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2.
炸片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对10个马铃薯品系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评价,并分析4℃低温储藏60 d后块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鲜薯块茎和炸片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储藏(4℃)60 d,不同品系还原糖含量显著不同。品系0724-11、0722-46、0724-8油炸后薯片表面色泽鲜亮均匀,ΔE值变化小且块茎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炸片加工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3.
根据育种过程中马铃薯实验材料多、数量少的特点,在实验中探讨了马铃薯炸片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并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炸片温度185℃,时间1.85~2.05分钟,厚度1.3mm。  相似文献   

4.
徐及 《世界农业》1992,(4):48-49
炸马铃薯片以其松脆酥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受欢迎的方便食品。 据记载,炸马铃薯片是在1885年由一名印第安厨师和一名黑人助手在美国纽约州的塞拉通加泉城月亮湖饭店的厨房里发明的。因此,“塞拉通加片”便成为炸马铃薯片早期的名字,并沿用了很长时间。早期的加工方法比较原始。直到去  相似文献   

5.
6.
油炸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普通白皮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油炸马铃薯片的地、体积收缩率、吸油量和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1mm,6g.kg^-1柠檬酸溶液浸泡1h护色、5g。kg^-1氮化钙溶液浸泡20min硬化、-18℃预冻1h和体积分数30%乙醇溶液浸泡1h预脱水、炸前向薯片表面撒省许面包屑、入炸油温180℃和油炸60~70s工艺试制的产品 色泽均匀美观、体积收缩率较大、吸油量低和相对脆度高。  相似文献   

7.
炸片型马铃薯大西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习性 大西洋为炸片型马铃薯品种,生育期从出苗至收获100—120天左右,株高50cm左右。块茎圆形,中薯比例大而整齐,薯皮淡黄色,有麻点网纹,薯肉白色,芽眼浅。结薯集中。该品种不抗晚疫病,品种退化快。  相似文献   

8.
从选地、整地施肥、种薯处理、建棚、扣棚、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炸片专用型马铃薯拱棚生产技术的操作规程,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克新14号(原代号克9503 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1特征特性株高60cm,分枝中等,复叶大小中等,叶浓绿色,花淡紫色,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浅。块茎较整齐,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淀粉含量16.4%,维生素C含量235  相似文献   

10.
对昭通引进和自育的2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进行试验比较,并按马铃薯炸片工艺要求试炸,观察、比较、评价其品质,为马铃薯加工提供数据参考,选出适合昭通大面推广和具有良好加工品质的优良品种。试验结果显示,2年平均产量3 t以上的品种(系)有21个,占比84%。炸片颜色1~3级的共有2份(16-1、16-15-7)占比8%;3.1~4级的共有4份(07.22.4、ZT201、ZT5-2-1、对照C88)占比16%;4.1~10级的共有19份占比76%。分级为1~4级的品种(系)适合炸片,共占比24%。根据农艺性状表现、晚疫病抗性、薯形及薯块大小一致性、马铃薯炸片颜色评级和产量高低筛选出适宜昭通大面推广的加工型品种(系)为16-1、16-15-7和07.22.4。  相似文献   

11.
鲜切马铃薯保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鲜切马铃薯块茎进行不同保鲜液浸泡处理、不同形式包装后,以冰箱条件(控制温度为4~6℃)贮藏,贮藏期间对产品色泽、风味和质地3方面进行感官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3%异Vc浸泡后真空包装处理的保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 5个中国小麦品种和 8个法国小麦品种为原料 ,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对方便面品质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评价小麦品种方便面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 ,分析了中法小麦品种品质间的差异 ,提出了用质构仪评价方便面品质时的代表性指标。结果表明 ,4 5 m in时拉伸参数、稳定时间、沉淀值和加入酶活抑制剂时所测糊化参数 ,可以作为评价方便面用面粉品质的主要依据 ;沉淀值可作为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预测方便面筋力的首选指标。研究还发现 ,中国小麦品种在蛋白质质量、糊化特性和方便面筋力方面低于法国小麦品种 ;参试法国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但其沉淀值和拉伸特性均优于参试中国小麦品种 ,方便面加工品质也较好。评价结果认为 ,由质构仪所测得的硬度和断裂能量可作为反映方便面的粘弹性和筋力特性的主要代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新晶种闽薯1号为试材,应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和生长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域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范围内,对闽薯1号产量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播种时间>种薯大小>生长调控措施>种植密度,不同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采用播种时间为7月5日、种薯大小为50-79 g、每667m~2种植6 500株且花蕾期喷施多效唑的栽培方式种植闽薯1号最适宜,其产量高、质量好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8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L3(2 81×48)正交设计,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讷16、克9723-20、俄8和波C等4份材料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再生能力;花药接种密度对褐化率影响较大,40个.瓶-1的花药接种密度比较合适;硝酸银浓度30 mg.L-1、活性炭浓度200 mg.L-1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NAA 0.5 mg.L-1、2,4-D 1.0 mg.L-1、KT 0.5 mg.L-1的配比适合多数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胚状体的发生,以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胚状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肥施用方法、种薯切块大小和膨大素喷施次数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鸡粪375 kg+复合肥25 kg、种薯切块30 g、膨大素喷施2次(现蕾期和盛花期各1次)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及块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肥料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有一定影响。马铃薯产量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最高,666.7m2产量达3 920.2 kg,其次是纯施化肥的,为 3 866.9kg;以单施颗粒有机肥的产量最低,其主要原因是养分含量低。单施化肥会降低块茎品质,而有机肥则能提高块茎品质。施优质有机肥的处理,块茎蛋白质含量达到2.41%~2.46%,而纯施化肥的蛋白质含量为2.12%。相反,亚硝酸盐的含量则是施化肥的最高,达到2.57 mg/kg,含量最低的是单施鸡粪的处理,为2.07 mg/kg;施用鸡粪的处理块茎vc含量增加最多,其次是施用豆粕的,单施化肥和颗粒有机肥的vc含量均偏低;块茎淀粉含量与施肥类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甘薯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专用肥Ⅱ号比规范施肥(CK1地方标准)增产14.0%(P<0.01),增收23.9%,而且可溶性糖、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85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和3.60个百分点;与习惯施肥(CK2)比较,效果更为明显,增产达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76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增加0.41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增加2.9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分别比CK1和CK2提高23.9%和13.0%.说明施用甘薯专用肥Ⅱ号具有明显的增产增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象条件对宁夏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的方法,结合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宁夏西吉县2008年的马铃薯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宁薯4号和陇薯3号的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都因气象因子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宁薯4号,淀粉的积累受气象因子影响程度的强弱为累计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10℃);Vc含量的积累受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而还原糖含量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用AMMI模型分析马铃薯淀粉品质性状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MMI模型分析方法对北方一作区的8个马铃薯品种淀粉品质性状的区试验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延97-8淀粉含量最高、稳定性最好。而且延97-8淀粉产量最高,稳定性较好,并在西宁、兰州和克山地区有最好的适应性;陇薯3号和克新12号的淀粉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品质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提出一套马铃薯品质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参试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红美的营养品质最优,华薯3号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最优。综合品质分析,华薯3号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