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证据进行辨别、认定和排除的证据规则。我国众多冤假错案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长期存在着深厚的制度障碍,加上为提高破案的效率进行刑讯逼供获得非法证据,严重阻碍了法治进程,要实现诉讼程序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必须排除非法方式获得的证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程序和实体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主体排除私人,而我国该规则的适用主体扩及私人。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本质而言,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主体应排除私人,这是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需要,也是发现客观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学术界被视为有效遏制刑讯逼供这一顽疾的一剂良药,在其理论研究相当丰富、人权保障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强烈要求的境况下,于1998年起被逐渐引入到法律法规中,于2010年正式问世于中国,2012年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被寄予厚望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适用中的情况如何及存在的问题又有那些呢?非法证据主要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于我国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已属不易,暂时就更不可期待排除非法实物证据矣。非法言词证据分为非法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本文着重探讨非法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非法证据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两高三部"的《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细化和完善了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两个规定"对司法机关及人员公正办理刑事案件、依法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有其不足,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建立己成为必须,本文立足实践,经过理论分析,提出建立不被迫自证其罪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特殊证人可以拒绝作证规则三个其体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军事司法禁止强制性自证其罪规则,与"米兰达规则"有着本质区别。尽管二者在法源上相同,但建立的规则不同。美国军事司法禁止强制性自证其罪规则确立了禁止刑讯逼供原则、预先告知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虐囚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军事司法禁止强制性自证其罪规则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的修订,使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证人出庭制度以及证人保护制度得到了完善,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是我国人权保护事业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一个长期存在、影响恶劣却又十分顽固的问题。近年来被昭雪的诸多冤假错案的形成也无不与刑讯逼供存在很大关系。文章通过阐明刑讯逼供产生的机制、体制及社会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中国治理刑讯逼供的手段及其治理措施的局限性,并从完善沉默权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国家赔偿制度以及建立侦押分离机制、律师在场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刑事侦查权的控制机制是防止侦查权滥用的重要手段。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法治较为成熟的国家的侦查权控制机制主要有司法令状控制模式、司法救济控制模式和非法证据排除控制模式,这些模式的设计体现了权力制约的宪政精神,符合正当程序的诉讼原理,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人权。相比之下,我国侦查权控制机制的设计则存在诸多不尽合理地方,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中的有益做法,对侦查权控制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安部日前公布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该规定定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该规定明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规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尽享宽容性司法带来的种种好处时,也不得不面对宽容司法对传统司法观以及法律理论带来的挑战,比如,传统的刑事司法原则、传统法律正义观、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以及刑事司法的证据认定规则等。因此,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对抗性降低的边界需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宽容的限度在哪里;宽容在刑事和解中如何得以准确和恰当地体现;如何在制度设置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平衡等等。在此基础上,来把握从个人责任观、国家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过渡的理论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原则源于规则又高于规则,体现着规则的精神实质.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始终,体现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判断标准.经济主权原则和有约必守原则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和全球合作原则只是具体原则.与国内法相比较,它的作用较为完整地体现在对守法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我国的法治建设,应以正义作为其价值追求,将法的正义贯穿于法治运行的始终,通过实现分配正义和诉讼正义实现法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体现出了一种综合的价值取向,它既不是单纯地追求正义,也不是仅仅追求效益,而是在追求正义结果的过程中兼顾效益,以此达到保障人权的终极目的。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刑事和解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是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最基本的法律,是协调区域发展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前提和保障。性质研究是部门法哲学的理论基石,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性质是区域协调发展法律理论研究及其制度设计的根源。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的秩序和正义价值应是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性质的体现,从秩序和正义的普遍价值出发,探讨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应是协调之法和规范协调之法以及公平法的基本性质,由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第一层次的规范性质和价值性质可以探究其更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社会本位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补强证据规则已经具有不再局限于刑事法领域的整体意义和价值了,但学术界对补强规则所内含的基本内容之理解还极其混乱,并影响了对补强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制约补强规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补强规则理论依据的研究,直接影响对补强规则之属性的理解,从而成为理解补强规则具体内容的基础。通过分析英美的具体补强证据规则,可以断言补强证据规则的依据都是特定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可以为立法概括的属性,决定补强规则应当是证据能力规则。  相似文献   

17.
荷马史诗这一彪炳千古的伟大史诗系列,是对半传说半史实的特洛伊战争的诗意叙述。史诗所反映的古希腊黑暗时代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正义观和政体观两方面。荷马史诗中一切正义都是宙斯的意志,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纠正的正义。其中分配的正义并非绝对平等,具有差异性的分配才能做到各得其所,而纠正的正义更多通过私人血亲复仇来体现,既符合复仇者自身的正义观,也体现了众神的正义观。荷马史诗中政体观主要通过描述其所处时代的政治演变来体现。从特洛伊到黑暗时代,史诗描述与历史事实的差异,体现了希腊民众对贵族政体的抵触。同时,史诗中政体观从一人统治的君主政体转变为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这一变化为后世城邦时代多数人统治的民主政体的萌发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8.
证据问题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交叉问题,而举证责任的分配又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它在实体法中,以静态的方式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又在诉讼法中,以动态的方式对举证责任的分配进行调配,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和程序的公正、一般和个别的公正。  相似文献   

19.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般把规范性文件排除在行政诉讼的证据范围之外,而从证据的特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学者的理论分析来看,一般规范性文件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这不仅是行政诉讼法理论的需要,也是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分配正义的认识和对分配不公现象的分析,找出实现分配正义的对策,树立科学的分配正义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