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9,37(1):53-55
丝绸是中国的瑰宝,茧丝绸是我国特殊的传统产业,不仅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更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南充是全国古老蚕区之一,2003年中国丝绸协会将南充命名为“中国绸都”,市委、市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规划把南充建成西部优质茧丝原料基地、丝纺服装生产基地和丝纺服装集散交易中心,2006年末提出了实施蚕桑“百万工程”项目,即通过3~5年的奋斗,  相似文献   

2.
南充曾经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之一,产茧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一位。从2002年到现在,南充产茧量却一直排在全省第三位。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15大丝绸出口基地和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南充每年丝绸产品出口额约为8000万美元。在南充市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第三年的2008年,蚕桑产业再陷低迷。如何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蚕桑产业化、规模化,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并围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充是“中国绸都”,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总体部署,大力建基地优结构、搞加工强龙头、创品牌促融合,加快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了涵盖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印染、外贸出n、教育科研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4.
<正>南充,又称“果城、绸都”,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南充市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积极推广粮经作物生态立体化栽培模式,重点发展粮油、蚕桑、晚熟柑橘等产业。而蜂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蜜蜂养殖除满足社会对蜂产品的需求外,  相似文献   

5.
关于南充建设"中国绸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充丝绸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茧丝绸基地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唐宋以来,南充丝绸一直是最出彩的传统产业。特别是上世纪的80年代,南充丝绸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丝绸企业达50余家。南充也打造出了“丝绸大世界”、“丝绸一条街”,连续举办五届吸引美、日、奥及国内众多商家的“南充丝绸节”。在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南充丝绸历经了高峰跌入低谷的阵痛,昔日的辉煌早已淡去。从2001年起,南充丝绸行业破釜沉舟抓改革,让茧丝绸企业从改革的“阵痛”中脱壳求新生,逐步开始扭亏为盈,从2003年开始实现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突破性发展,200…  相似文献   

6.
正5月11日,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在西南绸都四川南充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和丝绸行业协会、丝绸工业和贸易企业以及新闻媒体近400名代表参加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协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评选结果,并隆重举行了授牌仪式。广西宜州市、环江县荣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这是广西宜州市、环江县坚持科学发展,实施"东桑西移"、"东丝西移"战略,不断推进茧丝绸产业发展以及优化升级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4):8-9
<正>蚕桑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总体目标,以实施"155发展战略"为抓手,创新蚕桑发展方式,努力克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千亿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基础。1发展现状南充市蚕桑产业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  相似文献   

8.
重振南充茧丝绸雄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曾几何时,南充丝绸之树枝繁叶茂,丝绸之花竞相绽放。进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使南充丝绸业由巅峰滑向低谷。2005年4月2日,“中国绸都”金字招牌落户南充,传统的丝绸之城迎来新的发展曙光。在“中国绸都”光环照耀下,南充丝绸业重焕青春,2005年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但由于丝绸产业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南充丝绸业发展面临缺乏原料、企业技改步伐缓慢等困难,南充要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转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淳安实施百公里蚕桑长廊工程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是淳安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几年来,该县以落实省“蚕桑西进”战略为契机,超常规大田连片发展新品种桑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蚕桑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有力地促进淳安农民增收。为认真贯彻落实“弘扬杭州‘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战略”,切实做大做强淳安蚕桑生产基地,努力实施以淳安县茧丝绸“10110”为总目标的“十一五”规划,以“百公里蚕桑长廊工程”建设来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将淳安蚕桑产业建设推上一个新高潮,强力推进全县农民增收。1指导思想以“…  相似文献   

10.
正南充是"中国绸都",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近年来,南充实施"155发展战略",将蚕桑产业纳入现代农业和丝纺服装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中统筹发展。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5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意见》,将蚕桑产业列为"353"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特色产业。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构建"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蚕桑产业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四川蚕业》2005,33(3):6-9
西充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是南充丝绸轻纺工业蚕茧原料的重要基地.蚕业在我县县域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蚕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蚕业产业化是蚕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号件,更好地促进我县“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以本地丰富的蚕业资源为依托,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形式,做大做强我县茧丝绸产业链,充分发挥这一产业的经济优势,有效助农增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 南充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蚕桑业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以来,南充蚕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蚕桑业长期采用行政手段发展,千家万户零星分散饲育、分散经营的蚕桑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违背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  相似文献   

13.
调动积极因素促进云南蚕桑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平年间(蜀汉3年)即有丝绸生产。赵州丝、永昌绸、滇缎等驰名中外。南方的古丝绸路就是从云南保山进入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全省适宜栽桑养蚕的半山区及丘陵地带较多,仅荒地就约有1133万hm2,多数地区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小,有利于饲养高品位多丝量品种,应该具有发展蚕业较好的自然条件。九五期间,云南制定了“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1994年省政府提出“将蚕桑作为云南重点培植的产业发展”,在实施“两烟”双控政策后,发展蚕桑业面临难得的机遇.部分地县已把蚕桑作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中国绸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规划“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域”、“蚕桑丝绸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近日,中国·南充绸缎指数发布。指数体系由综合指数和分品种价格指数构成,基期为2022年1月首周、基期值为100。  相似文献   

15.
<正>1蚕桑产业现状我市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蚕桑丝绸业一直是南充地方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茧丝绸是我市农业和工业创汇的主要产品。全市现有省、市级蚕桑基地县6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40个。基地乡产茧量占全市总量的40%。现有桑树约7亿株,良桑率  相似文献   

16.
养蚕业在南充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是全市“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南充的蚕业经济已跌入历史低谷。深入研究南充市蚕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探索脱困策略,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整体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1 南充市蚕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南充蚕业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二十个丝绸重点城市之一,被誉为“丝绸之乡”,年产茧量曾紧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第一,茧丝绸产品畅销世界各国。20世纪90年代初,发种、产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1990…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蚕业的发展1一1提高蚕茧质量把握发展机遇1一4浅析蚕业经济的振兴l一6蚕业调整与发展思路1一9加人WTO中国茧丝绸产业如何应对2一1四川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一4对县级丝绸公司深化改革的探讨3一l从“富安模式”谈工农业关系,‘3一4恢复和发展四川蚕桑生产,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3一6浅议南充蚕桑产业结构调整3一7南充蚕业何时重振雄风3一10建设优质蚕茧基地之我见4一1加强原种管理、推动蚕种业健康发展4一3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蚕业健康发展 4一5内江丝绸走出困境思考4一8WT(〕门前分析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垄断4一12…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建设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转变畜牧发展方式,走规模养殖之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工作,认真实施《铜川市农民增收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本着“立足铜川实际,做精做优畜牧产业”的精神,通过抓典型推动发展,良种化提升生产水平,规模化提高效益,标准化降低风险,大力推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构筑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强劲发展的好势头,呈现出许多典型和亮点,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8,28(2):57-59
南部县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四川省优质商品茧生产基地县、南充市蚕茧主产县。近年来,南部县以南充建设“千年绸都”、实施蚕桑“百万工程”为契机,以推进“旱地桑园化、养蚕集约化、经营合作化、技术标准化”进程为载体,促进了蚕桑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充蚕茧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臻全  赵宽 《中国蚕业》2004,25(2):78-79
南充是中国丝绸的发祥地和四大蚕区之一,蚕桑丝绸行业一向是全市工农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南充的蚕茧质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其蚕茧的单产、茧丝长、解舒率等几项主要质量指标与全国先进蚕区相比,已拉下了30%以上的差距,南充的蚕茧质量已成为制约全市蚕桑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