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者从2014年8月28日上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野外采集培训班"上获悉,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发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辐射全国有关主产区,年创社会经济效益上亿元。据了解,食用菌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重点学科,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品种选育、新型基质开发、病虫害防控及栽培技术等研究与示范推广。据介绍,食用菌研究所拥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全国主要的蔗糖基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甘蔗主产区,自然生产条件十分有利于甘蔗产业的发展。笔者作为耿马县甘蔗技术推广站的一名农艺师,在不断的工作探索和积累中,总结到围绕延长甘蔗产业链、做强做大甘蔗产业,实行"甘蔗—蔗稍青贮氨化—养牛—沼气池—沼渣(液)还蔗"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产生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极大的推动了当地甘蔗产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海燕 《广西农学报》2009,24(6):F0003-F0003
2009年11月7~8日,广西农学会、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联合在桂林市举办了"南方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级培训班"。培训班由国家顶尖的葡萄专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北京农学院晁无疾教授,国家葡萄产业体系产业综合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教授,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20,(5)
正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是沈阳农业大学校属科研机构。学术方向带头人为于海秋教授、院长,现有固定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导1人、硕导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4人。为国家花生产业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辽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单位,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花生科研工作站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部近期发文公布"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聘用人员名单(农科教发(2017)10号),杨代勤教授受聘为特色淡水鱼体系黄鳝泥鳅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这是我校首位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也是目前湖北省省属高校唯一入选专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经国务院审定同意,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共同提出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体系确定,力争到2020  相似文献   

6.
<正>8月23日,大兴安岭农垦在素有"甜蜜农场芳香小镇"之称的扎兰河农场,举办了首届蜂蜜节暨蜂蜜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吴杰、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黎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正>韩晓日,男,1960年1月生,辽宁省营口市人,博士,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土壤学"学术带头人。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所所长,曾任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沈阳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学术创新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负责人;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土壤肥料/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8月15-17日,由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及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年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在广西崇左市隆重召开。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如凯、广西农业厅副巡视员何彬、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安全中心副  相似文献   

9.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确立的50个体系之一。目前该体系设置育种与菌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研究、栽培与设施、加工、产业经济5个功能研究室,21个岗位科学家,20个综合试验站,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为农业部2008年确立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2月27~2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邓干然研究员率团队成员,联合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平垌村,开展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科学家、广西木薯研究所李军研究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茎繁育岗位科学家、广西农业科学院申章佑副研究员等以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2月12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功能研究室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的岗位专家及其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和病虫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27~2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邓干然研究员率团队成员,联合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平垌村,开展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科学家、广西木薯研究所李军研究员,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茎繁育岗位科学家、广西农业科学院申章佑副研究员等以及公司相关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4,(8):52-52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全所占地350亩(其中开远300亩,瑞丽50亩),是云南甘蔗产业中心科研单位,国家甘蔗产业主要科研机构,国家农业科研百强所之一。全所任务:根据云南和全国蔗糖生产发展对甘蔗科技的要求,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积极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不同发展时期云南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更好地提升盐池县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机械化方向发展,2017年9月中旬,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中卫综合试验站联合盐池县拓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拓明农业开发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举办中药材黄芪、甘草机械覆膜、铺设滴灌带、精量播种一体化种植技术及机械除草和机械采挖等机械操作技术培训班。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要受机械化程度低、种植不规范、生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市南湖大道,那里果树葱笼,茶香四溢。自1950年成立以来,该所一直致力于果树茶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新品种选育、生态区划、栽培模式、生物技术、优质安全高效技术体系、加工工艺、良种繁育体系等研究;承担国家、省有关果树、茶叶的重大科研任务,研究解决果树、茶叶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六十多年来,培育出梨、猕猴桃、柑橘、桃、板栗和茶树等大批果树茶树优良品种,不少品种蜚声中外。能够做到这些,研究所的众多专家功不可没,该所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秦仲麒研究员,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与香蕉、甘蔗等作物一样,近年来广西、海南、珠三角等一些产区开始在荔枝园内推广微喷滴灌等设施技术,但由于成本高投入大,目前要大面积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不过,近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的"2010年荔枝学术年会"上,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10-1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年甘蔗病虫害防控及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南宁举行。来自桂、滇、粤等蔗区的科研院校、农业局(糖办)、蔗糖企业、农科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农务管理及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28~30日,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蚕豆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专题研修班在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举办,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研究员等专家教授到会授课。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对于我国食用豆产业体系建设和食用豆在全国的推广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技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农学院葡萄科研团队现有教师5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天津市级特聘教授1人,均为博士学位,教授1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8人。团队成员现承担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研任务1项,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科研项目3项,承担青海省"三区人才"和"智慧三江人才"项目2项。积极开展科企对接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23~26日,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启动大会在中山大学召开。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依托中山大学组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首批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5名科学家和46个综合试验站,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