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编者按根据《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标准》,2020年4月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旨在补齐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短板,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率先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全程农业机械示范区。这一举措得到了农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精神,补齐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短板,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水平,根据《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标准》,制定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省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瓶颈,取得积极成效。一、坚持引育结合,突出良种,推动作物品种与装备相互融合将"宜机化"纳入省级园区建设的重要指标和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的重要考核目标,三星级以上粮油园区良种覆盖率不得低于90%,两年内筛选"宜机化"品种近100个,重点推广50个。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连续5年每年安排5亿元,推进"五良"融合率先在园区落地。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破解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瓶颈,并取得积极成效。一、良种与装备相融合良种即优良品种,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将"宜机化"纳入其中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的考核指标,规定在三星级以上粮油园区,良种覆盖率不得低于90%。两年内筛选"宜机化"品种近100个,重点推广50个;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连续5年每年安排5亿元,率先在园区落地。  相似文献   

5.
正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决策部署,把现代种业发展摆在三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产业的突出位置,明确要予以优先发展。加强全省种业发展,助力"五良"融合,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供有力支撑。1建设情况1)加强良种选育,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优良品种保障。全省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圃、原生境保护区,以及各类种质资源圃,重点保护农作物地方品  相似文献   

6.
正对农田地块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等宜机化改造,改善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是提高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战略举措,对于推动丘陵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四川省启动"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建设,将"五良"融合项目化、具体化、目标化。"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坚持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崇州市紧紧围绕率先把粮油园区建成"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的要求,在全市实现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五良"融合发展工程,开展"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1立足宜机突出"良种",推广宜机化优良品种建立良种引进选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合四川农业大学、中种集团等,建成川农大"两化"总部等4个科研平台、长江中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探索形成"科研院校+龙头企  相似文献   

8.
2019年,四川省针对省内农业现状,制定了"10+3"产业体系,确定加快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文章主要从以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五个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业产品从播种收到制成成品的全产业环节高效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5月17~18日,全省"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启动会在遂宁市射洪市召开,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孟坤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县所在市(州)农业(牧)农村局业务科室(站所)负责同志、项目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农机化股(站)长、拟实施主体代表和厅属有关单位人员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组织观摩了重庆市潼南区龙形镇、三台县金石镇宜机化改造现场,参观了射洪市瞿河镇"五良"融合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支持方向按照《四川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和标准,以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为牵引,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宜田则田、宜地则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综合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修建农机化生产道路,对农田地块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改造,筑固田埂,贯通沟渠,提升地力,改善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加快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资中县紧紧围绕血橙产业"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着力建设血橙"五良"融合示范区,推动全省首个水果产业"五良"融合试点落地见效,助推高质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以"良种"为根本,坚持科技引领,提高繁育水平产业园聚焦"资中血橙"地理标志产品的孵化,重点攻关品种研发和改良提升,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科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农业部农机化司修配处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农机修理工技术等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工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农机修理工种》及有关教材,编写了"农机修理工等级考核标准习题集"。习题分初级1、中级L、高级J三大部分,近200个习题及标准答案。拟正式出版,本刊负责发行工作。从这一期起,本刊节选了中级修理工发动机修理工艺的部分习题,分两期连载。中级工的考核标准习题由籍国宝教授执笔。一、判断题(对的打卜,错的打一)互铣削气门应时,如气门与气门座的接触环带偏于气门座的下部,应用75"的铣刀铣削,使接触环带上…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坚持把全程机械化作为稳定提升粮油面积和产量的重要抓手,作为解决"谁来种粮""怎么种粮"问题的根本途径,粮油机械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提升,全省水稻、小麦两大主要口粮作物全程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1.92%、73.48%,有力保障了粮油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将需继续立足产业,重点抓好"四个"强化,促进"五良"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为更好保持绩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强省需求,努力推动全站干部职工"工作上讲担当、创新上下功夫、信息上补短板、质效上避风险",实现了"两稳两增"业绩。2019年,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将认真贯彻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部署,切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眼智能农机装备提升与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淮安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洪泽分公司(以下简称三新公司)建立以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公信力为基础的"五建五突出"供电所所长选拔体系,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和整体业绩指标持续提升,荣获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农电综合管理标杆"单位。1建立所长评价体系,突出所长才智特长制定《三新公司员工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对供电所所长按照业绩指标、管理指标、工作业绩积分和红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围绕粮食功能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认真实施农机化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和质量监管,加快创新农机化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供电所作为县供电企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承担着农村电网发展和供用电服务工作,展现着国家电网企业形象,肩负着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创新开展"组织机构标准化、基础管理模式化、工作过程精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人文管理亲情化"的供电所"五化"管理,落实并促进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在供电所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农电管理水平的提升。1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机》2012,(2):56-56
"三化同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2010年,四川省开始创建一批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典型和样板,旨在探索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  相似文献   

19.
正1明确"良田"建设重点为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三通一平、五良融合"的高标准农田,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制综合配套,实施"三网"配套、生态修复、循环利用、质量提升、环境保护五大工程,重点建设田型调整、农业灌溉、耕地质量和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正国网湖南长沙县供电公司榔梨供电所将"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与创五星级供电所相融合,统筹推进,供电所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1把握关键,实现业务协同运行1.1优化业务流程榔梨供电所按照职责、流程、标准、制度、考核"五位一体"工作要求,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重新设内勤班、外勤班、配电班三类班组。根据岗位设置,优化业务流程,编制《台区经理执行手册》及故障抢修、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