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发展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放养林地坡度选择过大的误区,导致鸡的放养距离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放养效果较差,未能达到充分利用林下虫草资源的目的,而距离圈舍较近的放  相似文献   

2.
<正>散养土鸡及土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具有极高的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土特、绿色与野味特点,已被现代人誉为绿色生态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林下养殖日照麻鸡是一种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开展林牧复合生态养殖的新模式。1林下养鸡的意义(1)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林地养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的利用问题,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  相似文献   

3.
2009年以来,四川省沐川县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及以当地优质山地乌骨鸡为主的现代特色畜牧业。林下养鸡产业发展迅猛,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而且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特色畜牧产业方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成为四川省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下养鸡是当前规模化、生态型养殖的重要模式,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随着管理技术的持续提升,林下养鸡模式能够稳定林地的生态循环功能,避免了养殖污染,通过散养饲喂,也能让养殖的肉质更加鲜美紧实,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养殖成本。为了扩大市场需求量,实现增收目标,本文就林下生态养鸡的主要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农家养鸡主要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进行养殖。但饲养规模小、饲养方式粗放原始。近几年来,随着都匀市坝固镇经果林的快速发展,林(果园)下生态养鸡发展迅速。林下生态土鸡是利用经济林地果园等实施放养与舍养相结合。对林地实施种养开发是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收入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市场需要、优化养殖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林下生  相似文献   

6.
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放养林地坡度选择过大的误区,导致鸡的放养距离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放养效果较差,未能起到充分利用林下虫草资源的目的,而距离圈舍较近的放养区域植被破坏严重,粪污较难完全消纳,粪污污染和环境卫  相似文献   

7.
林下生态养鸡模式建立了林牧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绿色循环,是传统放养模式和现代养鸡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途径。林下生态养鸡不仅能稳定林地的生态循环功能,避免养殖污染,还能让鸡的肉质更加鲜美紧实、营养丰富,符合当前养殖市场新潮流。本文从林下生态养鸡的规划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进行了探析,以期达到林下生态养鸡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唐勇  罗巍  刘旭 《四川畜牧兽医》2014,(5):13+15-13,15
<正>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2013年全市出栏林地鸡350万只。但是在林下养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林下养鸡现状1.1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各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现已初步形成峨眉山市、沐川县、马边县、峨边县、沙湾区为主的林下养鸡优势产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已成为全市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林下养鸡不同轮牧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养鸡是充分利用林果间隙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鸡方法,可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以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收入等。近年来,林下养鸡在广西等地得到迅速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养殖密度过大、长期放牧造成林地土壤板结、林下植被遭破坏等现象。本试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轮牧模式下的饲养效果和植被恢复情况,以筛选出林下养鸡优良模式,为指导林下养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林下养鸡是一种综合利用林地资源进行养殖的生态饲养模式。本文从鸡舍选址和建设、建立消毒制度、林下养鸡的基本要求、鸡群的回棚训练等方面介绍了林下养鸡的技术要点;从育雏期的管理、放养期的管理、疾病的预防等方面介绍了林下养鸡的措施,从而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城区和农村闲置土地上着力发展植树造林,林草地面积逐年增加,发展林下养鸡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需求优势逐渐显现。林下养鸡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林地空间大,有利于健康,疾病较少;二是林地有丰富的野草、昆虫,给鸡补充一些食物,能减少饲料成本;三是鸡在林地活动量大,使肌肉韧性增加,水分减少,肉质鲜美,适口性好。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林草地,在人工生态林和经济林下饲养散养鸡成为农村养殖户增收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发展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林下放养密度存在误区,或密度过大严重破坏植被,无法起到节约饲料效果甚至土壤无法消纳粪污导致环境污染风险;或密度过小,较大的浪费林地面积,单位养殖效益较低。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养鸡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大片闲置地进行的小规模、粗放原始的养殖,这种放养的土鸡肉质优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为满足市场需求,优化养殖结构,北方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快速发展。林下散养为生态鸡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食物,如林地内的果实、植物种子及大量昆虫。这种养殖方式使鸡肉的风味独特、鲜嫩且营养丰富,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吸引力。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节省了饲料,加快了优质肉  相似文献   

14.
结合目前林地资源情况,林下养鸡成为绿色、环保、高效养殖的典范。文章在分析林下养鸡对养殖地影响的基础上,就林下养鸡技术要点,从优选林地、优选品种、优选饲料、科学规划棚舍、科学免疫制度几个方面进行汇总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林下养鸡是利用山林、经济林、果园、以及农田因地制宜进行养殖,是近几年新兴的养殖方法。比起传统的养鸡模式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实施优势互补,所以,又叫生态养鸡。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是一种有机的绿色食品。如今越来越多人看中这个商机,不断深化及进行配套改革,以促进林下养鸡模式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在我区实施的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贾汪区林下养鸡新模式示范推广"项目,探讨一下林下养鸡技术及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林下生态养鸡是充分利用林地天然的青草、昆虫等饲料作食物来源,既能节约养殖饲料成本,又能增强鸡的活动能力和抗病能力,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养殖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属生态型、环保型、庄园型养殖模式,解决因集约化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林下生态养鸡产出的蛋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对如何做好林下养鸡疫病防治,提出几点养殖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林地使用权已明确地落实到农户林地经营范畴,这给农户发展林业经营和林下产业带来了机遇,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下产业项目当作今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而发展林果下养鸡是林下产业项目之一,林下养鸡是一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田阳县林果地资源丰富,林果下养鸡助农增收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林果下产业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生态放养鸡就是将雏鸡在育雏舍内饲养一段时间,待其脱温后再利用草地、林地资源进行放牧饲养,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禽产品的很好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节省土地资源、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针对生态放养鸡发病特点和成活率低的现状,制定出生态放养鸡疫病免疫和用药预防程序、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林下养鸡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林下养鸡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而其对山区天然林地土壤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常被忽视的情况,在北京山区天然林下进行养鸡试验,应用土壤评价模型(soil surface assessment,SSA)从土壤稳定性、土壤入渗率和土壤养分循环3个方面评价林下养鸡对土壤的健康质量影响。研究证明,高密度养殖会造成林地植被和土壤退化,进而影响到林地整个生态系统。建议在山区天然林下养鸡,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区养鸡,要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承载力,确定养殖密度,实行轮养、补饲,科学养殖,保持生态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林下土鸡养殖是利用稀疏林地发展土鸡生产的一种生态养鸡模式。这种模式饲养的土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产品安全无污染,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现简要介绍林下土鸡养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