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增氧灌溉对盆栽冬小麦生长及土壤通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以普通地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VAI)、双氧水(HP30、HP3K)三种增氧灌溉处理,系统监测土壤通气性、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状况,研究土壤通气性与冬小麦生长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增氧灌溉可显著改善土壤通气性,与对照相比,灌溉后2 d内土壤通气性指标有显著改善,其中,VAI和HP30处理拔节期20 cm土层氧气扩散速率增大了43.99%和21.37%,VAI处理土壤呼吸增大了106.62%。增氧灌溉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VAI处理0~10 cm土层根系总表面积和根长密度增加了44.18%和37.21%,HP30处理0~1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系总体积提高了21.13%和32.69%;增氧灌溉下作物的生理指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其中,VAI、HP3K和HP30处理灌浆期光合速率提高了43.41%、26.37%和20.37%,VAI和HP30处理灌浆期气孔导度增大了23.53%和17.65%,蒸腾速率提高了11.61%和15.83%;同时,VAI处理和HP30处理产量提高了36.27%和23.37%,VAI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增大了38.98%,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增氧灌溉改善了作物根区的土壤通气性,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VAI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灌水和施肥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滴灌施肥技术下,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番茄惠玉0806为试材,设100%ET0(I1),75%ET0(I2),50%ET0(I3) 3个水分水平,外加高肥〔F1(N 480 kg·hm-2、P2O5 240 kg·hm-2、K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3个肥料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条件的高低与株高及茎粗成正相关,I2F2处理其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依次为102 042.3 kg·hm-2、37.19×103 kg·hm-2和37.3 kg·m-3。对番茄品质而言,其灌水量和施肥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耦合交互作用,I2F2处理其番茄Vc含量(27.05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71.53 μg·g-1)均最高,糖酸比(9.57)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较最高值I3F1低24.7%。综上分析,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的同时,其品质总体优于其它处理,极端水肥措施均不利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干旱区滴灌甜菜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甜菜品种Beta35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素运筹[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的氮素追施比例分别为6∶3∶1、5∶3∶2、4∶4∶2(用N1、N2、N3表示),以不施氮素的处理为对照(用CK表示)]对滴灌甜菜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甜菜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块根膨大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在甜菜苗期、叶丛快速增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至糖分积累期和收获期显著高于CK,且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甜菜氮素阶段积累量与该阶段施氮量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同处理氮素总积累量和氮素运转量均表现为N1N2N3CK,氮素运转率则表现为N1N2CKN3;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表观利用率分别表现为N2N3N1和N3N2N1,其中N2处理的氮农学利用率分别比N1和N3处理提高了14%和4%,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收获期各处理甜菜产糖量表现为N3N2N1CK,块根中造蜜性非糖物质(K、Na和α-氨态氮)表现为CKN2N3N1。综合考虑氮素利用、产糖量以及块根品质,N2处理可作为北疆露播滴灌甜菜较为合理的氮素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滴灌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陕北风沙区温室油桃生长的适用性,选择5a生早熟油桃\"秦光6号\",设置3个滴灌处理W1、W2、W3和当地漫灌处理(CK)4个水分处理,当任一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f,开始统一灌水,灌水上限分别为90%θf(W1)、75%θf(W2)、60%θf(W3)。经过2017年的预试验处理后,于2018年测定桃树新梢生长量、茎干日最大收缩量(MDS)、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果径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量和滴灌灌水量呈正相关,各生育期的MDS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叶片的SPAD值在果实第二膨大期和成熟采摘期差异显著,W2在果实生长期SPAD整体居高。果实的生长情况:CK的成熟果实横径和缝径分别为44.3、46.0 cm,而W2达53.3、55.9 cm;W1和W3的单株果个数较W2(49.3)分别高20.8%和5.7%,CK则低至40.7个;但W2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106.39 g。W1、W...  相似文献   

6.
氮肥和土壤质地对滴灌棉花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氮肥和土壤质地对滴灌棉花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棉花全氮含量以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处理对各质地土壤棉花平均全氮含量表现为N2(施氮量340 kg·hm~(-2))N1(施氮量240 kg·hm~(-2))N3(施氮量480 kg·hm~(-2))CK(不施氮处理);(2)同种质地下棉花各器官全氮含量在铃期之前表现为叶花蕾茎;铃期之后表现为叶铃茎,不同质地条件下叶、花蕾、花铃、茎中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砂土壤土黏土;(3)相同灌水条件时,N2处理下棉花单株铃数壤土与黏土差异不显著;N1处理下棉花单铃重砂土与壤土、N3处理下壤土与黏土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砂土、壤土、黏土分别以256.00 kg·hm~(-2)、287.34 kg·hm~(-2)、369.25 kg·hm~(-2)的施氮量能够达到最高目标产量。建议在新疆干旱区滴灌砂、壤棉田采用以上研究结果,黏土氮肥投入可酌情降低并无机-有机肥料配施,以达到节肥和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水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年7—10月在新疆伊宁县进行了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的裂区田间试验。滴灌量为主因子,分设3 000 m3·hm-2(W1)、3 600 m3·hm-2(W2)、4 200 m3·hm-2(W3)、4 800 m3·hm-2(W4)四个灌水梯度;施氮量为副因子,设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施氮处理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及氮素吸收量基本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W3处理(4 200 m3·hm-2)达到最大;在低水量(W1)条件下增加氮肥的投入,有利于增加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提高复播大豆氮素吸收量,进而提高复播大豆产量,但降低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水分充足时适量增施氮肥能促进大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植株氮素的吸收量,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而过量追施氮肥,阻碍根系吸收氮素进入植株体内,降低氮素的利用效率,且W3N1组合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产量均达到最大,产量达到3 741.23 kg·hm-2,分别比低水低肥处理(W1N0)、高水高肥处理(W4N2)增加了54.30%、17.02%。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分及甜菜产量对磁化水滴灌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杂交种HI0936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开展,从播种到生长发育期结束进行持续监测。设置1600-1200 Gs、1600-2400 Gs、1600-3200 Gs、1600 Gs灌水模式处理,及CK(无磁化)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强度磁化水灌溉对甜菜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影响,并结合土壤盐分、八大离子、养分的变化,旨在探索出磁化水滴灌对甜菜增产优质的最佳磁化强度。结果表明:磁化水滴灌可以加速对盐分的淋洗作用,并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磁化水滴灌有效地提升甜菜的产量,较CK提高25.1~36.9%,产糖量较CK提高27.5~39.1%。磁化处理甜菜块根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分别较CK提升了1.1~3.7%、31.9~105.6%、10.8~45.4%。研究认为磁化水滴灌可有效降低耕作层土壤盐分,提高甜菜的产量及品质,在盐渍化轻中度土壤上种植甜菜,以二次磁化1600-2400 Gs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温室番茄为对象,采用地下滴灌的供水方式,设置施氮量(低氮和常氮)、掺气处理(非曝气和循环曝气)和灌水量(低水量和高水量)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水、肥、气耦合滴灌对温室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曝气、高水量和常氮处理可有效促进番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增加和净光合速率增强,番茄地上部鲜重、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其中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增加9.81%和8.63%(P<0.05),高水量处理较低水量处理平均增加18.14%和11.44%(P<0.05),常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增加6.58%和8.20%(P<0.05)。就地上部鲜重和产量而言,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提高14.93%和22.91%(P<0.05),高水量处理较低水量处理平均提高27.10%和41.19%(P<0.05),常氮处理较低氮处理平均提高24.89%和40.87%(P<0.05)。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曝气处理较非曝气处理平均提高16.73%、12.13...  相似文献   

10.
用温室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番茄株高和茎粗、果实品质和产量以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比较,探讨了温室栽培茄果类地下滴灌灌水控制下限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壤质土壤的试验地上,当地下滴灌管埋深为30 cm、计划湿润层深为15 cm~45 cm(厚度30 cm)、湿润比取0.7、灌水控制上限取田间持水量时,将土壤水吸力30 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下限,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可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沟灌、畦灌、滴灌、微喷灌和不灌水(CK)5种灌溉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1)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灌溉方式;(2)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 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3)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4)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研究了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海岛棉蕾期滴灌定额设0 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900 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1 800 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3个水平。结果表明:900 m~3·hm~(-2)和1 800 m~3·hm~(-2)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均与0 m~3·hm~(-2)差异显著;且900 m~3·hm~(-2)的蕾/花/铃累积量最大,棉铃脱落率最低,因此皮棉产量最高(2 372.9 kg·hm~(-2)),分别比1 800 m~3·hm~(-2)、0 m~3·hm~(-2)平均高11.0%和41.8%。可见,轻度调亏灌溉(900 m~3·hm~(-2))在节水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膜下滴灌海岛棉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追施量下滴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氮肥追施量下苹果树对滴灌水量的响应机制,选用17 a生富士(长富2号)进行田间试验,果园设2个追氮水平(高氮N_11.03 kg·棵~(-1)、低氮N_20.57 kg·棵-1);采用滴灌灌水方式进行灌溉,设3个灌水量水平(高水W_1:75%θf、中水W_2:70%θf、低水W_3:65%θf,均为灌水上限),设置CK(只施肥/N_1、N_2,不灌水/W0)为对照,果园统一追肥时间为6月上旬。结果表明:在苹果生育期内进行灌水可明显提高果树产量,本试验中在75%θf下苹果取得最高产量75 643.20 kg·hm~(-2)。各品质指标对水氮的响应存在差异,具体如下:在N_1水平下,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随灌水量的提高分别先降低13.80%、4.84%和6.33%后提高5.27%、3.92%和6.32%,其中W_1和W_3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均与W_2产生显著性差异;Vc和糖酸比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下降,与W_3相比,W_1下的Vc和糖酸比分别降低44.70%和40.83%;可滴定酸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上升,与W_3相比,W_1下的可滴定酸提高64.29%。在N_2水平下,可滴定酸和硬度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上升,与W_3相比,W_1下的可滴定酸和硬度分别提高50.00%和6.25%;可溶性固形物随灌水量的提高先增加3.44%后降低1.29%;Vc随灌水量的提高显著下降,与W_3相比,W_1下的Vc降低57.72%。在N_1和N_2下可溶性糖、Vc和糖酸比随灌水的变化趋势一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则有所不同,除Vc外W_1下的各品质指标基本处于中/高水平。在低灌水量下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糖酸比以N_1较大,可滴定酸和Vc以N_2较大;在高灌水量下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糖酸比以N_2较大,可滴定酸和Vc以N_1较大。夏季追施高氮无益于果实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且会导致产量的下降,本试验中不同灌水量下的产量均表现为:N_1N_2,追氮0.57 kg·棵~(-1)时比较适宜果树产量和综合品质的发展。苹果树冠不同位置的果实部分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Vc基本以外幅较大,树冠外幅平均分别比内幅高15.03%、7.59%、37.18%和9.88%,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则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W3:60%I)和不灌水W4,各处理追施氮量均为230 kg·hm-2(N2),探究最优灌水量;设置4个追施氮水平:高氮(N1:施纯氮0.69 kg·棵-1,约合345 kg·hm-2)、中氮(N2:施纯氮0.46 kg·棵-1,约合230 kg·hm-2)、低氮(N3:施纯氮0.23 kg·棵-1,约合115 kg·hm-2)和不施氮N4,各处理灌水量均为80%I(W2),...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温室小区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了覆膜条件下滴灌施肥量和灌溉控制下限对番茄产量和果实某些品质指标:硝酸盐含量、V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数量和灌溉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的大小对番茄的产量及其果实的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肥料用量以纯N 337.5 kg/hm2、纯K2O 337.5 kg/hm2,灌水下限以土壤水吸力40 kPa、上限kPa番茄产量最高,且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加气灌溉和黄腐酸施加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北疆地区滴灌玉米适宜的灌水方式和黄腐酸施加量,本研究设置2种灌水方式(A0:不加气常规覆膜滴灌,A1:加气滴灌)和4个黄腐酸施用水平(F0、F1、F2和F3分别为黄腐酸施用量占尿素质量的0%、0.25%、0.50%和0.75%)进行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土壤O2含量、土壤含水率、玉米生长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加气滴灌和黄腐酸施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加气滴灌和黄腐酸施加均可通过提高土壤O2含量(A:18.47%~54.97%;F:0.47%~32.47%),促进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F2水平下,A:-8.85%; F3水平下,A:-20.58%),从而加快玉米生长(株高:A:5.05%~9.95%、F:1.87%~7.94%;茎粗:A:14.78%~19.45%、F:0.16%~6.94%;叶面积指数:A:4.42%~18.09%、F:2.00%~21.34%;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A:9.84%~30.75%、F:4.95%~41.30%),提高玉米产量(A:21.82%~34.11%;F:9.57%~35.07%)和水分利用效率(A:19.39%~36.70%;F:9.17%~38.65%)。综合考虑各处理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认为A1F2处理表现最优,其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58.27 cm、35.47 mm、5.18 m2·m-2、504.06 g·株-1、17 423.51 kg·hm-2和2.66 kg·m-3,较其余处理分别提高1.64%~10.73%、3.10%~25.10%、3.53%~21.46%、7.61%~64.13%、5.92%~64.54%和9.02%~65.54%。通过回归分析,综合考虑灌水方式与黄腐酸施加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推荐北疆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采取加气滴灌和施加尿素施用量0.43%~0.62%的黄腐酸组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氮肥对北疆滴灌复播青储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一管一行毛管布置模式下,不同氮肥处理(100、170、240、310、380 kg?hm -2)对复播青储玉米光合特性、土壤铵态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复播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土壤铵态氮含量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综合分析认为,一管一行毛管布置模式下,240 kg?hm -2的施氮量处理下水氮耦合效果最佳,土壤铵态氮含量总体最少,产量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净光合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滴灌量对南疆春小麦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设置不同滴灌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南疆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限量滴灌(轻度亏缺和重度亏缺)造成麦田土壤水分亏缺,单叶光合速率(Pn)和群体光合速率(CAP)降低,在扬花期单叶蒸腾速率(Tr)和群体呼吸速率(CR)也均低于适量灌水处理,同时限量滴灌处理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中的“午休”现象明显,影响了叶片同化功能;过量灌溉造成小麦营养体增长过快,Pn、CAP、CR、叶源量(CLSC)虽然较高,但后期下降快,不利于有效产量形成,生产效率低;适宜滴灌处理(3750m3/hm2)的单叶、群体光合性能均处于优化状态,在生育后期(灌浆期)能较长时间保持高的Pn、WUE、CAP、CR和CLSC等,保证了籽粒发育和灌浆的养分需求,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