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丹  曹敏 《现代农业》2007,(9):67-6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其他因素的增强,我国政府于2005年取消了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必然会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广泛影响。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变化分析了汇率波动原因与波动趋势,同时探讨了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飞速增长,人民币已进入到一个持续升值的阶段。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日益走强是确信无疑的趋势。由于2008年之后我国汇率保持稳定.2010年起新一轮的升值压力卷土重来。这场由日本挑起、美国主演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已经全面上演。人民币升值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内外媒体、专家和民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探讨众说纷纭。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什么影响?人民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空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文将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3.
张贵英 《农业考古》2012,(4):325-327
近些年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争议开始成为全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最关注的金融问题。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不断地呼吁人民币升值,美国甚至召开人民币汇率听证会来论证此问题。人民币汇率为什么能引起世界各国以及国内人民的强烈关注?这涨涨跌跌的看似平常的数据到底能给我国尤其是作为我国基础性行业的农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不仅会直接影响国内外商品的相对比价,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而且也对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理论界的很多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每次波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经济增长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日益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合理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延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5.
李潇同 《甘肃农业》2011,(10):45-46
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从我国宏观形势上看,人民币的升值利大于弊。综合全面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所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及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中的重大意义,人民币的升值是有利的。从全面长远的发展上看,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将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促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渐高涨。除了美元持续贬值、美日等国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舒缓国内经济不振的压力外,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以及长期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也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分析人民币汇率压力的各种主要成因并提出一些短期和中长期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表面上看这一改革仅仅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的小幅调整,实际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意义却远非如此。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币与美元的脱钩.参考一篮子货币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具有独立性,同时。汇率改革机制推出后,两个重要文件也相继推出,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改革配合要求。此次的汇率改革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水平 我国于1994年1月1日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了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当时的汇率水平是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从1994年到1997年的4年的时间里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上涨到8.28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5.1%。从1997年到2003年的6  相似文献   

9.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顺差,为我国累积了丰厚的外汇储备,同时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而汇率作为汇率制度的表现形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笔者以我国汇率制度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明确了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步骤和路径,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贸易、投资、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简 《甘肃农业》2006,(5):229-230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整个农业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国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农民的损失。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农民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优化农业产业蛄构和区域布局。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人民币仅仅升值2%.对我国农业的总体影响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人民币日趋国际化。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 ,不少国家纷纷要求调整汇率 ,逼迫人民币升值。本文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 ,分析了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金融货币政策领域给我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 ,探讨了人民币强势时期的升值问题及解决弊端的方案。指出目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明显 ,应适时调整汇率制度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曾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试图通过国内法来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国的货币是否被低估应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美国的全球巨额贸易逆差主要是由美国人的高消费、低储蓄造成的。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是想以人民币升值为借口迫使中国政府加速放开国内市场,转移其国内矛盾,并通过美元贬值来转嫁经济危机。中国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决不能贸然升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不断强大的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金融危机造成的环境有利于逐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以下建议:从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入手,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实现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自由兑换;完善人民币国际化保障制度;以区域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的经济和金融体制下,我国人民币升值弊多利少。要通过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企业银行的结售汇制度,改革我国金融体系以及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了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的预期水平、走势和变化依据,分析了汇率并轨以后对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的预期水平,走势和变化依据,分析了汇率并轨以后对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影响,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中国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MCHUGE)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外贸方面,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总的出口量,提高总的进口量,增加贸易赤字,但长期和短期,对不同产品的进出口影响不一;外资方面,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加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外商对我国的投资会增加;宏观影响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农业、采矿业、公共服务、建筑业、服务业的产出,但在升值初期并不利于制造业的产出,但是总就业和总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会带动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币已经开始逐渐迈入国际市场,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来看,对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应该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条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现有的人民币发展形势分析,能够对人民币的发展情况更加了解;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为现代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王盛勇 《甘肃农业》2005,(10):111-111
近年来,国际社会施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人民币汇率问题实质上就是价格问题,而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本文分析了国际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缘由,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试图探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19日中国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上升2%,并且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升值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也给人以措手不及的感觉,这一汇率上升举动虽然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大影响,可是对从事进出口的外贸公司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众所周知外贸易是我们浙江经济的动力之源,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对浙江是要相对于其他地区大的。作为中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浙江经济应如何面对,如何调整就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