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施农药容易造成中毒,不论什么人施用农药,都要高度注意,而以下10种人更不宜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2.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下列七种人不宜喷施农药:(1)感冒病人 人患感冒时体温高,这时喷施农药极易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2)皮肤病人 农药易通过皮肤病患处侵入患者体内而造成中毒。(3)癫病病人 农药对人体中枢神经有影响,会导致癫痫病发作,造成中毒或其他事故。(4)农药过敏病人 这种人接触农药易发生过敏性反应,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喷施农药容易造成中毒,不论什么人喷施农药时都应高度注意,而以下10种人更不宜喷施农药。1、癫痫病人。因为农药对人体中枢神经有损害,会导致癫痫病发作,而造成农药中毒或其他事故。2、皮肤病人。各种皮炎、皮肤溃疡等皮肤病患者,施用农药时一旦皮肤沾染农药,会使病情加重,而且  相似文献   

4.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农药喷施将成为未来农业中农药喷施的新常态。农药混配是农药喷施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农药混配的质量是保证农药喷施质量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基于Solidworks三维软件设计了1台植保喷施农药混配装置,以期解决无人机植保喷施过程中对农药需求量和混配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下列十种人不宜喷施农药:(1)感冒病人人患感冒时体温高,这时喷施农药极易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2)皮肤病人农药易通过皮肤病患处侵入患者体内而造成中毒。(3)癫痫病人农药对人体中枢神经有影响,会导致癫痫病发作,造成中毒或其他事故。(4)农药过敏病人这种人接触农药易发生过敏性反应,危及生命。(5)肾炎病人急、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降低,毒物不能迅速排除而滞留体内,若喷施农药,极易造成中毒或加剧肾功能损坏。(6)肝炎患者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肝病患者,因其肝功能差,农药进入体内后不能迅速分解,易造成中毒和肝脏…  相似文献   

6.
巧施农药     
众所周知,在农业生产上必须借助农药,才能使农作物高产稳产。但农药属有毒、有害物品,能对农产品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既要保证让农产品高产稳产,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农药对农产品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故在喷施农药过程中要有一定技巧才能达到两者兼顾的功效。现将一些喷施农药的技巧介绍给广大农户。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在广东省清远市开展了纳米农药制剂组合与对照农药组合及常规农药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90%、97.45%和99.31%,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3.27%,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在水稻破口期,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药后3、7、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97%、99.52%和98.06%,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照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植保无人机喷施纳米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3.35%,明显优于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药剂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常规药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药挥发和雾滴漂移而产生的药害,是农业生产上较常见的人为影响农业收获的因素。目前生产中有不少的农药品种因在大田施用不当,会对周围邻近作物产生药害,如杀虫剂敌敌畏在兑水喷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以期为简化小麦籽粒锌强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喷施锌和施农药2个因素,其中喷锌因子分为不喷锌(Zn0)和喷4 g/L ZnSO4·7H2O(Zn1)2个水平,喷施农药因子分为不喷农药(NS)、喷三唑酮(Tr)和吡虫啉(Im)3个水平,采用完全方案,共计6个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全Zn含量,研究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富锌效果的影响;测定小麦各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不同形态(可溶和非可溶性)Zn含量,并计算花前和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以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Zn在小麦体内转移和分配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无论单独喷锌(Zn1+NS)还是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干质量及全Zn含量。相较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对籽粒全Z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籽粒干质量均增加17%以上,因而籽粒Zn携出量显著增加。与单独喷锌处理(Zn1+NS)相比,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Im)小麦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Zn携出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叶片和颖壳增幅大于茎秆。此外,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小麦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单独喷锌处理(Zn1+NS)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的比例为60.8%,而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比例均达70%以上。【结论】锌与农药配合喷施不会显著影响Zn肥的籽粒富锌效果,但能提高营养器官对Zn的吸收及有效增加Zn向籽粒的转移及累积。因此,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可作为小麦籽粒锌强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药施用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丛生、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农药防除病、虫及杂草,是植物保护的有力武嚣.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选用农药种类、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人、畜的危害和发挥施药后的效果等方面,都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因而,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市北郊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喷施农药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变化,而土壤pH值呈现下降趋势;与喷施农药前相比,喷施农药后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喷施农药前后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3。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北郊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喷施农药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农药后,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变化,而土壤pH值呈现下降趋势;与喷施农药前相比,喷施农药后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喷施农药前后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3。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药使用技术较落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上仍以手动大容量粗放式喷施方法为主,由于喷施量大,药液的雾滴大而不均匀,很难均匀有效附着到作物或虫体上,大部分流失到地上或田水中,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资料表明手动大容量喷施,药液在作物...  相似文献   

14.
在农忙时下列四类人不宜喷施农药,以免造成中毒或其他事故. (1)感冒病人由于体温高,喷施农药易中毒,或使感冒者发生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为降解农药残留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及制备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不同初始菌液量对烤烟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旺长期喷施代森锰锌农药后再喷施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4种微生物菌液均能有效降解烟叶中代森锰锌农药残留,且喷施的初始菌液量不同其降解效果各异,并均在喷施菌液5d后的降解效果最明显,降解率达90%以上。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铜绿假单胞菌对代森锰锌农药的降解效果均优于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并以荧光假单胞菌喷施0.6倍、恶臭假单胞菌喷施0.2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最好,而阴沟肠杆菌喷施0.2倍、0.4倍和0.6倍初始菌液量的降解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选择无风天气和合理利用光照。  相似文献   

17.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选择无风天气和合理利用光照。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指出在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  相似文献   

19.
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指出在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农药使用次数对杨梅果实中农药残留的影响,于2015年选择了6种杨梅上常用的杀菌、杀虫剂,按照杨梅生产上常用的浓度,在杨梅果实挂果期进行最终农药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挂果期,农药使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喷施2次的农药残留量显著高于使用1次的农药残留量,喷施时间距采收时间越近,农药残留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