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片形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引起,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牛肝片形吸虫呈地方陛流行,多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夏、秋季节,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因为大量肝片形吸虫尾蚴游出螺体,随雨后水涨,广泛附于草叶上形成囊蚴感染牛,致使本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2.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等病症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病,多呈地方流行,该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羔羊,可引起大批死亡,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片形吸虫分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吸虫,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3.
肝片吸虫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可引起幼畜和绵羊的大批死亡。流行于河流、山川小溪和低洼、潮湿沼泽地带,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我省环湖地区以6~9月感染最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主要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及胆管中,使牛、羊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引发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当呈地方性流行时,对牛、羊,尤其是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使役畜役用力低,乳用畜产奶量降低10%以上,屠宰畜大批肝脏报废。1肝片吸虫的病因1·1病原与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潮湿多水地区,多雨年份流行严重。急性者多发生于秋季,慢性者多发生在冬春天寒、枯草的季节。肝片吸虫呈淡红色或略带灰褐色,虫体扁平,形状似柳树叶,长20~30 mm,宽8~10 mm;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5.
山羊肝片吸虫病是反刍兽片形吸虫病中常见病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反刍兽的肝脏和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大片吸虫病主要发生于南方各地。而肝片吸虫病散发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区域较为普遍,在养羊区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该病可导致发病羊生产  相似文献   

6.
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动物肝脏、胆管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动物死亡,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本文对就肝片吸虫病的发生、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广南县珠街镇放羊村民委新寨村小组一养殖户饲养的146只山羊中,47只有明显症状,至9月25日报诊时,已死亡16只。畜主称该羊群为2010年3月从外地引种86只。经对死畜病理解剖、粪便虫卵沉淀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1流行特点肝片吸虫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低洼、河流、湖泊地区,流行感染多在春末夏秋季节,中  相似文献   

8.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继发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病症,常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肝片吸虫病常流行于河流、小溪附近和低洼潮湿地带。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相似文献   

9.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以破坏动物肝脏、胆管,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多呈地方性流行,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内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0.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中,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常引起羊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严重时继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该病多发生在夏末至秋季,在低洼积水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危害相当严重,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1.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或大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和胆管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病羊以全身性营养障碍为特征。该病分布极广,往往呈地方流行。一般羊群感染率为30%-50%,个别严重的羊群可高达100%。环境温度、水和椎实螺的存在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散养户养殖的山羊患肝片吸虫,  相似文献   

12.
羊肝片形吸虫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多呈区域性、地方性流行,幼虫寄生在肠内经一段时间钻出肠壁向肝脏移行,也就是幼虫的第四期,危害最为严重,进入肝脏导致发病致使羊大量死亡,该病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病羊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和有些生产性能呈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羊肝片吸虫病称为肝蛭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或大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引起,据1992年疫病调查在德宏州主要是肝片形吸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在肝实质内移行,通过胆管,引起肝组织的损伤和大量出血;由于成虫阻塞胆道,可引起胆汁停滞、积贮,使局部实质病变;血液出现胆红素,甚至发生黄疽等症状。本病对羊危害极大,尤其对羔羊危害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4.
羊肝片吸虫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可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病症。肝片吸虫病常流行于河流、小溪附近和低洼、潮湿地带。肝片吸虫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相似文献   

15.
(一)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该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性障碍等症状的疾病。肝片吸虫病分布极广,经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和沼泽地带  相似文献   

16.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胆管或胆囊中引起羊急性或慢性肝炎、胆囊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寄生虫病,又名肝蛭病。本病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三类动物疫病,也是中国进境动物必检疫的疫病之一。本病在我国北方农牧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肝片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特点、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羊养殖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牛肝蛭是牛肝片吸虫的俗称,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的胆管引起牛发病的一种寄生虫疾病。肝片吸虫的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牛肝脏损伤、出血。虫体的刺激引起肝胆管堵塞、胆管炎、肝实质变性、黄疸等。病牛进而引起营养下降、产奶量下降等临床表现,治疗不及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养殖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该病可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多发生在夏秋季,6~9月为高发季节.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笔者遇到一起羊肝片吸虫病感染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本文就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肝片吸虫病是反刍动物,尤其是羊、牛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许多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也可感染此病。肝片吸虫成虫常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肝脏、胆管,幼虫和成虫引起肝和胆管的损伤,严重感染时  相似文献   

20.
羊肝片形吸虫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第4期幼虫钻出肠壁向肝脏移行期危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羊大量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羊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呈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 流行情况 由于1998年以来,我县连年夏季雨多秋涝,致使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螺)的孳生繁殖增多,增加了感染宿主的机会。我县肝蛭病的发生曾一度危害着当地养羊业的发展。发病季节多在每年的11~12月,感染严重的病羊引起危性死亡,慢性的可以持续消瘦,一直维持到来年夏天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