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1 合理调整运行方式 ,使变电所的变压器运行在最佳经济运行点35 k V线路总的损耗 =线路的电阻损耗 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即 :ΔA∑ =ΔAxd ΔAbf ΔA0 ( k W .h)  当线路的阻抗一定时 ,变压器的负截损耗与变压器的空截损耗就与变压器的经济、合理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了。如何考虑它们的经济运行点呢 ?特别是作为农业负荷为主 ,季节性变化很大的地区 ;合理投运变压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  1( 1) 两台同容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1 变压器在经济运行中的功率损耗一台变压器运行时的功率损耗 :ΔP =ΔP0 ( S/ S…  相似文献   

2.
变电所及配电线路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功功率的传送会引起有功功率和电压的损耗 ,为了减少损耗 ,应合理补偿无功功率。以我局前进变电所及其所配 10 k V线路为例 ,对其进行无功补偿。1 变电所主变的无功补偿变电所的无功补偿主要是对主变的补偿 ,变压器的损耗包括绕组的损耗和铁芯损耗两部分 ,其中绕组损耗是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应采用自动投切式无功补偿装置 ,使其能根据负荷情况相应投入补偿容量。前进变电所采用的是两台 SZ7- 6 30 0变压器分列运行 ,其参数为 :额定容量 SN=6 30 0 k VA,百分阻抗 US%= 8.91% ,空载电流 I0 % =0 .6 5% ,短路损耗 ΔPS=35.9k W,…  相似文献   

3.
1 配电线路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1 ) 减少线路的有功损失 :当电流通过线路时 ,其有功功率损耗为 :ΔP=3I2 R× 1 0 -3或 ΔP=3× (P/Ucosφ) 2×R× 1 0 -3式中 ΔP——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  k WI——线路通过的电流  AR——线路每相电阻 ΩP——线路输送的有功功  k WQ——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kvarcosφ——线路负荷的功率因数 ;由上式可知 ,有功功率损失和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大量降低线损。当功率因数由 0 .6提高到 0 .8时 ,铜损下降将近一半。(2 ) 改善用户电压质量 :线路电压损失的公式为 :ΔU=(PR…  相似文献   

4.
农村电网无功补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无功补偿的作用(1) 提高电压质量 :供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公式为 :ΔU=PR+QXUe无功功率减少 ,电压损失也相应减少。(2 ) 减少功率损耗 :在配电网中 ,线路或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ΔP为 :ΔP=RS2 / U2 =RP2 / (Ucosφ) 2假如将功率因数从 cosφ1提高至 cosφ2 ,则功率损耗可降低 ,降损幅度为ΔP=1- (cosφ1/ cosφ2 ) 2 。根据上式可得出 ,当功率因数从 0 .8提高到 0 .9时 ,损耗可减少2 0 .9%。(3)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使电气设备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 ;(4 ) 提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 ;(5 ) 减少农村用户的电费支出 ;参照电…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 ,配电变压器基本上由高能耗更新改造为节能型 ,使农网中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的比重发生变化 ,用户负荷端的电动机的电压质量得到了改善 ,加之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推广使用 ,这里谈一下运行电压与降损节能的关系。1 配电网运行电压与电能损耗的关系根据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可知 ,电网的可变损耗为 :ΔPkb =3I2 Rdz. 10 - 3=P2 Rdz. 10 - 3cos2 φ . 1U2  电网的固定损耗为 :ΔPgd=(UUe) 2ΣP0 =Σ P0Ue2 U2  电网的总损耗为 :ΔP =ΔPkb ΔPgd =P2 Rdz. 10 - 3cos2φ . 1U2 ΣP0Ue2 U2式中  …  相似文献   

6.
目前 ,农村电网中还存在 6k V配电线路 ,随着农网改造工程进展 ,将逐步改造成为 1 0 k V线路 ,为此要进行升压改造 ,变压器内高压接线 ,即由原来三角形接线改为星形接线 ,从而使变压器改线前、后高压侧每相线圈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符合配电变压器铭牌标注的额定电压。当配变一、二次变压比一定时 ,只有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 ,更改配变相应的接线 ,才能满足配变低压侧电压为 :380 / 2 2 0 V。在更改配电变压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 首先 ,应核对变压器的铭牌。如 :型号、短路阻抗、额定电压、变比等。高耗能配变 ,已列入淘汰产品 ,…  相似文献   

7.
在配电台区中 ,变压器担负着配电和送电的重要任务 ,是配电台区的中心枢纽 ;配电台区的线路网络则为变压器的传输电能的通道。科学、合理的线路网络结构是变压器的安全、优质和低损供电的重要保证。而三相负荷平衡既是衡量台区线路网络结构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也是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三相负荷能否平衡 ,不仅关系到变压器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且关系变压器供电的损耗率。1 三相负荷平衡降损的原因三相负荷平衡降损的实质就是通过改善或改变配电台区线路网络的结构 ,使三相负荷平均分配 ,从而达到减少变压器损耗的目的。这一点 ,…  相似文献   

8.
浅谈配电变压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变压器是农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损耗占农网低压损耗的55%左右。可见配电变压器选择是一项重要工作 ,关系到农网损耗高低 ,影响到“同网同价”的工作。1 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在农改中应合理选择配变容量 ,其选择原则为 :综合考虑负荷性质、现有负荷的大小以及发展规模 ,并应使投资省、电能损耗小。在选择容量时 ,方法是多种的。比如最佳负载系数法、综合费用分析法、最佳效益法、主变与配变容量比值法等方法确定配电容量。配变的安装、更换都很方便 ,配变型号也不断的更新 ,选择配变容量时不必考虑 1 0~ 2 0年的发展。根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多用户共用一条线路或共用一台变压器的可变线损计算多采用如下原则 :1按每一用户单独用电考虑负荷电流 ,分别计算各用户的损耗电量 ;2按多用户同时用电考虑负荷电流 ,先计算总的损耗电量 ,再按各用户用电量比例进行分摊。实际上 ,从电能损耗的计算公式 (△ A=3I2 Rt)来看 ,除变压器的固定损耗以外 ,变压器的可变损耗和线路的线损都是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 ,即可变电能损耗与负荷电流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假设 :某一 35 k V线路上开始只有用户甲 ,平均负荷电流为 10 A,后在该线路上挂接另一用户乙 ,平均负荷电流为 10 0 A,该线…  相似文献   

10.
1 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输变电线路时,将产生有功功率损耗Δ P,其表达式为Δ P=R(1) 由 (1)式可以看出,线路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知,在额定电压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可降低线路损耗。对于输送同样的负载功率,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电流,减少损失。提高运行电压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2)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系统中,当负荷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时,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在电网中,线路或变压器中的可变功率损耗为:△P=3I~2R×10~(-3)=P~2/U~2cos~2(?)×10~(-3)当负荷功率因数由1降低时,线路或变压器中的功率损耗将增加:当cos(?)=0.9时,有功损耗比cos(?)=1时增加23%;当cos(?)=0.7时,有功损耗比cos(?)=1时增加107%.可见,提高负荷功率因数,线损  相似文献   

12.
1 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 )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超大供电半径线路较多 ,线路的送电距离超长 ;迂回供电和“卡脖子”线路较多 ;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分散 ;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 ;主配电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量不匹配等。( 2 ) 供电设备老化 ,损耗严重 :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大量使用 ,早期农村架设的1 0 k V线路的线号较小 ,导线截面小 ,载流量大 ,超过截面允许载流量 ,线路损耗较为严重 ,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3) 配电变压器负荷不平衡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  相似文献   

13.
无功补偿的实质是减少无功在电网中的传送,降低电网的线路损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 1 补偿原理及线损关系 在电网中,线路和变压器的可变功率损耗为:P=3I~2R10~(-3) 其中: 则:式中 △P——可变功率损耗; P——输送的有功功率损耗; U——电网运行电压; COSφ——负荷功率因数;损的关系为式中 cosφ_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 cosφ_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例:当COSφ由0.7提高至0.85时,可变损耗△P%可降低32%;由0.8提高至0.95时,△P%可降低29.1%, 2 无功补偿在降损方面的应用 我公司35kV输电线路清王线月有功电量450万kW·h,无功电  相似文献   

14.
最近 ,笔者用了近 2个月的时间 ,对所辖范围内公用变的线损等用电情况 ,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通过第一期农改后 ,绝大部分台区改造得比较到位 ,从配变布局 ,线路走向 ,负荷安排等较为合理。“三大指标”(即线损率、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 )均能达到要求。但是 ,还有少数台变 ,还未改造到位 ,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 ,特别是线损指标。通过实际调查和运行两年的资料来看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配变布点少在农村用户居住的村庄相对较为散落 ,配电变压器布点偏少 ,低压线路就要架设得远 ,也就造成供电半径长。供电半径越长 ,电压就越低 ,线…  相似文献   

15.
1 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1)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2)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农村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3)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时,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  相似文献   

16.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由于用户较为分散 ,线路较长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 ,将直接增加电能在线路的损耗 ,下面试加分析。三相四线制结线方式如图 1所示。图 1 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这时单位长度线路上的功率损耗为 :ΔP1=I2a R+ I2b R+ I2c R+ I2o× 2 R (1)式中  R——单位长度线路的电阻值 ,中性线的截面积通常只有相线的一半 ,故中性线的单位长度线路的电阻值取 2 R。当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 ,三相电流 Ia=Ib=Ic=Icp,中性线的电流 Io=0 ,这时单位长度线路上的功率损耗为 :ΔP=3I2cp R (2 )如果各相电流不平衡 ,则中性线中有电流…  相似文献   

17.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而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电网的损失比例上 ,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 ,配网的降损显得尤为重要 ,配网现存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在配电网中 ,超供电半径范围供电 ,或线路迂回供电 ;配网线路没有随着负荷的发展 ,伸入到用电负荷中心。以上这些问题 ,在国家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后 ,有些问题已逐渐消除 ,但并没有全部解决。(2 ) 一些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尤其在农闲季节 ,白天用电负荷小 ,经常轻…  相似文献   

18.
1 技术管理(1 ) 首先必须要对该条 1 0 k V线路进行理论线损的计算 ,根据最佳理论线损计算公式 :ΔAzj% =2 K× 1 0 -3 / Ue× cosφRd∑ ΔPoi× 1 0 0 %式中  Δ Azj%——最佳理论线损率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 ,应接近于 1Ue——额定电压 (1 0 k V)cosφ——该条线路的功率因数Δ Poi——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k W)Rd——线路的等值电阻。为变压器的等值电阻与导线的等值电阻之和 (Ω )即 :Rd=Rdw+Rdt通过收集 1 0 k V线路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 ,然后运用上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得出一个最佳理论线损率 ,能够找出存在的薄弱…  相似文献   

19.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电能损耗 ,增强供电能力 ,在农网改造中 ,应对 1 0 0 k 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在低压侧安装容量为配变额定容量 8%左右的补偿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但许多人认为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 8%配置补偿容量太小 ,不足以补偿低压侧所有的无功负荷 ,配变高压侧功率因数提高不大。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 ,作用仅限于减少变压器本身及以上配电网的功率损耗 ,凡是向负荷输送的无功功率 ,由于仍然要经过低压线路的电阻和电抗 ,配电线路上产生的功率损耗并未减少。所以 ,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选择过大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20.
1 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安装位置 农村综合性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一般应以满足实际所需要负荷的最大值为标准,最多留有不超过10%的裕度,以防止大马拉小车,增加损耗。配电变压器应安装在负荷中心而不是地理位置中心,要使配变靠近负荷大的地方。供电方式应采用放射式,这样可以缩短供电距离,降低导线上的功率损失。2 采用子母变压器,提高配变利用率 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配变利用率低,一年中除抗旱、打场等农忙季节负荷较高外,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采用子母变压器,可根据需要投运不同容量的变压器,抗旱、打场时投大容易变压器或全投,其他时间投小容量变压器。这样可大大提高配变利用率,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