒大小、鼓起的椭圆形虫斑,内潜藏1条幼虫。初期虫斑的下表皮与叶肉分离并可通过叶背面表皮看到其中的虫粪,叶片正面虫斑稍隆起,出现网眼状、细小的黄白色斑点。后期虫斑干枯,有时脱落,形成穿孔。一个叶上有虫斑1~10个。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近几年在山东成武县果树苗圃中间歇性大发生,尤其是在杏、枣等苗圃中为害尤为严重,生产上应引起重视。1 发生规律 在山东1年发生约5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主要发生在5~9月。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每头雌虫产卵100~1700粒,卵多产于植物下部叶的背面,卵块上盖有白色鳞片。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结网,啃食叶肉,只留表皮,以后食成透明的小孔。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分散为害,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食成网状。接近老熟幼虫时,可食尽叶片仅留叶脉。一般下午  相似文献   

18.
周学贵 《落叶果树》1993,25(3):30-30
大黑金龟子又叫朝鲜黑金电子,幼虫叫蛴 螬,俗称白土蚕。幼虫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的地 下部分,成虫喜食山楂、梨、苹果、桃、核桃等 多种果树叶片。黄河故道地区此虫危害严重,常 大量群聚暴食,成虫危害高峰期每天株平均虫 数高达80~120只,致使树势衰弱,严重者植株 死亡。为此1989年~1990年我们在李舍、五里 近67hm2(公顷)幼龄苹果园进行了对幼虫和成 虫的毒杀防治试验。 1试验处理. 1.1毒杀幼虫 (1)每666.7m2(1亩)用50%辛硫磷乳油 100g稀释成5倍液拌入10kg干燥的细砂土内 配成毒土,8月中旬撒入果园。 (2)每 666.7m’(l亩)用 40%乙敌酚 1. sk…  相似文献   

19.
《果农之友》2014,(7):45-45
银杏大蚕蛾是危害核桃树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产业的发展。目前将处于卵块孵化高峰期,幼虫孵化后在叶片背面群集危害叶片,随着虫量增加危害逐渐加重。因此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发动群众抓住银杏大蚕蛾2龄前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对核桃树食叶害虫全面开展1次防治,严重发生的1周后再防1次,确保核桃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0.
荔枝粗胫翠尺蛾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危害广东地区荔枝龙眼尺蛾的田间调查和鉴定,发现原来报道的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Inoue)]属种类鉴定错误,其种类应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对粗胫翠尺蛾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幼虫分5龄,符合Dyer生长规律;成虫存在性二型现象,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羽状;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嫩梢嫩叶,在广东地区1 a发生7~8代,幼虫老熟后吐丝缀连相邻的叶片成苞状,并在其中化蛹;卵散产,以嫩叶叶尖和叶缘落卵最多;在室内26℃恒温饲养,卵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4和6.67 d,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76、2.80、3.42、3.89和5.16 d,成虫产卵前期为1.63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