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进口木材及林产品的态势及走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光前 《木材工业》2004,18(2):1-7,20
在分析我国木材资源现状及产量的基础上,指出了进口木材对满足我国木材市场需求的重要作用;从林木产品类别、进口地区和国家以及口岸价格变化等不同角度,重点介绍了2003年我国进口木材及林产品的数量和比率等大量统计资料,并与2002年进行了对比。此外,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分析了2004年我国木材需求的走势、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森林木 《国际木业》2006,36(7):11-13
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为鼓励木材进口的"零关税"以来,进口木材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经过连续几年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  相似文献   

3.
秦月 《国际木业》2015,(2):12-15
一、我国进口针叶木市场近几年来的3个特点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8%,木材资源贫乏,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对天然林实施禁伐和限伐,木材的供给量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需求落差巨大,因此进口木材量大幅上升,已占木材资源供给的50%以上。我国进口木材中,有针叶木和阔叶木2大类,阔叶木主要用于家具、装潢和出口木制品用材,与外需关系较密切,而进口针叶木主要用于基建、房地产、包装、家具等用材,以内需为主,约占全部木材进口量的70%以上。我国进口针叶木近几年来主要有3  相似文献   

4.
近年木材进出口贸易概况及对木材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光前 《木材工业》2006,20(2):8-11
通过分析2005年我国木材贸易进出口情况与2006年的走势,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探讨我国木材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我国木材产业应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质量、品牌和信誉打开国际市场,对国际上一些意在恶化中国进口木材国际环境的论调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国内木材资源自给能力不足,需求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一定数量的木材成为必然选择。2012年我国进口原木3789万立方米,锯材2067万立方米。近年来,随着木材进口量的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内市场对木材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国内木材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但由于企业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
综讯 《国际木业》2003,33(4):3-3
按往年常规,转过年来的头个季度,我国南方奥、桂、闽、赣等省份主要林区木材市场,受"两节"开工不足,以及当年采伐指标未能下达落实的影响,无论是木材生产或是木材上市销售都处于十分清冷的局面.但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过后,南方林区木材市场却出现了与往年此时完全迥异的情景:木材上市量逐月增多,收购、销售速度明显加快,价格行情走旺.总而言之,淡季不淡.  相似文献   

7.
王恺  陈绪和 《木材工业》1989,3(1):26-28
我国林业面临资源危机、森林采伐量超过生长量、资源赤字增加、同时木材供需矛盾紧张、国家不得已大量进口木材及木制品的严峻局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木材供不应求的趋势,将越来越突出。如何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木材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木材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我国用材林资源的权属、起源、龄组、树种等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对我国近70年的木材产量、目前的木材需求及木材安全进行了分析。从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大力培育珍贵用材和大径材、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倡木材节约代用、引导规范木材进口等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木材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木材资源的深加工是内蒙古林区摆脱危困的有效途径李建军(内蒙古莫尔道嘎林业局莫尔道嘎022191木材资源的深加工是指以原木或采伐剩余物为原料进行制材、木制品生产,复合板生产,胶合板生产,刨花板生产,纤维板生产,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及人造装饰板等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国内木材资源自给能力不足,需求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一定数量的木材成为必然选择。2012年我国进口原木3789万立方米,锯材2067万立方米。近年来,随着木材进口量的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内市场对木材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国内木材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但由于企业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