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大陆森林病理事业之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1917—1953年为萌生期,其间只是少数林学家、植病学家或真菌学家对森林病害进行另星的调查或研究,防治也仅限于少数病害的单一措施,森林病理学教学内容基本上借鉴外国的;1954—1978年为创建期,其间森林病理的教学、科研和防治实践都已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建立了一支从事森林病理教学、科研的专门队伍和从事基层森林病害调查、检疫、防治的技术力量;从1979年至今为发展期,其间森林病理教学已发展成多层次、多途径培养人才,研究工作已深到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预测预报等,防治工作已从单纯化学防治进入以栽培管理和提高植物抗性或选用抗病树种以及调节微生物生态平衡为主的综合防治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我国原有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出一套中国的植物病理学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森林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1949年以来中国森林病害防治筒史及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和途径。比较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及不足,并由此论述了森林病害防治策略转移的趋势,提出了森林病害防治的生态控制理论,认为生态控制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森林病害的概念和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森林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就如何对森林病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以对今后相关方面研究和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苑短波     
正塞罕坝林场首次利用无人机开展森林病害防治6月30日—7月2日,塞罕坝林场在第三乡分场莫里莫营林区开展了无人机防治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工作,为塞罕坝首次利用无人机防治森林病害。近几年塞罕坝夏季雨水偏多,导致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危害盛行,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病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落叶松二代林更新。病害治理一直是森防工作中的难点,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此次塞罕坝通过精心准备,挑选出落叶松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森林病害防治领域中的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并对生物技术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典型事例,论述了林业措施在病害综合治理中的具体应用技术,并结合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该项措施在森林病害防治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迅速发展,烟剂及其在防治森林病害的应用技术不断完善。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一派大好形势下,为适应森林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将烟剂及其在防治林木叶部病害上的应用技术做一粗浅介绍,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一、烟剂在防治林木病害上的应用情况用烟剂防治林木病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新的防治技术。1965年,贵  相似文献   

8.
<正> 二、生物技术在林病治理中的作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改进和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必不可少地伴随着要对森林病害的更大关注。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林业生产潜力,保持健康的森林环境,必须将病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病害的防治或称之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的种类及危害情况,在分析病害发生的特点、趋势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本省病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防治病虫害是森林保护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它在自然保护总体中占显著地位。1975年4月在印度召开了第二次国际森林病虫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3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与会者把问题的范围触及到了经济意义和病虫害在欧亚大陆、非亚、美国、澳大利亚森林中的传播,特别注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防治措施,林产品的保护方法,防治真菌病害,检疫,防止杀虫剂对周围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1.
林木遗传工程及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调节(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工程有利于保存林木遗传资源,改善全球气候,减轻自然林的过度采伐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林木产品需求。控制林木真菌、病毒病、虫害和杂草的遗传工程方法正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尽管转基因林木的历史不长,种类不多,但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抗除草剂基因、抗虫基因以及和木材质量相关的基因已被分离并应用于林木遗传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中的新技术使得高效林木遗传改良成为可能并将促进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木质素的应用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全过程并不完全清楚。有关松树自然突变体和转基因林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程。这些发现对完善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加深对木质素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理解和通过遗传工程改善木材质量有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林木遗传工程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2.
林木杂交育种成功的先决条件, 取决于杂种具有的正向杂种优势是否明显, 因此林木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十分重要。一般来讲, 林木重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产生的机理应和该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一致, 但是林木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取决于交配群体的遗传结构, 并和多种因素有关, 因而不应随便地根据几个随机亲本的配合力分析结果, 就断然肯定该树种杂交是否有前途。与以往更多地重视种间杂交的观点不同, 文中认为林木的种内杂交在林木多性状改良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并将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根据林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间的联系, 就其对林木杂优预测的影响提出了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柚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柚木被誉为林中之王,用途很多,几乎很难找到其他树种代替。它是世界上人们渴求的珍贵木材树种之一,所以柚木人工繁殖和丰产栽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柚木生物生态学特性、主要价值、人工繁殖和丰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柚木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元震 《林业科学》2019,(5):142-151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费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连续多年超过50%。然而,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约为林业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这说明我国林木育种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林木的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通过林木良种的精确选育与推广对提高我国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林木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是指基因型的相对表现在不同环境下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环境下基因型排序变化或基因型间差别不恒定。现有研究证实,林木G×E很普遍且通常很大,要找到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基因型往往较困难。由于G×E会减小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因此了解G×E效应及其驱动环境因子,对育种设计、良种选育和种苗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G×E的主流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BLUP-GGE联合分析法)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也比较了这些G×E分析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B型遗传相关、AMMI分析、GGE双标法、因子分析法和BLUP-GGE联合分析法)的优缺点,其次综述了全球重要经济树种(湿地松、火炬松、欧洲云杉、巨桉、辐射松、花旗松,等)近年来在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等)、形质性状(通直度、分枝角度、分枝大小,等)和材性性状(木材密度、弹性模量,等)的G×E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林木G×E的环境驱动因子及其应对策略,最后针对林木G×E研究新方法开发、加强多性状的G×E分析以及将基因组选择融入G×E分析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新的林木遗传分析模型与G×E分析的联合应用;2)林木多环境、多性状的G×E的模式和幅度;3)特定环境的林木基因组育种值的精准估计。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城市林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城市林业的内涵以及在美国的发展简史。作者还对其经营范围、法规制定、价值计算、行道树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Pine wilt disease (PWD) represents a major threat to forest ecosystems worldwide. Although PWD is now better understoo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is disease have still not been devised. Here, we report several years of field studies on preventative silvicultural control of PWD. Silvicultural control through preventative clear-cutting and the manual removal of logs was implemented between 2005 and 2009 in 16 Korean districts that had newly PWD-infected stands. Preventative clear-cutting of neighboring asymptomatic pine trees (within a 10-50-m radius of wilt trees) and the removal of felled logs or branches suppressed spread of PWD. Occurrences of PWD wilt pines in districts (city or county) subjected to this silvicultural control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districts using conventional controls (physical or chemical treatment of wilt pine trees). Through silvicultural control, PWD was successfully suppressed in 11 of 16 districts investigated. In contrast, successful control was achieved in only 1 among 18 districts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control. Our results will b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o those engaged in the very difficult battle against the global spread of PWD.  相似文献   

17.
We studied habitat selection of three-toed woodpecker (TTW) in relation to forest structural variables, habitat types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in north-eastern Poland. Based on known locations of 34 breeding pairs and the data on location of forest areas with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referred to as Biologically Important Forests), we created a habitat prediction model for TTW using a Maxent algorithm. We found that this species most often selected breeding site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ribution of old-growth stands with uneven vertical structure and considerable amount of very old trees of previous generations, as well as boreal spruce-dominated bogs and riverine forests. Such sites were preferred regardless of their actual protection status, which lead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although existing forest reserv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ree-toed woodpecker, suitable habita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can still be found outside protected areas and are also utilized by the species. However, such sites outside reserves are threatened by fragmentation due to timber extraction.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tect these sites by either including them into existing reserves or putting them under special management schemes.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杀菌除尘等有益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问题关注的增加以及对森林疗养功能研究的深入,以森林环境为治疗及预防疾病手段的森林疗法发展迅速,由此衍生了“森林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森林疗法的科学研究成果,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将森林资源合理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有助于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森林医学的发展和森林环境对疾病的预防作用,根据疾病的经济负担等因素,提出了森林医学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森林医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杨树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应用研究方面的状况,并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规律,以促进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铝毒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铝毒是酸性条件下抑制林木生长、造成森林大面积衰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世界各国针对铝毒害机理及植物的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然而目前研究者对植物铝毒报道多限于农作物, 对林业铝毒的综述性报道还不多见.文中从森林土壤铝毒产生的原因、铝毒害机理、林木响应机制、铝毒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铝毒的研究进展, 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林业铝毒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开展林业铝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