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长白、吉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较强等优点,本文选用近5年来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27个长白、吉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10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长白、吉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长白、吉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3.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37.0%。垩白度、垩白率和整精米率是制约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的评价吉林省优质稻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对28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22个品种在田间生长发育上表现良好,产量表现超过600 kg/667 m2的有吉粳803、平粳7号、吉粳107,接近600 kg/667 m2的有平粳8号、吉粳504号、九稻62。其中一些中早熟品种的产量都在500~550 kg/667 m2。糙米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米粒长宽比全部达到国家1~3级优质稻标准。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的有17个品种,占77.3%。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了国家1~2级优质稻标准的有20个品种,占90.1%。  相似文献   

4.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云资粳41号是利用合系35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杂交后,经胚挽救成苗,进行回交、自交,从BC2F9代中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在海拔425~1 800 m之间的不同水稻种植地区经多年多点区试、测产试验,选育出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的优质高产香型水稻新品种。通过米质检测该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3级标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分析了中国近8 a(1998—2005)育成的267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其达标率。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米质整体较优,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接近优质3级外,其它全部达到或超过优质3级标准。优质达标率在75%以上的米质指标有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等8项,其中前6项的优质达标率在90%以上。全部10项米质指标均达到优质的组合数占测定总组合数的45.4%。在地域上,北方稻区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平均值低于南方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比较,杂交粳稻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高7个百分点外,其它9项米质指标基本相同。改良垩白性状仍然是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加速优质稻育种进程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年来我国优质稻育种取得较大进展 ,广东省 1999年常规早稻的优质品种比例占 89 6% [1] ;湖南省 1999年优质稻面积达 12 2万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30 6% [2 ] 。已有 10个优质稻品种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即辽粳 2 94、扬稻 6号、中香 1号、吉粳69、佳禾早占、胜泰 1号、中鉴 10 0、秀水 63、毕粳 37、宁稻 2 16[3] 。中香 1号、中鉴 10 0、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米质基本上可与泰国优质米媲美[4 ] 。优质早籼佳禾早占已在福建推广 ,福建省水稻品种优…  相似文献   

8.
辽星1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强,活秆成熟不早衰。对苗瘟和穗颈瘟表现为中等抗性。经鉴定米质达国家优质米三级标准。2006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649.8kg/hm2,比对照辽粳294增产8.36%。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60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新品种辽粳399是由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于2002年以辽河5号为母本,以沈农9741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逐年世代选育而成。其品种产量表现良好,适合在沈阳中熟稻区种植,对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以上。从播种及秧苗培育、合理密植确保穗数、配套施肥、合理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辽粳399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优质米生产是以当地安全成熟的优质米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苗为基础,依据叶龄跟踪,以肥水管理为手段,以安全成熟为中心,确保结实率和粒重,达到安全成熟,改善稻米米质。水稻优质米的引进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水稻生产要增收,前提就是米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通过2018年对23个优质水稻品种的对比展示试验结果分析,综合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推荐优质米主栽品种:表现较好的是育龙粳1号(熟期偏晚)和绥粳18。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近年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宁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品种中,早熟品种的米质状况最好,中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品质相对较差。在主要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90%以上的品种能够达到国标一级标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高,整精米偏低仍然是导致辽宁省稻米品质国标一级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趋势上看,近两年育成的品种的米质壮况较以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辽粳5号(直立穗型)与日本著名的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后采用单粒传法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以下简称RIL群体)为试材,研究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株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中日水稻杂交的RIL群体的株型性状、产量和米质性状均发生了分离和重组。株高、倒3、4节长和剑叶基角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越高、颈穗弯曲程度越大、倒3叶越窄长的株系,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越好。食味值与绝大多数株型性状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仅与倒3片叶的宽、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米质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越高,整精米率就越高,但食味越差。中日水稻品种杂交后代的株型性状与产量和米质性状密切相关。尽管产量与食味很难统一,但RIL群体中仍然有极小部分产量高食味也好的株系,它们的主要株型特征是具有较长的穗长和较长的倒1节间长。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辽粳9号为对照,对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品质中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低于对照,互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中新品系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高于对照;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中新品系的碱消值和胶稠度低于对照,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引进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生育期110~120 d;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6个(Ⅰ期播种)和35个(Ⅱ期播种);垩白度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2个(Ⅰ期播种)和29个(Ⅱ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的分别有31个(Ⅰ期播种)和34个(Ⅱ期播种)。桂育9号等15个品种(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灌浆品质稳定,粤禾丝苗等4个品种(系)表现产量和品质双优。华南来源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普遍表现出品质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但由于其在高温栽培期时部分品种(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其总体上更适于在缓温栽培期栽培,即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产量和品质双优的品种(系)可以优先直接生产利用或作为育种材料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2005年辽宁省审定的3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近况进行了分析。在所有的材料中,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的有3个,达标率为9.38%;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整精米率,最低的是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对辽宁省水稻品质改良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质食味粳稻辽粳433和越光之间代谢产物差异,为优质食味粳稻辽粳433推广及优质食味粳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辽粳433和越光的糙米代谢产物,采用在线软件对两个品种糙米差异代谢产物和差异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GC-MS检测两个品种均定性到233种代谢产物。与越光相比,辽粳433糙米代谢产物相对含量高的有158种,占检测到的代谢物总数的67.81%。PCA和PLS-DA分析可以将辽粳433和越光糙米代谢产物分离开。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共有64种代谢产物含量差异显著,辽粳433糙米中相对含量高的差异代谢产物有42种,与营养相关的氨基葡萄糖酸、三糖、纤维二糖、4-氨基丁酸、油酸、α-生育酚、泛酸、肌醇、奎尼酸和绿原酸分别是越光的23.86、13.35、2.53、2.44、9.32、2.66、2.90、3.54、4.05和2.10倍;越光糙米中相对含量高的差异代谢产物有22种,与营养相关的阿拉伯糖醇、亚油酸、阿魏酸和肌醇-4-磷酸是辽粳433的1.61、2.33、1.39和2.39倍。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11个代谢通路有显著差异,肌醇磷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苯丙烷生物合成检测到的代谢产物相对含量均表现为辽粳433高于越光。【结论】辽粳433与越光糙米之间代谢产物组成差异显著。与越光相比,辽粳433具有与营养相关的差异代谢产物数量更多,含量更高。辽粳433具有成为高膳食纤维和保健功能大米的潜力。G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可作为水稻品种间营养差异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Our goal is to analyze the metabolite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eating-quality japonica rice Liaojing 433 and Koshihikari,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breeding good eating-quality rice. 【Method】 GC-MS was used to detect metabolites in brown rice of Liaojing 433 and Koshihikari. Online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metabolic spectrum and metabolic pathway differences. 【Result】 233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in both cultivars by GC-MS, among which 158 in Liaojing 433 have higher contents than in Koshihikari, accounting for 67.81% of the total. PCA and PLS-DA analysis foun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etabolic profiles between Liaojing 433 and Koshihikari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ents of 64 metabolites. Among different metabolites, 42 metabolites had relative high contents in Liaojing 433. Glucosamine acid, trisaccharide, cellobiose, 4-aminobutyric acid, oleic acid, α-tocopherol, pantothenic acid, inositol, quinic acid and chlorogenic acid of Liaojing 433 were 23.86, 13.35, 2.53, 2.44, 9.32, 2.66, 2.90, 3.54, 4.05 and 2.10 times as many as those in Koshihikari, respectively. There are 22 kinds of relative high contents in brown rice in Koshihikari, and the nutrition-related arabinol, linoleic acid, ferulic acid and inositol-4-phosphoric acid are 1.61, 2.33, 1.39 and 2.39 times as many of those in Liaojing 433. Between Liaojing 433 and Koshihikari,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1 metabolic pathways.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metabolites detected by inositol phosphate metabolism, ascorbic acid and aldehyde acid metabolism, tyrosine metabolism and phenylpropane biosynthesis of Liaojing 433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Koshihikari. 【Conclusion】 The metabolite composition of Liaojing 433 and Koshihikari brown ric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Koshihikari, Liaojing 433 has a good taste and high dietary fiber content. In addition, Liaojing 433 has stronger health care function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GC-MS metabolomics analysis method i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nutritional differences among ric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8.
选用8个辽粳系列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生理研究,结果表明:辽粳326、辽粳454、辽粳9号为辽宁省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其抗旱性均好于对照品种辽粳5,而辽粳6、辽粳10和辽梗180的抗旱性不及辽梗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展1、辽星1号、千重浪等16个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星1号在参试的品种中产量最高为648.4 kg/667 m2,较对照辽粳294增产26.8 kg/667 m2,可做为丰产型品种推广种植;东展3、兴粳2号-4、兴粳2号-7、兴粳2号-8,产量均在550~600 kg/667 m2,商品性状较好,可做为优质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