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陵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侧,是长江上中游支流的分水岭。区内分布有鱼类175种,其中特有种和稀有种分别有7种和6种,经济种50余种。文中结合地史演变和古生物资料对本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作了讨论,认为沿武陵山脉存在一条动物地理区界线,该线南抵苗岭,北经鄂西山地伸达秦岭东麓。该线界分开了东洋区东亚亚区的华东小区和华西小区,即洞庭湖水系属于华东小区,清江和乌江应归为华西小区。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侧,是长江上中游支流的分水岭。区内分布有鱼类175种,其中特有种和稀有种分别有7种和6种,经济种50余种。文中结合地史演变和古生物资料对本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作了讨论,认为沿武陵山脉存在一条动物地理区界线,该线南抵苗岭,北经鄂西山地伸达秦岭东麓。该线界分开了东洋区东亚亚区的华东小区和华西小区,即洞庭湖水系属于华东小区,清江和乌江应归为华西小区。  相似文献   

3.
辽河中上游流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辽河中上游流域植被调查和植物标本采集,结合室内标本查阅,分析了辽河中上游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其结果为:辽河中上游流域有种子植物103科、414属、共850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被子植物:101科、412属。主要科为禾本科。占总属数的12.32%,占总种数的10.59%;其次为菊科,占总属数的11.35%。占总种数的13.53%;第三位为豆科。占总属数的5.07%,占总种数的6%。多年生草本在所有生活型植物中占63.06%,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53.15%,其次为中旱生植物,反映出该地区适合草本生长的草甸生境较多。地理区系组成以东亚成分为主。但因出现戈壁种。说明该地区环境的多样化。同时也反映出甸子地正不断沙化。  相似文献   

4.
湖南鱼类新纪录及鱼类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湖南省鱼类新纪录13种及其地理分布。迄今为止,湖南共有鱼类179种和亚种,隶属于11目26科101属。鲤科鱼类最为丰富,有93种和亚种,占该地区鱼类总数的51.9%。湖南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另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还有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而且青藏高原性类鱼类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淡水鱼类名录,并对该地区淡水鱼类的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共有淡水鱼类220种,隶属14目35科109属。该地区淡水鱼类可分为6个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98种;南方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65种;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山区区系复合体,5种;上第三纪鱼类区系复合体,7种。其他种类为河口及洄游性鱼类。长三角地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信阳溪流淡水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地区溪流中的淡水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淡水鱼类共有5目12科27属35 种,其中鲤形目占60%,鲇形目占20%,鲈形目占14.28%,其余两目占5.72%。  相似文献   

7.
结合传统的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样地法调查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136科544属。其中,蕨类植物20种,隶属14科17属;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618种,隶 属120科525属。640种药用植物中包括4种海南特有种植物,8种濒危珍惜、国家级保护植物。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在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贡甲、海南大风子、赤楠蒲桃等在铜鼓岭保护区的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其中海南大风子是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但在铜鼓岭保护区内却是优势物种,这是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中国河口滨海候鸟栖息地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和样地调查法,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83科234属365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低;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较多,具有一定生态脆弱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比较丰富,显示出植物交汇的特点;中国滨海湿地植物区系相似性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降低的格局。建议应加强植被管理和保护,为候鸟迁徙和地区生态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亚地带界线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林优势类群. 通过分析龙脑香林的分布与生态学特性,并参考了植物地理区划的原则,笔者尝试重新界定海南亚地带分界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