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贺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19-8320,8323
以"龙头企业+农户"生猪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龙头企业和农户参与生猪供应链内部融资进行效益分析,定性研究龙头企业和农户参与供应链内部融资的条件。结果表明,供应链内部融资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与供应链内部融资获得的收益大于其直接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的收益,增进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福利。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3家农业龙头企业,8个示范村的155户农户的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户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教育程度、家庭规模以及技术指导等7个因素对农户合作意愿影响为正,而参与项目、原材料购买方式等4个因素对农户的合作意愿影响则为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省1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发现龙头企业类型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模式多为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较多。同时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龙头企业融资需求较大但需求期限较短、融资渠道存在路径依赖、民间借贷利率明显偏低、口头借款或无担保借款方式较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龙头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龙头企业+农户"为主要模式的契约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形态。但在"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违约率居高不下,倒逼龙头企业与农户必须重视合作稳定性问题。通过构建影响"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判,获取供应链合作稳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与反馈关系,以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再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测算出各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最终识别出影响"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主体的品牌声誉、合作收益分配政策、主体的经营规模以及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坚持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大户的示范、组织、引领作用,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共同体,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程度。该区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大力推广"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北省坝上地区5个县85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以Probit模型为工具,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坝上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显著,其中家庭农业收入比例、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与龙头企业合作紧密程度、龙头企业规模、中介组织数量、生产加工基地数量和覆盖农户数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产业化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分散的农户,两者的连接机制决定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农民增收,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机制的角度入手,以南京市为例,着重考察其对农户的影响,特别是在促进农户增收方面的效果,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发展的优化路径,为小农户发展面临的困难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方法】以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为例,借助资料收集、调研访谈等方式,从合作模式的演化视角分析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内在机理和外在表现。【结果】海纳公司发展历程经历4个关键阶段,伴随着与农民的合作紧密程度逐渐加深,其显著特征包括关系治理、科技支撑、纵向一体化经营,归纳总结为"海纳模式"。结果表明:关系治理是企业和农户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基础;纵向一体化经营是企业和农户长期合作的必然趋势;科技支撑是企业和农户紧密联系的根本保障,也是维持良好的关系治理与纵向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内在统一。【结论】海纳模式可作为不同发展阶段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出加强治理体系制度化建设、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及加快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理布局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促进传统涉农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甘肃省9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企业自身运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政府政策、农户与企业合作关系直接影响着龙头企业竞争力;农户与企业合作经营模式、联结形式、结算方式以及物流服务水平对提升龙头企业级别具有重要影响。最后,建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内外部环境共同培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吴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93-19095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组织模式提出了建议,推崇“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以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以此确定他们之间不同的契约关系,探索一种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结构的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玉龙  谭林  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44-12245
应用拓扑学理论对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在生产经营中的合作机制给予解释和分析,强调体现合作机制的映射要具有连续性阐述农户协会组织的构建和特点,以及农户合作社组织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会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52-16653,16669
从村镇银行的特点出发,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村镇银行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同时,必须依靠合作机制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以新的合作机构与合作方式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8-14880,14903
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对江苏句容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将句容的主要利益主体关系归纳为当地农民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当地农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当地农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具体分析3种关系,探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途径,并提出休闲农业开发中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需求与解决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科技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反映,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通过研究黑龙江省院县共建10个县3 a科技专家大院农民咨询记录,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生产中农民科技需求总体状况、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方式、内容。阐述了黑龙江省通过实施院县科技合作共建,建科技园区、办专家大院、推致富项目、搞科技培训的"四位一体"科技帮扶模式,有效地实现科研与生产、专家与农民、科技与农业有效对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博弈理论可以对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进行最优选择,中介组织作为隐性因子与承包方和农户共同成为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的重要经济分析要素。[方法]研究运用在政府引导下承包方和农户扩展式动态博弈模型对承包方和农户的行为选择剖析,并对承包方、农户及中介组织的行为予以经济分析。[结果]交叉博弈得出承包方与农户行为选择的最优策略集为{高价承包,中介介入后的流转价格},将博弈树转换为期望收益的博弈矩阵加以验证;利润最大化印证了欠发达地区承包方高价承包行为与中介组织设立的必要性,农户的禀赋效应影响着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选择。[结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承包方高价承包时的利润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性农户和中介组织的长期配合方可实现三方共赢,期间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介绍美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和特点,并着重比较中、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差异性,提出我国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应注意的问题:(1)肯定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2)提升农民的平等、服务与合作意识;(3)多样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44-246
通过对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多年合作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师资培训和大学生实践、实习的调查,总结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是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组织规划,打造基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加大基地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创新产学融合方式和项目推广途径。基本成功经验是校企双方齐力推动,扩大宣传增强引力,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对当前共建合作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南农民区域增收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借助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比较分析了海南不同区域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现海南不同区域农民增收各有特色:东部沿海以"蓝色产业"、休闲农业为主;中部山区以特色产业、林下经济为主;西部地区以高效农业、畜禽养殖业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点轴开发带动、打造村级特色经济、依托农业合作社、"品牌"富农、金融创新等建议,以促进海南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契约机制的视角对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渠道关系深入研究,构建创新理论模型并运用浙江省农户样本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龙企与农户的内部心理契约治理机制对农业合作经营渠道绩效有显著作用,通过内部心理默契机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公司与农户合作渠道关系治理失灵问题,最终提高双方的经营效益,促进整个农业走向全面协同、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