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生猪常发病有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腹泻等,近来还流行“高热病”-猪蓝耳病(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使夏季猪病出现了新的变化,现解析如下:1 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1.1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有中和抗体水平存在时,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报道,1991年在荷兰分离出病原,经过鉴定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并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典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1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猪感染PRRSV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间为2~37d,  相似文献   

4.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本病病原有欧洲型LV病毒和美洲型VR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粒子有囊膜,呈20面体对称或球型,直径约为45~65nm。本病经呼吸道、胎盘、交配等途径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传播,当健康猪和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报道,1991年在荷兰分离出病原,经过鉴定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并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典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相似文献   

6.
<正>猪蓝耳病(PRRS)给世界各国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由蓝耳病病毒(PRRSV)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PRRS给中国以及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极高的死亡率,并且几乎波及所有日龄段的猪群。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有囊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5 kb,共有9个开放阅读框(ORF)。PRRSV可以分为欧洲(EU)和北美(NA)两种基因型。这两种基因型的病毒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7.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本病病原有欧洲型LV病毒和美洲型VR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粒子有囊膜,呈20面体对称或球型,直径约为45~65 nm.本病经呼吸道、胎盘、交配等途径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传播,当健康猪和病猪接触,如同圈饲养、频繁调动、高密度集中等,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以引起猪呼吸道感染、仔猪死亡、母猪繁殖障碍等临床表现为特征。1 PRRS病原学1.1一般特性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1.2分子生物学特征PRRSV基因组全长约15kb,不分  相似文献   

9.
<正>1987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也称蓝耳病,PRRS)的发生。1991年,在荷兰首次分离到蓝耳病毒(PRRSV)。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统计,截至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尚未发现过蓝耳病病例。  相似文献   

10.
猪蓝耳病(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某猪场断奶仔猪先后发病,我们通过临床调查以及实验室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证明猪群发病的原因是猪蓝耳病病毒和主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1病原与流行特点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有囊膜,20面体对称,单股RNA病毒,根据差异分为A、B 2个亚群,A亚群为欧洲原形,B亚群为美洲原形。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在37℃48小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 ysyndmme,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与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在分类学上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n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nerivirus)成员。是有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的单股RNA病毒。自1987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以来,迅速波及欧、亚各国,  相似文献   

13.
正蓝耳病病毒具有持续性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和中和抗体产生缓慢的特点。对于没有使用过疫苗和阳性不稳定猪场,要慎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首选安全性高的经典蓝耳病疫苗。1蓝耳病病毒特性和感染特点蓝耳病病毒(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的GP5蛋白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可诱导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GP5蛋白的外结构域中A表位的核心位于B表位的7个氨基酸之前,导致A表位降低了针对中和表位的特异性反应,使得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又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是由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群疫病。该病198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和加拿大,1990年在德国,1991年在荷兰、比利时、英国、西班牙发生。短短几年时间,世界主要养猪国家相继发生。由于病毒结构和临床表现症状的差异,该病毒分美洲型和欧洲型。  相似文献   

15.
蓝耳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在不同季节均能感染此病。蓝耳病病毒主要攻击免疫系统中的肺巨噬细胞,当猪的蓝耳病中和抗体水平较低时,其复制能力更强.也就是说低水平的蓝耳病抗体反而会促进蓝耳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是新近发现的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疫病。其临床特征是妊娠母猪呈现出发热、流产、死产、木乃伊胎,仔猪表现出异常的呼吸症状和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本病还有另一个特点是本病病毒主要侵害巨噬细胞,损害机体免疫机能,致使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目前,已成为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该病毒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经过20d仍有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建辉 《兽医导刊》2016,(11):25-26
正一、病原特点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在50~60nm,含有直径为20~35n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9g/ml,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分子量约1.5×106道尔顿。不凝集鸡、  相似文献   

18.
一例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病原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是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该病毒无血凝活性,能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和传代细胞系增殖,产生细胞病变。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该病原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2发病情况常熟市某猪场有肉猪720头,体重为50~75kg,已注射猪瘟单联细胞苗和合成肽苗。2009年5月28日,该猪场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本病的病原为动脉炎病毒属中的马动脉炎病毒。本病仅马属动物有易感性,发病呈散发,一般不致死亡。但妊娠母马或幼驹人工接种病毒后可引起约50%死亡,妊娠母马有50%~60%流产。康复马血清内有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并有免疫性,对再传染或人工接种有抵抗力,一般可维持1年以上。病马的眼分泌液、鼻液、唾液、精液、血液、流产胎儿的胎液和各种组织内均含有病毒,病毒由粪便、尿、鼻液、眼泪排出,通过饲料、饮水、环境传染于易感马,或通过气雾,被易感马吸入后引起传染,配种也能传染。  相似文献   

20.
蓝耳病阴性猪PRRSV攻毒试验结果及在血清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圻原种猪场2009年在后备猪采用血清驯化,以保持猪群蓝耳病的稳定。为进一步了解公司内部所用猪蓝耳病病毒的特性,用同一猪蓝耳病病毒的不同拷贝数(0、20、40、400、4 000和20 000)分别对6头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性仔猪进行攻毒试验。病原检测:攻毒24h后,除阴性猪外,5头猪均抗原检测到PRRSV病毒核酸,抗体检测;攻毒后的前6 d抗体均为阴性,7 d后攻毒猪只抗体逐渐转阳;第9天抗体全部转阳且较第7天有大幅升高第11天后,整体抗体稍有上升但较缓慢,攻毒21 d后,各猪只抗体值在1.7~2.3之间。表明20个病毒拷贝数就足以感染猪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