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猪肺疫病的防治。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 1.病原:在显微镜下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呈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染色时,两端着色深,中央着色浅,所以又叫两极杆菌。本菌长1~1.5微米,宽0.3~0.6微米,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慢性病猪存在于肺脏的病灶里。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在浅层土壤中可存活7~8天;粪便中可存活14天。普通消毒药数分钟,即可杀死本菌。如:1%石炭酸、1%漂白粉、5%石灰乳、0.02%升汞液等,但克辽林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差,一般不宜使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巴氏杆菌病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养鸡场发病严重,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1年10月广西某鸡场发生产蛋鸡急性致死病例,流行病学与临床剖检结果疑似禽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分离的病原镜检可见革兰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两极浓染的小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禽巴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8%,经分型PCR鉴定该菌为A型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鸡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人工感染100 CFU即能导致10周龄的鸡3d内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痢特灵、氧氟沙星敏感,通过鸡场彻底消毒并结合使用恩诺沙星和四环素进行治疗,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北京动物园饲养的1只大灰袋鼠急性死亡。解剖发现其胰腺、心肌、大网膜、肾上腺等大面积出血。无菌采集肝、脾、大网膜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到一株细菌。对细菌纯培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别做氧化酶、触酶、糖发酵等生化特性试验,初步判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时,API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试纸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百分率为90%。用该菌的培养物对6只小白鼠做致病性试验。6只小鼠均于6 h内死亡,经剖检均从心血中分离到较纯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一步说明分离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1病原及其传播该病病原为坏死梭杆菌,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在坏死性炎灶内多呈长丝状,也有呈球杆状。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在草食动物的胃、肠道中都有此菌并随粪便不断排出,其在污染的土壤中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6.
一病原学与流行特点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组织或血液涂片瑞氏染色,菌体呈两极着色。巴氏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在5%生石灰、1%漂白粉、50%酒精、0.02%升汞溶液内1分钟即可死亡。本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T经10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对各种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家兔、豚鼠等均可致死。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8.
该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属革兰氏阴性杆菌。此菌对逆境和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直射阳光能迅速杀死。3%来苏儿、1%石碳酸、5%生石灰、1%漂白粉能在1~2分钟内杀死此菌。但在禽尸体内能存活2~4个月,冬天埋在土壤中可存活5个月。此菌在自然界和禽呼吸道内均有存在。  相似文献   

9.
1 病原 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端印圆,菌体一端有1根鞭毛,能运动,单在或成双排列,偶有短链。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绿脓素和荧光素。该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加热至55℃经1小时可灭活,干燥条件下2~3天死亡,潮湿环境中存活2—3星期。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2000年10月8日,江西进贤某养鸡场饲养的3000羽130日龄左右的崇仁麻鸡发病,头两天每1d死亡4~8只,后来1d就死亡150多只,病程较短,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0.5~2d。于每1kg饲料中加0.2g蒽诺沙星,同时在饮水中加入0.1%Vc进行全群防治,连用5d,环境用菌毒敌带鸡消毒,两天一次,5d后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症状病鸡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膀下,常独立一隅,不爱活动;剧烈腹泻,粪便呈灰绿色;口、鼻有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肉垂稍肿,体温升高到4…  相似文献   

11.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特定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流行情况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菌抵抗力弱,干燥和直射阳光很快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迅速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类敏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羊出血性败血症,以发热、呼吸道粘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病源主要由溶血性巴氏杆菌或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在影响牲畜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导致发病.该菌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并在牲畜体内繁殖而产生毒素,导致发病引起死亡.确诊需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及细菌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各种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的总称。该病菌分布很广,在养兔场以及在健康兔的鼻黏膜上均能寄生,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引起兔只发病。一旦兔体受到外界不良条件影响以及饲养管理不良,兔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便会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病菌即可通过鼻黏膜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而引起发病。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一般发病率为20%~30%。由于很多家兔鼻黏膜带有巴氏杆菌而又不表现临床症状,所以当引进兔时常把该菌带入,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统称为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为出败。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家禽毒力强,有好多分型,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对环境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2~3d死亡。今年4月份我镇一种鸭场,发生了慢性霍乱病,经3个周的调理才控制本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牛巴氏杆菌病,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俗称"锁喉"、"喉风"。甘肃甘南藏族牧民称"格赫",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  相似文献   

16.
类鼻疽杆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类疽杆菌在不同温度,PH,湿度及不同类型土壤和水中的存活试验,类鼻疽杆菌与水、土壤分离菌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对温度,湿度,紫外线较为敏感,而其他外界条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对营养要求较低,因此该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自然中只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即为广泛,长期生存而形成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症状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有: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肺炎、皮下脓肿、败血症以及子宫脓肿和睾丸炎等八个型。本病通常多为隐性感染,据有关文献记载,临床认为不但在1/3健康兔的鼻腔内均隐藏着本菌,而且,还能从1~5日龄的幼兔肺脏中分离到本菌。随着兔龄的增大,在兔群中的感染率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是危害家兔的主要疾病之一。以下是本人为专业户诊疗的情况,详述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病例1我县东村王某3月份从福清引进黄毛兔600只。饲养20天后出现拒食…  相似文献   

18.
<正>蛋鸡溃疡性肠炎系一种由厌气性芽孢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禽病,特征耐热性强,在室温80℃以下能存活1小时,100℃环境中能存活3分钟。  相似文献   

19.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败血症和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革兰氏阴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纤维性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1~ 8周龄的雏鸭高度易感 ,2~ 4周龄雏鸭最为严重 ,种鸭及产蛋的蛋鸭罕见发病 ,发病率、死亡率与季节、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以低温、阴雨季节较为严重 ,死亡原因主要是关节炎导致运动失调以致无法采食而死亡 ,死亡率为 2 0 %~70 % ,本病潜伏期 1~ 3d ,长者可达 7~ 8d。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其次为创口感染 ,也可通过种蛋传递。2 0 0 2年广南县珠琳镇糯者新…  相似文献   

20.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李氏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植物和水中,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青贮料、干草及土壤中能长期存活,在粪便中可存活2年以上,在食品及植物屑片中可存活几个月,在干酪中可存活1年以上,还能在冰箱中贮藏的肉、蛋、食品中生存或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