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染性强,对牛的危害性极大,是养牛业疫病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牛结节性皮肤病没有季节性特点,但是在春夏秋三季较为常见,要想有效防控该疾病,应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在牛出现疑似染病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确诊后对病牛进行隔离监测与治疗,病情严重时需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以防出现大范围传播和蔓延。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将该病的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保证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效果。本文结合石阡县的养殖情况,主要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诊断和综合防控进行初步探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养殖户不科学地引种行为,造成该类疾病从其他国家引入本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者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通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牛结节性皮肤病首先发生于新疆地区,随后由于不科学的运输和引种造成该类疾病,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需要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确保我国牛养殖安全。该文主要论述牛结节性普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牛表现为体温升高,消瘦和周身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水肿等,还会在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严重降低其利用价值,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本病的防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给养牛业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概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流行概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严格限制病牛活动、做好病媒防治、实施免疫措施、改进饲养管理、加强检疫监管等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有效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是由牛皮肤结节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感染性疾病。牛结节性皮肤病一旦出现,将对该地区的牛养殖产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以做好防控对策,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也称之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引起的。该疾病是近几年被国内确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传染病传播途径范围比较广,传染源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牛或其他动物。一旦患有该疾病,病牛皮肤上会出现大量疙瘩结节,持续高烧等,患牛会出现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不愿意走动等症状,制约牛群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做好防治工作。鉴于此,主要分析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依据中医视角提供防控思路,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与缩小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助推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结节疹,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的传染病,是由媒介传播的家牛和亚洲水牛的痘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结节。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接种痘病毒疫苗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措施,国内尚未研发出该病预防疫苗。本文主要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特点、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牛业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叫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发病可导致不育、流产、生产性能下降等。由于养牛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碧江区生态畜牧生产总值,做好该病的区域性防控将势在必行。为此,笔者以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措施为抓手,探索实现区域性综合防控,为下一步全面净化该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喻兵 《中兽医学杂志》2023,(12):10-12+15
当前我国养殖业不断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牛养殖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疫病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牛类传染病,可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需充分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认知,及时甄别病变牛,保障牛健康生长。基于此,主要探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措施,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传染性疾病,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同时也被列为我国进境动物检疫的一类疫病.农业农村部暂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要求各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防控,确保养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7月19日,云南省临沧市在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紧急监测排查中发现,镇康县一养牛户饲养的黄牛发生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省、市、县各级疫病控制机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同时采集发病牛全血、皮肤结节以及痂皮、口腔及眼鼻棉拭子样品进行荧光PCR检测。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复检,确认该起疫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调查认为,此次疫情由养殖户跨省调运活牛引发,为典型的输入性疫情,养殖户防控意识淡薄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建议加强牛只移动监管以及蚊蝇等虫媒的控制和扑灭,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  相似文献   

12.
牛结节性皮肤病也称牛结节性皮炎,属于传染病的类型,已经对牛羊养殖业造成了直接性的威胁,必须要强化对其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以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对牛只饲养质量影响严重,随着养殖人员对该病认知程度的加深,逐步形成较完善的防控体系。养殖过程中通过积极落实防控措施,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能提高自身养殖效益。本文分析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措施,以期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感染该病的牛会出现高热、皮肤结节等症状.该病的致死率较高,感染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母牛流产,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总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流行特点、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以期更好的预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减少我国养殖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牛养殖正逐渐取代其他方式,成为主流,受到环境、免疫、卫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牛结节性皮肤病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会导致公牛不育、母牛流产,生产性能及泌乳性能下降,严重的会致病畜死亡,因此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于2020年7月15日下发给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关于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指出:7月14日,我区百色市乐业县两养牛户的牛病被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牛结节性皮肤病,这是我区首次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该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  相似文献   

17.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名结节性皮炎、结节疹或者疙瘩皮肤病,该病的发生是因为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所致,属于传染性疾病,在牛养殖中的发病率在2%~45%左右,死亡率在10%左右,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对牛养殖产业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会导致牛的健康、生产产量以及肉制品品质受影响,牛结节性皮肤病初次发生在1929年的赞比亚地区,  相似文献   

18.
奶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2019年8月,我国新疆伊犁州首次报告发生疫情,2020年6月以来,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云南等省份也相继发生疫情。综述了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历史、病原、传染源、传播方式以及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等,为奶牛养殖业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高度传染的二类动物疫病,发病后致死率虽然不高,但对养牛业危害巨大。本文就当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特征与危害进行解析,并提出如何对该病的综合防控,为我国的有效防控与净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