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与区划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的认识,是进行科学资源区划的前提。而对于旅游资源分异特征的把握,有赖于对旅游资源一般空间分异模式或规律的认识。文中对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模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中市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着重探讨了其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异特征,包括环境适应分异、区位影响分异、梯度分异等方面,并对汉中市旅游资源作了区划尝试。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旅游资源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生物群落的定义首次尝试性提出旅游资源群落这一新的概念,总结了旅游资源群落的基本特征,并以陕西省旅游资源为例,计算了旅游资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从而实现对旅游资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陕西旅游资源群落中各子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在经度和纬度上都基本上遵循由南到北逐步减小的规律,并可根据各群落的相似性初步确立陕西境内旅游资源群落的区划方案。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群落这一概念对于旅游资源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为旅游资源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陕西省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文中基于空间错位理论,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等方法,探讨了陕西省10地市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之间的错位程度.研究发现: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和入境旅游流流质重心存在空间错位,两者重心错位0.25个纬度,0.13个经度.二维组合矩阵来看,陕西省60%的城市发生错位,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区域都集中在陕西地形最狭窄的地方,如延安、渭南和咸阳.具体错位可以分为5种类型,双高区,双低区,双中低区,正错位区和负错位区.西安为双高区,榆林为双低区,双中低区为商洛和安康,正错位区为铜川、咸阳和汉中,负错位区为渭南、宝鸡和延安.总体研究表明,陕西关中城市群总体高质量错位,陕南和陕北城市群低质量匹配,陕西省旅游发展两极分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业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旅游概念的辨析,提出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应包括旅游形式、交叉产物、生态旅游、体验参与性,同时分析了其特征。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农业旅游的开发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包括对农业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探讨,初步将农业旅游资源分为6大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最后提出陕西农业旅游的分区和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聚类分析(FCA)和GIS空间分析模型等方法,对陕西省综合分区进行定量研究;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建立区划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应用上述方法,对陕西省95个县市的生态、经济、社会进行综合分区研究,结果得出生态环境区7个,经济社会区9个,综合区13个。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表明,上述研究结果能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准确反映各区的状况,增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可操作性,可直接为各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省33个国家级生态退耕县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实际调查并结合各县(区)的地理特征、农业种植业区划、地貌类型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生态退耕县坡耕地的分布进行了分区,并对影响坡耕地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加快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山川秀美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 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型旅游城市桂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2016-2020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之间的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但二者一直处于错位状态,并且疫情又加重了其错位程度。2)在空间分布上,正向错位区主要稳定分布在部分中心城区、阳朔、龙胜等区域,中部及边缘地区为反向错位聚集区,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正反错位类型的根本性转变,整体呈现出“严重错位程度为主,正反错位类型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3)桂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区县二者间的不协调发展所致,其中,叠彩区、临桂区和阳朔县属于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关键错位区。4)桂林旅游空间错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条件、政策环境、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要素是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区域、不同错位类型区的关键障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各因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障碍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类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将关注西部地区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对旅游资源系统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内容、规模、时序三个方面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有效模式。文章着眼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区域,提出以空间区位理论为指导开展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通过设计策划构建良好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地区经济发展驱动旅游业的深入开展等具有指导性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资源空间开发模式理论,针对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有所创新。由于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旅游城镇为节点,重要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题和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按照"12356910"的总体布局与发展模式选择来实现空间开发格局,牵引式、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4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获得的西安市旅游资源第一手普查资料为依据,在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文化古都旅游主题形象,加强宗教旅游开发,强化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完善旅游地域结构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Glacier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are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id-latitude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typical glacier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period of 1990-2015 in 4 different mountainous sub-region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Bogda Peak and Karlik Mountain sub-region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Yinsugaiti Glacier sub-region in the Karakorum Mountains; and the Youyi Peak sub-region in the Altay Mountains. The standardized snow cover index (NDSI)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glacier area changes in the 4 sub-regions from 1990 to 2015. Glacial areas in the Bogda Peak, Karlik Mountain, Yinsugaiti Glacier, and Youyi Peak sub-regions in the period of 1990-2015 decreased by 57.7, 369.1, 369.1, and 170.4 km²,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glacier area center of gravity showed that quadrant changes of glacier areas in the 4 sub-regions moved towards the origin. Glacier area on the south aspect of the Karlik Mountain sub-region was larg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 aspect, while glacier areas on the north aspect of the other 3 sub-region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n the south aspect.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the Karlik Mountain sub-region inhibited the retreat of glaciers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glacier area changes in the Bogda Peak and Youyi Peak sub-regions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On a seasonal time scale, glacier area changes in the Bogda Peak, Karlik Mountain, Yinsugaiti Glacier, and Youyi Peak sub-regions were mainly caused by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the wet season; on an annual time sca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0.72 and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at P<0.05 level in the Karlik Mountain sub-reg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4.
玛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分析技术,对玛曲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玛曲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加强和加快构建玛曲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是玛曲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本文从旅游系统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认为驱动因子主要有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空间竞争、旅游者消费行为、开发者、经营者、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一整套衡量旅游特色资源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界值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基本类型主要有六种,同时从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的知名度界值排序、特色度的界值类型、知名度界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六种基本类型的区域分布和评价指标贡献度等方面详细地评价了新疆旅游特色资源界值体系的分布规律,对各地州市旅游风景地的性质、规模和开发方向的科学论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填补目前新疆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评价的空白,本文选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四种主要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阐述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旅游业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新疆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文中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时间、空间、消费和需求结构,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旅游偏好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包括新疆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竞争态矩阵模型",对新疆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库车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业可以成为库车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开发不够 ,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缺乏宣传 ,知名度不高等。开发库车旅游应当深化对库车旅游资源的认识 ,树立、更新旅游观念 ;着力设计、塑造库车旅游形象 ,打造库车旅游品牌 ,突出库车旅游在新疆旅游中的地位 ,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应当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 ,改造旅游设施 ,重视旅游安全 ,改善旅游环境 ,注意库车少数民族民俗保护 ,进一步光大龟兹文化 ,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 ,安排丰富合理的旅游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