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郑州市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净碳汇及其经济价值,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3种乔木树种,8种灌木树种,5种草本植物,调查计算了这些植物的碳投入量,测定了这些植物的净生产力和碳含量,计算其净碳汇,用碳税法计算不同植物种类固碳价值。结果表明,乔木树种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法桐、银杏、国槐、雪松、旱柳、女贞、广玉兰、黄山栾、白蜡、垂柳、龙柏、侧柏、紫叶李;灌木树种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红叶石楠、小叶女贞、法青、黄杨、千头柏、月季、紫叶小檗、紫薇;草本植物净碳汇的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菊花、鸢尾、葱兰、麦冬、早熟禾;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的净碳汇的价值,乔木树种最大,其后依次为灌木树种、草本植物。建议在园林绿化中选择净碳汇较高的园林植物,减少园林绿地管理中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其碳投入,不断提高园林绿地空气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52 个乔木树种纯林的碳储量,分析其固碳能力差异,为碳汇造林选用乔木树种提供参考 依据。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1 年生的乔木树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52 个树种生长量和树干、树枝和 树叶的含碳率。按照平均木法,算出平均木生物量,结合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与保存率,估算碳储量。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碳储量差异极大,最高碳储量(厚荚相思Acacia farnesiana)比最低碳储量(紫 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相差约20 倍,年均碳储量在10 t/hm2 以上的树种有含羞草科的厚荚相思、大叶 相思A. auriculiformis 等5 个树种,年均碳储量在5~10 t/hm2 的有灰木莲Manglietia glanca、红荷Schima wallichii 等18 个树种。以保存率和单位面积碳储量2 个主要性状作聚类分析,可将52 个树种按固碳能力 划分成4 种类型的碳汇树种。  相似文献   

3.
河南中北部38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与固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固碳能力较强的造林绿化树种,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2014年8月,设置标准地114块,采用收获法测定了河南中北部常见的38个树种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平均生长量与含碳量,计算不同树种的固碳量,对不同树种的固碳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乔木平均固碳量最大,其次为常绿阔叶乔木、灌木,针叶树最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悬铃木固碳量最大,其次为107杨、泡桐、银杏、国槐、刺槐、楸树、苦楝等树种,火棘固碳量最低,建议在河南中北部造林绿化中优先选用悬铃木、107杨、泡桐、银杏、国槐、刺槐、楸树、苦楝。  相似文献   

4.
根据阳煤集团林业处森林资源2类调查资料,用森林蓄积量推算了2005年与2009年林业处所管辖油松、落叶松、侧柏的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分析其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树种的碳汇能力.结果表明:2009年与2005年相比,森林总的碳储量增加了234 002.93MgC,增长率为36.41%,表明3种树种均有固碳的能力,森林起着一个碳汇作用;其中侧柏的碳密度增长最快,表明3种树种中,侧柏最适宜本地区栽种.  相似文献   

5.
当前,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通过提升森林固碳功能是抵消与吸纳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碳汇造林已取得了瞩目成绩,但在森林碳汇方面仍有广阔提升空间。该文在对森林碳汇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林业碳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应加强相关标准建设、试点非碳效应评估、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西省婺源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结合森林优势树种蓄积量、林龄结构、生物转换量、含碳率、根茎比、木材密度、年均生长率等参数计算江西省婺源县基准年(2005年)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婺源县森林优势树种总碳存储量约为188.85万t碳,其年碳汇潜力为77.29万t二氧化碳当量,散生木、四旁树、疏林地生物质碳汇潜力为3.04万t二氧化碳当量,婺源县的固碳潜力可达80.33万t二氧化碳当量。另外,婺源县中幼龄林占68.29%,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7.
CO2是工业和化石燃烧的排放气体,不断加剧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吸收固定大气中CO2,成为巨大的碳汇.为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林业正在经历发展方向的调整与转变,固碳林业悄然兴起,包含碳汇造林、保护森林碳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替代措施等4个方面.在唱响“生态家园”,发展绿色GDP的目标下,摸清当地碳汇能力,开展碳价值测算,为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碳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开展林业碳储量、固碳能力、固碳潜力及固碳价值的测算和研究,为今后绿色GDP计量、发展低碳经济、碳汇融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市7种常用园林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植物固碳量及碳汇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常用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量8.32~17.36 g·m-2d-1,年固碳量8.70~270.60 kg;7种树种碳汇能力排序为蒙古栎银中杨水曲柳油松榆叶梅红瑞木连翘。碳汇能力聚类分析表明,乔木(4种)分为两级,灌木(3种)分为两级。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应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综合国内外碳汇核算方法,围绕矿山地形地貌与植被分布特征,试验采用国际先进的热比法茎流仪与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昆阳磷矿矿山生态修复区进行植被固碳释氧量监测计量。选取生态复垦区12个位点的优势树种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植株的液流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相关性。不同海拔高度与树种对植株碳汇量有显著影响,滇朴的单位面积碳汇量最高,干香柏、旱冬瓜、鹅掌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雪松的单位面积碳汇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用生物量的方法,分树种、龄级分析探讨塔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第一轮补助到期生态林所获得的碳汇效益,进而对新疆退耕还林碳汇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碳储量为476万t;以瑞典碳税法计算,碳汇效益为57.1亿元。  相似文献   

11.
柳树在西藏广泛种植,占人工林的30.10%,发挥了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以柳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柳树人工林的分布、碳累积规律及影响碳密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树种、林龄对柳树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柳树碳累积速率大。柳树碳汇与林龄、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海拔、距农田的距离、距水域的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效益的组成部分,是衡量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湘乡市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蓄积量法对湘乡市森林林木碳汇量进行了分析。以期挑选出固碳能力强、碳汇效益好的骨干树种及森林群落类型,为湘乡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结合林木生长周期和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设定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计划方案,细化林分与优势树种,以材积源生物量测算方法为基础,根据林龄与蓄积的动态变化建立生物量与碳密度的关系模型,分树种、龄级和林分对不同资源利用方案的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及碳汇潜力进行比较估算。结果表明:假定未来50年不进行规模采伐,林木固碳量在2065年将达到8 739.47万t,其中新造林占比71.74%;假定对原有乔木植被中处于碳密度增量较小时段的人工林优势树种进行采伐更新,林木固碳量则将达到8 799.95万t,其中新造林占比73.34%。表明是否采取人工采伐更新方案对于乔木层活立木总固碳量变化不明显,而定期新增林地造林与采伐更新造林能获得较大的固碳贡献,也能保障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功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检索和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对适宜温州碳汇造林的15种树种的碳储量进行了研究。运用Logistic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分别拟合了蓄积(生物量)与年龄的方程,基于统计学原理筛选出各树种单株蓄积(生物量)模型,结合含碳率等参数推算出20a后的不同树种单株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株碳储量之间差异显著,白花泡桐是单株碳储量最大树种,20a时达到0.343 8t/株,最小的是紫楠,只有0.005 9t/株。单株碳储量比较大的树种有白花泡桐、巨尾桉、木麻黄、枫香、杉木、柳杉、湿地松和台湾相思,我们优先推荐这8个树种作为温州地区碳汇造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非常关键。目前,迫切需要开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林草碳汇培训,建设一支林草碳汇领域懂政策、会技术、善管理的人才队伍,推动林草业高质量发展。文中总结新时期林草碳汇工作的背景,分析开展林草碳汇培训工作的意义,提出开展林草碳汇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以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处于同一气候区内两种温带树种(白桦和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量化两种林型的碳密度和分配,并评价其固碳能力。林龄相近的林型,所处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组成不同,利用胸高断面积标准化后发现差异显著。对我国东北典型温带森林碳密度和碳汇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区域森林碳循环的构建和校验提供了重要的实测数据,也为东北地区碳汇林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明确特定林分固碳能力变化,合理估算森林固碳潜力,对于开展区域森林增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林龄设置74个固定样地,采用林地角规调查的方法,动态监测了不同林龄杨树生长规律,构建了杨树生长模型,探讨了杨树林人工林固碳潜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龄与平均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林龄25 a的成熟杨树林碳密度为97.13 t C/hm2,最大的植被碳密度为167.50 t C/hm2,理论平均固碳潜力达到1 474.73万t。建议以持续发挥杨树林地碳汇功能为目的开展经营,延长森林经营周期,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减少林木生物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江汉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鼎淇 《绿色科技》2023,(11):149-159
全球碳排放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出台的碳排放政策,配套的相关研究也出现很高的热度。以日本落叶松林为对象,为探究日本落叶松林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最优碳汇增长模式,以固碳增汇模式规划其抚育方式,设计了经营方案。采用划分林分生长阶段,在固碳增汇经营目标指导下,规划出不同林龄、不同林分应该对应的不同固碳增汇经营方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根据现有林分特征从林木类型划分、目标直径确定、目标树密度确定、目标林相预期、抚育采伐、林下更新与植物保护等方面探讨了日本落叶松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要素;(2)基于固碳增汇技术与理论,结合日本落叶松林木生长规律,将其划分为4个固碳增汇经营阶段,并将4个阶段与普通森林群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相结合,针对不同立地条件,给出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经营措施;(3)提出日本落叶松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改善林分碳汇增长量,实现碳汇价值,通过阶段性抚育作业,实现单调的用材目标向碳汇用材双目标的转变;(4)通过调查不同初植密度下10年生日本落叶松单株碳汇量,发现当初值密度为2400~2500株/hm2时10年单株碳汇量最高,公...  相似文献   

19.
为预测近成过熟林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森林经营碳汇,借鉴《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原理和采用相关树种材积或生物量方程,计算分析长汀县松林改造试点项目种植阔叶树后至2030年与2060年的项目碳汇量和项目减排量,对比假设未开展改造的基线碳汇量,并筛选适宜南方水土流失区的固碳树种。结果表明:(1)试点项目碳汇量较基线碳汇量显著提高,2030年与2060年的项目碳汇量分别为3 237.04 MgCO2-e与48 645.69 MgCO2-e,是同期基线碳汇量的28.69倍与234.34倍。(2)试点项目减排量逐年提高,2030年与2060年的项目减排量分别为537.81 MgCO2-e与2 095.60 MgCO2-e,减排量累计值分别为2 545.17 MgCO2-e与42 896.86 MgCO2-e;2021—2060年项目年均减排量为1 072.42 MgCO2-e。(3)实施试点项目将大幅提高森林碳库碳密度,2060年达54.79 Mg ...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CO2的排放不断增加,温室效应逐渐明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因此,我国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力争比发达国家更早完成深度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陆地生态系统是增加碳固存的主要场所,其中,森林面积高达4.29×1012hm2,森林植被与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碳吸收和碳排放的关系直接影响碳平衡。该文阐述了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时对森林碳汇功能和驱动机制进行总结,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森林碳汇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