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2.
钾肥运筹对春玉米农学效应和钾素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吉林榆树市粮食高产示范区,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钾肥运筹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90 kg/hm2,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1:1)的处理6产量最高,钾肥后移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不同钾肥用量的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有随施钾量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相同施钾量条件下,分施与一次性施用相比、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有所提高。本试验处理6(基肥:拔节肥为1:1)是兼顾产量和环境的最佳钾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油菜轮作制中钾肥的施用对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及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87.5 kg/hm2时,水稻和油菜产量均达到最高,与不施钾相比,水稻增产3 007 kg/hm2,增产率为45.4%;油菜增产757 kg/hm2,增产率为40.4%。增施氮、钾肥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钾肥用量187.5 kg/hm2时,钾吸收量为553.3 kg/hm2,氮吸收量为279.9 kg/hm2。水稻-油菜轮作中所有处理钾素养分平衡均出现亏缺,但增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程度;所有处理氮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植株、不同器官钾素吸收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钾肥。[结果]适量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当施钾225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5 531.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24.73%;随生育时期的进展,春玉米钾素积累量前期缓慢增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钾素积累量下降;春玉米各器官钾素积累量变化有所不同,叶片、叶鞘和穗部均呈单峰曲线,而茎秆钾素吸收规律呈"N"形曲线。[结论]不同施钾量产量、植株钾素积累量和不同器官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对照(CK)。  相似文献   

5.
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中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施钾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12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一次性基施或钾肥后移产量差异不明显;而在15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后移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全作基肥处理增产9.56%。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结论]杂交中稻施用钾肥应掌握施中低量钾肥时作基肥的效果较好,而高量钾肥分次施用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于烤烟钾积累、分配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于黑钙土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90 kg·hm-2 P2O5和157.5 kg·hm-2 K2O,研究了钾在生长期内积累,分配以及钾肥利用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烤烟钾积累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施氮处理钾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而施氮量不同钾积累量差异不大;根茎内钾的分配比例随烟株生长逐渐增加,而叶片内钾分配比例随生育期增加逐渐降低;钾肥利用率随生育期逐渐增加,钾的利用率在27.24%~30.63%之间。  相似文献   

8.
氮素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氮钾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及氮钾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3的处理,单产9.78 t/hm2,比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4∶4、2∶6∶2、2∶8∶0的处理分别增产0.6%、3.4%和5.6%;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当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钾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10.
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济南17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用钾肥(K0)、基施钾肥120 kg/hm2(K1)和基施钾肥60 kg/hm2+拔节期追施钾肥60 kg/hm2(K2)3个处理,研究分期施钾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蛋白各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可溶性谷蛋白、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和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钾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钾和一次性基施钾肥的处理;与一次性基施钾肥处理相比较,分期施钾对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清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醇溶蛋白的含量,提高籽粒谷蛋白含量,且对可溶性谷蛋白和不溶性谷蛋白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结果导致谷蛋白聚合指数(不溶性谷蛋白/谷蛋白总量)、谷/醇比提高;分期施钾处理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等品质指标显著优于不施钾和一次性基施钾肥处理;试验表明,施钾主要是通过提高谷/醇比和谷蛋白聚合指数来改善小麦加工品质和面包烘焙品质的;分期施钾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12.
作物对钾的吸收受到土壤速效钾含量、种植密度、氮和磷营养的供应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土壤钾含量过高或施钾量过大,往往会导致钾的奢侈吸收.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不施钾条件下蓖麻钾吸收利用的特点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钾吸收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20 kg · 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 kg的蓖麻籽吸收钾9.55 kg,云蓖泰国202在种植密度16 000株·hm-2、施氮.量为120 kg·hm-2条件下获得的产量最高,每生产100 kg的蓖麻籽吸收钾11.16 kg.两个品种苗期钾吸收速率很低,蕾期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逐渐降低,云蓖泰国202在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钾吸收速率明显高于淄蓖5号.两个品种的整株钾吸收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花序中的钾吸收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茎杆和叶片的钾吸收量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鉴于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适量施用钾肥可进一步促进花序生长和籽粒灌浆,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滴灌条件下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钾素运转效率、产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天赐1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梯度施钾量处理: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K4(240 kg/hm2)、K5(300 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和钾素积累,提高作物对钾素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提高植株养分的转运效率,K3处理叶、茎的转运效率和钾素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7.96%、59.68%、18.35%、22.56%;施钾肥处理(K1—K5)2019年的玉米产量均高于不施钾肥(K0)处理,其中K3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为15 883.35 kg/hm2,较K0处理增产24.01%;各处理在2019年、2020年的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生育期推移呈显著性降低,而K3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25.49、13.23 kg/kg。因此,当施钾量为18...  相似文献   

14.
土壤磷钾供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给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提供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的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在河北省宁晋县大陆村镇试验地,研究该地土壤磷钾供应能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土壤磷素贡献率达100%,钾素贡献率为94.5%;不施肥处理的土壤供P、K量分别为55.4和139.2 kg/hm^2,NP配施土壤供K量比对照提高15.7%;NK配施土壤供P量比对照提高6.3%。施入钾肥改善了冬小麦的株高、基本苗数、分蘖数、总茎数、成穗数、穗粒数和最终产量,提高土壤的钾素营养。增施磷肥,不能增加冬小麦产量,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土壤中磷的残留增多。对照区土壤中的磷钾在支持6 750 kg/hm^2的小麦产量后,还能继续满足9 810 kg/hm^2的夏玉米需求,说明供试土壤补钾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中的磷钾不是限制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明机插秧条件下钾肥用量对水稻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秧(T1)和手插秧(T2)条件下不同施钾量(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和K4-240 kg/hm~2)对杂交籼稻氮钾吸收转运及钾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机插稻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手插稻;齐穗期、成熟期两者的氮钾累积量差异不大;拔节前机插稻的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均高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期到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低于手插稻。不同栽插方式下对氮钾的吸收均随钾肥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齐穗后茎秆中钾素表现为净流入。其中施钾120 kg/hm~2时机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施钾180 kg/hm~2时手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不同栽植方式在齐穗后氮素转运上无显著差异,钾素转运量均以手插稻显著大于机插稻。机插稻的钾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手插稻。钾肥用量对手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机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机插水稻应重视钾肥施用,尤其是拔节前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水稻直播栽培合理的氮钾配施技术,研究了120,165,210 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及90,150,210 kg/hm2 3个施钾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N2K3配比最高.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以165 kg/hm2适宜.相同氮肥用量下,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要获得高于9 000 kg/hm2产量,施氮量需160~180 kg/hm2、氧化钾需180 kg/hm2以上.在低氮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的趋势,中、高氮水平下,增施钾肥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N2水平的活跃灌浆期最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粒质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活跃灌浆期呈正相关.增施钾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有随着氮钾施用量增加而下降、碱消值随氮钾施用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胶稠度和碱消值与籽粒灌浆特征和稻谷产量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钾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施氮225 kg/hm2、K2O 15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氮和钾肥的增加出粉率和容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施K2O 0~150 kg/hm2范围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多,到K2O 210kg/hm2的处理反而降低,而沉降值随着钾肥的增加而降低.氮钾配比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肥能提高小麦面团的弹性,钾肥则提高了面团的延伸性,氮钾配比极显著提高了拉伸面积.  相似文献   

18.
李可  其其格  李刚  李春艳  曹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55-9456,9495
[目的]研究春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为有效施用钾肥,促进产量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K0(不施用钾肥)、K1(施用K2O100 kg/hm2)、K2(施用K2O200 kg/hm2)、K3(施用K2O300 kg/hm2)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钾素在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施钾处理钾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基本一致,春玉米生育前期钾素积累量为K3〉K2〉K1〉K0,生育后期则为K2〉K3〉K1〉K0。[结论]春玉米对钾素的吸收不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钾肥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高淀粉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品种豫玉22为试材,研究了钾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高淀粉玉米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玉米品种豫玉2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至收获期,先行5号和豫玉22分别以大喇叭口期追施450 kg/hm2和基施225 kg/hm2钾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施钾不利于高淀粉玉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但基施450 kg/hm2对增加其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对低淀粉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基施。施钾能提高两品种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且对先行5号来说,基施的效果优于大口期追施,而豫玉22则相反;施钾可以提高先行5号的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豫玉22的醇溶蛋白含量;不同时期施钾对高、低淀粉玉米籽粒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两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苏玉9号高产吸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不同密度和施氮处理研究玉米新品种苏玉9号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单产在6489.75~10230.3 kg/hm2范围内, 吸N量117.9~192.45 kg/hm2、吸P2O5量58.35~88.35 kg/hm2、吸K2O量119. 85~180.15 kg/hm2, N、P2O5和K2O吸收量与产量成正相关.增加群体吸氮量, 重点应增加吐丝成熟的积累量; 增加群体吸磷素量,重点要增加吐丝成熟的积累量, 其次是增加出苗拔节的积累量; 增加吸钾量,首先要增加出苗拔节的积累量, 重点是增加拔节吐丝的积累量, 并提高吐丝成熟的积累量. 适宜密度基础上增施氮可提高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