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食用菌,主要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我国人工驯化栽培已获得成功。采  相似文献   

2.
<正>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珍菇。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红菇野外大棚畦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珍菇,受到市场青睐.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它是一种野生稀有菇品,分布于辽宁、江苏、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每年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5.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属于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是野生名贵珍菇。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药用功效。湖北师范学院生物系采用棉籽壳栽培,每平方米产出鲜菇8.7公斤,生物转化率达77.8%。其野外荫棚畦栽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9,(20):73-74
江西读者(手机号:151&#215;&#215;&#215;&#215;5521)问:可以介绍一下红菇的栽培技术吗? 答:红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别名大红菌、鳞盖红菇、大红菇、美丽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食用菌.夏秋季节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土上。红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有生血、补血、补肾、壮阳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7.
张斌  周再知  陈羽  梁坤南  余雪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71-11873
[目的]通过对常规培养基营养因子优化,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菇的仿生栽培和深层培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葡萄糖、(NH4)2SO4、ZnSO4和VB1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红菇纯培养菌株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25.00g/L,(NH4)2SO4为2.07~4.83g/L,ZnSO4为4.50~6.50g/L,VB1为0.15—0.20g/L。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葡萄糖20.00g/L+(NH4)2SO42.07g/L+ZnSO45.50g/L+VBB10.20g/L+KH2PO43.00g/L。[结论]用该培养基配方进行温室振荡发酵试验时,得到红菇最大菌丝产量为0.64g/L。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福建省山区的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为研究材料,进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PB2(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保守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将从GenBank中获得的部分红菇属物种ITS和RPB2序列与正红菇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Russula griseocarnosa X.H.Wang,Zhu L.Yang&Knudsen,sp.nov.间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以99%的支持率聚为一簇。福建正红菇与欧洲红菇Russula vinosa及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间序列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不同分枝。基于RPB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聚为一簇(支持率94%),而与玫瑰红菇聚为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9.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衡有珍贵菇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县城有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0.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 . 它是一种野生稀有珍贵的菇品,分布于辽宁、江苏、江西、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每年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 . 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 . 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 ; 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 我国食用菌科研部门致力摸索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理化条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获得成功 . 湖北师范学院生物系采用棉籽壳栽培,每平方米产出鲜菇 8.7公斤,生物转化率达到 77.8% .  相似文献   

11.
鳞盖红菇与正红菇成分分析及毒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Fr)与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子实体的粗蛋白,水溶性粗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正红菇为对照,对鳞盖红菇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菇所测成分相近,且均属于安全食用菌。  相似文献   

12.
1、背景技术大红菇(Russula rubra)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外生菌根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外生菌根菌。相关资料表明: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子实体相近,有的甚至高于其子实体。另外,大红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德化县野生红菇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菇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人工栽培尚处试验阶段。我县槠、栲等阔叶树混交林下 共生有野生红菇,笔者对我县野生红菇的生长区域、生态环境、出菇季节等作了初步调查, 为研究、开发、利用野生红菇提供参考。 1 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   野生红菇分布在海拔350~850 m山林地带,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坡度10 ~45°的缓坡地至斜坡地。年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700~1900 mm,生 长 地域荫蔽,相对湿度60%~85%。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美湖、春美、大 铭 、汤头、葛坑、杨梅、桂阳、水口等乡镇植被丰茂、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的阔叶林混交地 ,地表层由枯枝落叶形成腐殖质层,厚度一般3~5 cm,养分丰富。野生红菇发生初期扁 球形,后平展,中部下凹,菌盖大红带紫,中部暗紫黑色,边缘平滑,菌褶白色,味道柔和 。   夏秋季节,野生红菇呈单丛、散生或小区域群生于林间腐殖层地带,菇柄基部着生多条 白色索状菌丝,向下延伸,成为菌与根之间的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从保护区采集到7种野生红菇,基于其形态特征结合IT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的红菇属的同类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菱红菇Russula vesca、以及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Russula faustiana、粉柄红菇Russula farinipes。  相似文献   

15.
建瓯下坑红菇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菇,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归为正红菇、大红菇和红菇3类,主要与栲树、米槠、拉氏栲和南岭栲等树木形成菌根,每年有2次盛产期,采收期约20 d。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且含水量在40%以上,空气湿度达80%-100%,气温为25-27℃是野外红菇子实体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中国发现的红菇属2个新记录种辛德红菇(Russula thindii K.DasS.L.Miller)和甜汁红菇(Russula sapinea Sarnari Boll.).对采自我国的这2个记录种标本进行宏观和微观形态研究,并对其重要显微特征进行绘图.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探讨其属内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红菇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浸提法分别处理红菇子实体干品以获得提取液,并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红菇子实体的超声波提取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红菇子实体的微波提取液对不同菌种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较弱。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时,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但以无菌水为提取剂时其仅对黑曲霉有抑制作用。红菇子实体的浸提法提取液只对黑曲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超声波提取法所获得的提取液对不同菌种的抑菌作用较其他提取方法要强。  相似文献   

18.
正红菇纯培养的营养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正红菇纯培养RL1菌株做了多种营养生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为蔗糖,甘露糖,葡萄糖,不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陈,硫酸铵也能被较好利用,适宜的C/N为20/1,矿质元素P,K,Mg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很大,其中P的影响最显著,Ca和Na的影响很小,维生素肌醇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丰富红菇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以显微生态学为基础,报道了红菇属的-亚洲新记录种蜡味红菇Russula cerolens Shaffer,标本采集于我国山东省泰安市.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间灰棕色至黄棕色,边缘淡灰白色,干后具有蜡质味道,有的甚至有樟脑球的味道,菌褶近柄处分叉;担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具乳突状疣突,基部有时连接,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该研究对该种进行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红菇栽培配方。阐明了不同配方对红菇产量的生物学效率、发菌期、现蕾期、转潮期、成菇朵数以及增产途径的显著影响。经计算机处理得出栽培红菇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