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村》2017,(11)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先后推广莲藕与泥鳅、黄鳝立体种养技术,平均亩产(1亩=667平方米,下同)莲藕3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既增加了泥鳅、黄鳝的养殖收入,又可改善藕田的生态环境,增加藕田肥力,延长莲藕种植年限。1.藕田要求选择排灌方便且无污染的水源和疏松肥沃的田块作藕田用地。用于立体种养的田块,单田面积一般以1~2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9)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为提高种养效益,在莲藕塘中混养黄蟮、泥鳅,先后推广生态高效混养面积2 2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莲藕3 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这种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改善藕田生态环境,延长莲藕种植年限,提高莲藕品质,减少病虫危害,增加黄鳝、泥鳅养殖收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1.藕田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无污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在莲藕田中立体混养泥鳅、黄鳝,2012~2015年共推广莲藕与泥鳅、黄鳝立体种养面积146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净产莲藕3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每667平方米增收36000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既增加了泥鳅、黄鳝的养殖收入,又可以改善藕田的生态环境,增加藕田的肥力,使莲藕种植年限延长,病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将黄蟮和泥鳅混养于藕田中,2012—2015年共推广黄鳝、泥鳅混养莲藕田面积达2200亩。平均每亩净产莲藕3000公斤、黄鳝600公斤、泥鳅500公斤,每亩平均增收36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既  相似文献   

5.
正江山市生态环境优越,境内水源充足,是浙江省的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全市种植莲藕、茭白等水生作物近万亩。采用防渗膜隔离的方法区块种植莲藕,全程应用有机栽培模式,在莲藕生长中共生放养泥鳅,利用藕田土壤肥沃、有机杂肥充足、微生物滋生丰富的特点,天然地为泥鳅提供丰富的饵料。泥鳅以田里的有机物为食,可有效减少藕田中的病虫为害、减少农药施用,同时在田边四周配套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杀虫、黄板诱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生产出合格的莲藕和泥鳅。目前此共生模式已在江山市应用90亩,采挖的鲜藕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田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这种新的1年4熟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每年可收获鲜藕600~700千克,荸荠1000~1200千克,商品泥鳅150千克左右,油菜子150~200千克,累计667平方米产值超过4000元,667平方米增效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顾茂才  许丽 《农家致富》2009,(16):33-33
藕田套养泥鳅或黄鳝对地蛆均有防治作用.泥鳅的作用稍优于黄鳝。但藕田综合套养泥鳅和黄鳝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的效果最佳.二者起到互补的作用.防效达90%以上上。同时通过二者的活动,疏松并肥化了土壤,促进莲藕增产.平均每亩可收获泥鳅和黄鳝50公斤,亩增收3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陈静 《农家致富》2023,(2):32-33
<正>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尝试在藕塘中混养黄鳝、泥鳅,3年时间共推广了混养面积2205亩,平均每亩净产莲藕3000公斤、黄鳝600公斤、泥鳅500公斤,平均每亩增收3.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藕田混养黄鳝、泥鳅,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黄鳝、泥鳅的养殖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们推广利用水田春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的一年四熟栽培模式,一般年均每亩可收获鲜藕600~700千克,荸荠1000~1200千克,商品泥鳅150千克左右,油菜籽150~200千克,累计亩产值超过4000元,亩增收2000元以上。现介绍其技术要点,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地采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泥鳅等水产品种与莲藕共生互补技术,实现了藕鱼双丰收。以我镇三庄村莲藕与青虾共生模式为例,667平方米平均产藕2000千克、青虾46千克、鱼90千克,667平方米可创产值6000元,盈利4000元。其主要措施如下。1.沟窝  相似文献   

11.
<正>下湾镇北角村蒋用庄家庭农场,是桂平市藕田养鱼示范基地。距离市区约三十公里,与市区之间有水泥油路连通,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各项条件均符合生态养殖泥鳅的要求。该基地总面积有70亩,而藕田就占了60亩之多。基地采用的种养方式为特色水产品和莲藕立体种养。具体的方法是将四大家鱼、塘角鱼、台湾泥鳅鱼等投放于莲藕种植塘内,实现生态化养殖。其中试验养殖泥鳅鱼面积1亩,产商品泥鳅鱼650公斤,产值两万元,亩产莲藕2000公斤,产值1万元,亩藕田种养利润  相似文献   

12.
<正>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莲藕磷肥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理论产量基本相等的条件下,采用线性+平台模型得到的莲藕临界施磷量(68.8~106.9千克/公顷)大大低于用二次型模型得到的莲藕最佳经济施磷量(P2O5117.6~144.0千克/公顷),根据湖北莲藕生产和施肥现状以及藕田土壤磷素肥力水平,提出湖北莲藕磷肥(P2O5)合理用量为75.0~120.0千克/公顷,平均为  相似文献   

13.
我地推广利用水田春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的一年四熟栽培模式,一般年均每667平方米可收获鲜藕600~700千克,荸荠1 000~1 200千克,商品泥鳅150千克左右,油菜籽150~200千克,累计667平方米产值超过4000元、增收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熊飞 《农家顾问》2012,(11):43-44
莲藕一般采取整藕繁殖,667平方米用种250千克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0千克.藕种投入大、成本高,直接影响到莲藕的种植效益.为解决此问题,竹山县溢水镇的莲藕种植大户李贤军在专家指导下,积极探索使用藕尖(顶芽)繁殖并获得成功,此法在不降低莲藕产量的情况下,仅节省藕种一项即增效千元以上.其技术要点为: 1,选择藕种,切取藕尖 春季气温回升至12℃时,将留种田藕种挖起,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且生长健壮、无病虫的种藕,用利刀将藕尖带1厘米基节切下,清洗后再挑选顶芽饱满、无损伤的藕尖作为繁殖材料,藕身作商品销售.一般667平方米需藕尖500~550支.  相似文献   

15.
莲藕一般采取整藕繁殖,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250公斤左右,有的用种甚至高达400公斤.藕种投入大、成本高,直接影响到莲藕的种植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竹山县溢水镇的莲藕种植大户李贤军在专家指导下,积极探索使用藕尖(顶芽)繁殖莲藕的方法并获得成功.此法在不降低莲藕产量的情况下,将每667平方米藕种用量控制在几近于无,仅节省藕种一项就增效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绿色莲藕生产标准,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投入品管理和产地保护等方面阐述了绿色莲藕质量控制措施,并从品种选择及藕种准备、藕田准备、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绿色莲藕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泸县海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藕鳅立体种养面积1000050m~2,莲藕产量940kg/667m~2,套养台湾鳗鳅760kg/667m~2,藕池套养的泥鳅品质好价格可高于普通泥鳅4~6元/kg,平均增收5000元/667m~2,藕增产、鳅增收效益显著。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藕由养鱼不仅可以利用水中底层小动物、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大大减少饲料投喂量,而且鱼类粪便又是优质的藕田肥料,一举多得,一般可亩产莲藕600~1000千克、鱼250~300千克.其种养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如东县岔河镇长桥村13组村民李建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2000年在2.5亩河藕田里套养鱼虾蟹,实行复合生态种养一举获得成功。0.7亩河藕在8月底已出售,收入1600元,还有800元藕在田留作种,这样折实每亩收入3600元。藕田投放的1.2万只豆蟹,成活率达到50%,个体重65克,总产可达到350千克。亩产达140千克。产成鱼75千克,产虾20千克。这样,李建国的2.5亩生态种养总收入达到1.3万元,亩产  相似文献   

20.
科研     
地膜藕节水高产技术获成功 一种地膜莲藕厢作节水增温高产栽培技术最近在湖北省十堰市获得成功。采用这项技术比常规露田灌水栽培技术亩(1亩=1/15公顷)增产31.5%,莲藕栽培通过地膜增温,比露地栽培排藕种时间提早20天,地膜藕比常规种植区海拔可提高300米,通过莲藕栽培全生育期所需水量试验,地膜栽培用水量仅为常规栽培的1/6;莲藕覆膜厢作有利于杀灭杂草;通过地膜增温可使藕苗地上部分早生快发,更有利于地下部分健壮生长,使莲藕提早25天成熟采挖;平均亩产2121公斤,比常规藕增产576公斤。甘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保鲜果蜡 甘肃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