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林产品(香菇)中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和少量GCB混合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然后采用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0.005~0.100 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8。在0.01~0.05 mg/kg浓度范围内,14种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0%~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3.2%~9.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满足香菇中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
选取斜生栅藻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接种于含有低浓度无机锌(Zn~(2+))(0~16 mg/L)、六价铬(Cr~(6+))(0~2 mg/L)、无机铜(Cu~(2+))(0~4 mg/L)的培养基中,研究了斜生栅藻的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重金属Zn~(2+)的生长耐受程度不超过8 mg/L,并且0~4 mg/L的添加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r~(6+)的浓度范围是0~1.5 mg/L;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u~(2+)的浓度范围是0~2 mg/L。  相似文献   

3.
目前 ,有机氯类农药已被逐渐淘汰 ,有机磷类农药使用范围也逐渐缩小 ,而氨基甲酸酯、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三大类农药越来越被广泛使用。新农药虽然高效低毒 ,但使用不当也会中毒。三大类新农药的中毒症状及急救治疗方法如下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包括万灵 (灭多威 )、呋喃丹、西维因、叶蝉散等 ,其中毒症状有头昏、头痛、乏力、流涎、多汗、瞳孔缩小等表现 ,发现中毒时 ,应迅速离开现场 ,脱去污染的衣服 ,清洗污染的皮肤。治疗方法主要是及时服用阿托品 ,反复用药。注意不要服用解酸酯类农药的药物 ,因其可增加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 ,还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毕亚楠 《绿色科技》2019,(16):132-134
采用斜生栅藻和木醋杆菌构建藻菌共生系统固定化藻,制备了粒径为1 cm和2 cm的固定化藻,以游离藻作对照,测定了斜生栅藻处理后的猪粪废水的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并计算了去除率;探究了不同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和游离斜生栅藻对猪粪废水的净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对猪粪废水中氨氮、总磷、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藻,且1 cm固定化藻的去除能力更好。说明较小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对净化畜禽废水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的神经毒剂杀虫剂,通常以神经膜上的钠通道、乙酰胆碱酯酶或者神经递质受体作为靶标位点,如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及烟碱类杀虫剂.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虫剂,昆虫往往会对其产生抗药性.对付害虫抗性的最棘手问题是因某个作用靶标部位对某种杀虫剂不敏感而产生抗性后,对以前即使没有使用过的同类杀虫剂也会产生抗性,即产生交互抗性(cross resistance).因此,寻找具有不同杀虫机理的新农药是控制抗性害虫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等。其中有机磷农药已成为我国农药残留急性污染事件的元凶。虽然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属中、低毒性,但其中的呋喃丹、涕灭威等却属高毒农药。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面积使用和滥用,使得农药残留严重威胁到人类食品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便携式荧光探针农药残留检测仪,可满足我国基层部门对农药残留现场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室筛选分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优化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产油条件的两步实验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部分析因设计方法从6个因素(光照强度,温度,pH值,接种量,葡萄糖浓度,氮源浓度)中筛选出显著因素.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氮源浓度和温度是影响栅藻产油的显著因素.适合培养栅藻产油的最优条...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沿海涉海工程建设过程中由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3种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d的试验时间里,悬浮物对3种浮游植物的生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悬浮物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3.93g/L,悬浮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3.65g/L,悬浮物对小球藻生长的96h半抑制率96h-EC50=5.03g/L.  相似文献   

9.
[目的]Ⅵ型分泌系统(T6SS)作为植物病原细菌发挥重要功能的调控系统之一,主要表现为通过效应子的释放对宿主植物的攻击性和自身在种间竞争过程中面对胁迫反应的防御性等方面,明确重要植物病原细菌的T6SS蛋白及功能差异,有助于推动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方法]通过对比分析5种重要植物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菌、青枯雷尔氏菌、根癌农杆菌、梨火疫病菌、稻生黄单胞菌)中138个T6SS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以及遗传关系,同时,基于对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上述5种细菌的T6SS功能研究的文献开展分析。[结果]明确5种植物病原细菌中T6SS蛋白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异性。根据蛋白序列同源性及结构域,上述蛋白分为3大类,其中,含有VgrG、HCP等结构域的T6SS蛋白具有很好的聚类区分度,而含有TssA、TssG等结构域的T6SS蛋白则可分散在不同类别中。[结论]明确5种植物病原细菌中T6SS蛋白及功能具有一定保守性和独特性特征。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不同植物病原细菌中T6SS蛋白的预测分析,以及不同T6SS蛋白之间的关系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了环境水体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研究表明:相关系数可达0.995,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0%,方法简单快捷灵敏。  相似文献   

11.
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毒力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有效控制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幼虫的植物源农药,选用6种植物源农药开展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均有良好的致死作用。参试的植物源农药以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5%苦参碱可溶液的毒力较强,0.4%蛇床子素乳油的毒力较弱;4%鱼藤酮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乳油、1%苦皮藤素可溶液、碧绿1%苦参碱和1.5%苦参碱可溶液对竹斑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826 mg/L、0.596 mg/L、1.016 mg/L、0.962 mg/L、0.811 mg/L和0.612 mg/L;林间施药4 d后,6种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最佳田间施药浓度为:1.5%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均为1 500倍液,碧绿1%苦参碱和4%鱼藤酮乳油均为1 200倍液,0.4%蛇床子素乳油和1%苦皮藤素可溶液均为1 000倍液。参试的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良好,可用于生产上防治竹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2.
草履蚧是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室内条件下用喷雾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草履蚧1、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10种药剂对草履蚧均有防治效果,其中40%杀朴磷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效果显著,24 h校正死亡率在85%以上,48h校正死亡率在97%以上。结合药剂毒性和防治成本分析,建议将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作为化学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4.
4种环境因子对景观水体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控制绿藻繁殖,消除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采集景观水体在实验室培养,采用单因子实验法控制实验条件,探究N/P、温度、pH和Fe3+对景观水体中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藻生长的适宜N/P(氮磷比)为(51~10):1,温度为25℃~30℃,pH值为8.5,Fe3+浓度为500μg/L。在实际的景观水体治理过程中,应该适当调节这些影响因子的范围,从而达到抑制绿藻生长、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氧乐果、乐果、吡虫啉、嘧啶磷和蚜灭磷5种农约对绿竹链蚧为害的绿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农药对绿竹链蚧为害的绿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与对照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氧乐果与嘧啶磷影响最大;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论有无绿竹链蚧为害各农药与对照比SPAD值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绿竹叶片对农药处理的反应敏感;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在绿竹链蚧为害的情况下,各农药处理与对照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不受虫害情况下,只有嘧啶磷和氧乐果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对MDA的影响,除吡虫啉外其余各农药处理与对照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POD的影响,不论有无虫害各农药在处理后第9d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农药对绿竹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就本次试验的5种农药而言,以嘧啶磷和氧乐果对绿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乐果和蚜灭磷,吡虫啉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五种常用农药对黑色软蚧蚜小蜂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种常用杀蚧药剂的田间使用浓度对黑色软蚧蚜小蜂的成蜂和寄主体内的该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药膜法测定五种药剂对成蜂的毒性顺序为:喹硫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速扑杀>机油乳剂。对寄主体内黑色软蚧蚜小蜂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水胺硫磷>喹硫磷>氧化乐果>机油乳剂>速扑杀。  相似文献   

17.
普洱市主城区绿地结构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普洱市绿地系统的现状调查研究,完成主城区的绿地现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规划出普洱市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为“一心、一通道、二环、三水、四山、五廊、六横、四纵”,为普洱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乃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晓光  宋阳 《林业科技》2003,28(6):25-27
按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期,将农药分成高毒长效农药、高毒短效农药、中毒长效农药、中毒短效农药、低毒长效农药和低毒短效农药6类,并介绍了代表性农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The extract of green peel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was extracted by common method for studying its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and analyzing the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cohol extract and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separated with chloroform from alcohol extract) form green peel of J. mandshurica hav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in contact toxicity and stomach toxicity against larvae of Lymantria dispar L..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extracts for five days,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larvae of Lymantria dispar for both extracts was more than 50% in contact toxicity and stomach toxicity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 5 g·L^-1.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for both alcohol extract and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is more effect in contact toxicity than in stomach toxicity,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was found between alcohol extract and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from green peel of.J. mandshurica were analyzed by GC-MS. 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hloroform part of extract are: (1) joglone (5-hydroxy-1,4- naphthaoquinone), the relative content 27.11%, (2) 1,5-Naphthalenediol, the relative content 9.52%, (3) 7-Methoxy-1-tetralone, the relative content 6.81%, (4) Benzofuran, 2,3-dihydro-, the relative content 6.76%, (5) 4-Hydroxy-2-methoxycinnamaldehyde, the relative content 3.99%, (6) 2-Methoxy-4-vinylphenol, the relative content 3.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 5 种杀虫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室内毒力,比较了 6 种杀虫剂对苗圃 中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袋苗上棉蚜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了药剂对羊蹄甲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 示: 0.25% 吡蚜酮对防治棉蚜效果最好, LC50 仅为 2.296 mg/L, 25% 噻虫嗪效果最差, LC50 为 41.396 mg/L。 6 种杀虫剂对苗圃袋苗上棉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施药处理 7 d 后,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 0.25% 吡蚜 酮和 1.2% 烟碱 · 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 94.58%、 94.09% 和 89.16%。同时施用过高效氯 氟氰菊酯后的羊蹄甲袋苗在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 4 个生长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未 处理的袋苗。因此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 0.25% 吡蚜酮对防治羊蹄甲苗期棉蚜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同时 1.2% 烟碱 · 苦参碱也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替代药剂穿插施用,以降低害虫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