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旅游对植被影响的指标计量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1种方法是利用传统生态学上植物的重要值来计量;第2种方法是利用敏感水平、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阴生种比值和旅游影响系数来计量.该文以山西省芦芽山为例,采用TWINSPAN和DCA对两种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它们的结果反映了不同的生态信息.在TWINSPAN中,第1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特性;第2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之间的生态关系.在DCA中,第1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与自然地理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空间格局;第2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植被景观类型与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格局规律.与第1种方法相比,第2种方法在旅游与植被的研究方面更为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对四川4个珙桐种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珙桐种群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珙桐种类土壤中数量表现为荥经卧龙峨眉北川。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对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对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全氮。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12个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对2010—2017年湛江市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农地结构、农业种植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湛江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内部流转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市场绩效总体呈增长趋势,指数从0.483 3增长到0.842 2;并与农地结构、农业结构存在高度相关。最后提出调整农地内部流转市场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的种群分布规律及其濒危原因,进一步揭示宝华玉兰野生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宝华玉兰生存群落进行了排序和分类,以期为保护和管理宝华玉兰种群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结果如下:①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宝华玉兰天然更新缺乏,且紫楠Phoebe sheareri,建始槭Acer henryi等优势种占据了主要生存空间与资源,影响了宝华玉兰种群增长和发展,使其在群落中处于不稳定地位;②SOM将40个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界限清晰,排序结果与优势种实际分布情况吻合,说明SOM的分类结果具有合理性;③环境因子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宝华玉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半阳坡,种群分布主要受到坡向和坡度2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由于宝华玉兰自身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不适应性,造成了其濒危现状;④SOM具有高度非线性拟合的特点,且能够同时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可视化,呈现样方之间的相似性,说明SOM应用于群落分类和排序,反映种群与群落及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需要考虑的5种生态关系,即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讨论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了一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调查因子及其分类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荒漠区在不同干扰下植物因子与啮齿动物优势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研究西北某干旱地区轮牧与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的生物量和植物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灰色关联度及回归分析。[结果]优势物种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均与灌木植物有较高的关联度,植物因子对该地区优势鼠种生物量的作用有明显差异,从而形成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格局。[结论]揭示了植物生物量与啮齿动物生物量的变化关系,为研究该荒漠区啮齿动物优势物种群落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昆虫及农螨研究室现有高中级科研人员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4人、讲师及实验师6人,属于从事农业害虫和害螨的个体生态、种群生态和系统生态为主的研究室。该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农业害虫、螨类和其天敌的分类鉴定、区系研究;农业、仓库、果树害虫及害螨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物防治;害虫与植物的关系、生态位、种群系统模拟、最优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资料,以17世纪后期上海县为中心,探讨气候因子变化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就作物生产来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所受制的气候因子却又不尽相同。于单季稻作而言,梅雨期和伏旱期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稻作的丰歉,而持续低温还致使稻作品种发生变化;于棉花作物而言,其限制气候因子主要表现为梅雨期、伏旱期和秋雨期降水的变化;于春花作物而言,冬春多雨是其主要的气候影响因子。就气候因子来说,温度和降水虽然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因变化尺度的不同对作物生长的效果也就不同。抛开特定的农业环境、气候因子来谈气候变化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根际微生物组构建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根际微生物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已成为生态健康和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构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了根际周边微生物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系内部的定殖选择过程,重点关注植物本体、土壤类型、地理位置、生长环境等因素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调控作用,揭示国内外研究中发现的影响根际微生物组构建的主控因素,阐明根际微生物组-宿主复杂的互作关系,以期为绿色农业、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米槠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植物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指标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2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成米槠林群落的优势种群绝大多数为广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的生态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室外玻璃水槽养殖试验,研究了几种水生植物在两个不同的生态水平上对重金属 Pb和 Zn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水生植物对有害环境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在植物组织水平上与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截然相反。根据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反应来排序,几种水生植物的( CAT)敏感度为:水花生 >紫背萍 >满江红 >轮叶黑藻 >马来眼子菜。这与植物受 Pb和 Zn伤害后的形态症状表现的生态敏感度(种敏感度)顺序完全相反。把不同的生态敏感度概念( CAT敏感度和种敏感度)引入生态规划,作为生态敏感区域划定的指标。对具有不同敏感等级和不同的保护水平要求的生态区域,应采用不同的生态敏感度,即 CAT敏感度或种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论述了生态因子光、温、水、土壤和海拔因素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生态因子与烟草质量关系较为复杂,不同的自然生态因子影响不同的烟叶品质指标,同一烟叶品质指标又受多个生态因子的影响。指出虽然前人从不同方面研究分析了生态因子与烤烟质量的关系,但一些存在争议和新的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基于农业生态与产业系统的共生关系视角研究农业可持续性问题.该研究界定了基于农业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农业可持续性的内涵,构建了农业生态-产业复合系统动态共生模型,创新性地运用该模型中农业生态-产业的竞争系数的关系来评价农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策勒绿洲作为干旱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环境约束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只有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加快策勒绿洲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该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以及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对策勒绿洲经济发展的限制,提出了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关中地区为对象,选取社会活动强度、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农业活动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四大类11个指标,运用SPSS 20.0的主成分分析法将2000、2005和2010年各种胁迫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化,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计算出各市(区)人类胁迫综合指数(HPI),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对关中地区生态系统胁迫最大的因子也不同,2000年对生态系统产生胁迫最大的因子为化肥施用强度,2005年为城镇人口密度,2010年为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密度、GDP密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2000~2010年关中各市(区)受人类活动胁迫综合指数影响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杨凌区、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宝鸡市.  相似文献   

16.
王文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15-5520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可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认为植物δ13C值随盐度增加而变重。盐分主要通过影响C3植物叶片气孔传导、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使植物δ13C值发生变化。而有些植物为适应盐分胁迫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使C3代谢转换成C4或CAM代谢,导致植物某些器官的δ13C值发生变化,而植株整体δ13C值变化较小。由于植物δ13C与土壤盐分的关系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室内试验的有限性,因此进一步扩大盐度梯度范围,延长盐处理时间以及开展大田试验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林木根系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根系分布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根系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土壤改良中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生态作用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从恢复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林未根系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根系分布在森林演替中的生态作用也成为了热点.根系与其周围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林木根系的形态、分布除受林木自身的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大气CO_2浓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很有必要深入的对调控因子以及群落内的种间、种内竞争关系等林木根系生态作用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邓远建  超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79-4894
【目的】从灰水足迹视角评价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揭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我国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总体而言,农业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市、区)呈上升趋势。从灰水足迹由低到高的排名可以看出,处于前列(即灰水足迹较小)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农业产值占比较低;处于后列(即灰水足迹较高)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业产值占比较高。(2)观测期内,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平稳,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各省(市、区)的均值差距明显且分布极不平衡。(3)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支农、农业受灾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各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双双提升,无论是农业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但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污染也可能对农...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文学中抒情、歌颂、寓意植物情感表达的文学方法,对植物和文学属性和风景园林之间的关联性加以探讨,指出植物与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伦理道德的比德思想、清雅脱俗的处世观、自然生态的哲学观;并从植物的姿态美、清香美和光影美、声响美、色彩美方面阐述了植物文学与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对植物的外化文学特征,植物文学的内涵与风景区的内在联系加以定性描述和研究。试图达到植物、文学、植物造景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的目的,并促进对植物文学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增加植物方面的文化造景因子,进一步使植物的文学特征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