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假色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及其用途,在安图县明月苗圃和辉南森林经营局四岔苗圃开展了假色槭的育苗试验研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假色槭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并详细地探讨了假色槭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假色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及其用途,在安图县明月苗圃和辉南森林经营局四岔苗圃开展了假色槭的育苗试验研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假色槭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并详细地探讨了假色槭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开展了桢楠(Phoebe zhennan)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GGR6富根试验。结果表明:桢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比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桢楠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喷施处理后,其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GGR6溶液浓度为100 mg/L进行喷施,比对照,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4.
闽楠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70∶20∶5∶5。不同浓度GGR6叶面喷施处理后的闽楠大田苗,其苗木根长5 cm的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20 mg/L GGR6液连续喷施苗木叶面3次,可使苗木5 cm的Ⅰ级侧根数比对照增加80%以上,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5%以上,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1 a生乌桕苗木开展了GGR6促根处理及苗木培育密度试验。结果表明:GGR6处理能显著增加1 a生苗木Ⅰ级侧根的数量,形成乌桕富根苗;随着单位面积苗木株数的增加,苗木的苗高生长增加但地径生长减小。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践,乌桕合适的育苗密度为40株·m~(-2);因此,适宜的GGR6处理浓度和适当的育苗密度是培育优质乌桕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40、80 mg·kg-12种浓度的溶液处理甘蒙柽柳插穗基部后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GGR6号处理甘蒙柽柳插穗,能显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成活率,促进根系和苗木的生长;2种浓度处理的插穗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2%和30%,树高生长分别提高13.45和10.15 cm;不同处理对根鲜质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对侧根数影响差异显著,对侧根均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50:45:5。赤皮青冈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100 mg/L GGR6喷施叶面且连喷3次,在此处理下,相比对照,赤皮青冈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马尾松芽苗切根育苗时使用GGR6号浸根,其移栽育苗成活率高,侧根须根多,发根快。  相似文献   

9.
对假色槭驯化苗进行生物学物候观测发现:(1)假色槭驯化苗木随着龄级的增长,树皮由光滑趋于粗糙,颜色由绿转红最后趋于深灰,皮孔从有趋于消失.(2)假色槭观赏期约20天左右,最佳观赏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初.(3)假色槭驯化苗的树形分化明显,灌木状株型占明显优势.(4)灌木状植株的萌生条生长迅速,当年生长量达80cm以上;有明显主干植株的生长量小,仅在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GGR浸泡插穗,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GGR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有显著影响。用GGR处理插穗的苗木成活率为82.1%,平均高53.83cm,地径0.46 cm,主根长0.26 cm,均高于未处理的苗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经济、环保、节约型大叶栎容器育苗基质,采用沤制锯末、炭化稻壳、腐熟的稻草秸秆等材料,以不同比例配制成6种基质,开展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测定半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及侧根数,并对基质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上生长的苗木,其苗高、地径及侧根数差异极显著;Ⅳ号基质(50%炭化稻壳+25%珍珠岩+25%黄心土)育苗效果最好,Ⅲ号基质(50%炭化稻壳+25%腐熟的稻草秸秆+25%黄心土)次之;Ⅳ号和Ⅲ号基质上的苗木苗高、地径以及侧根均生长良好。这2种基质均适宜用于大叶栎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娜塔栎富根壮苗,提高娜塔栎移载造林成活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娜塔栎1年生苗出现测苗为观测对象,每个试验处理观测30株/重复,3次重复,共90株苗。观测调查指标包括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娜塔栎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娜塔栎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100 mg/L GGR6喷施叶面,相比对照,娜塔栎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60%以上,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假色槭驯化苗进行生物学物候观测发现:(1)假色槭驯化苗木随着龄级的增长,树皮由光滑趋于粗糙,颜色由绿转红最后趋于深灰,皮孔从有趋于消失。(2)假色槭观赏期约20天左右,最佳观赏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初。(3)假色槭驯化苗的树形分化明显,灌木状株型占明显优势。(4)灌木状植株的萌生条生长迅速,当年生长量达80cm以上;有明显主干植株的生长量小,仅在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4.
茶条槭、白牛槭、假色槭、拧筋槭等野生秋季红叶树种是牡丹江地区当前很受欢迎的景观树种。由于其发芽率低、发芽困难,致使育苗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进行了牡丹江地区主要秋季野生红叶树种槭树的引种栽培研究,通过在学院实训基地对上述树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解决了其在牡丹江地区栽培的限制因子,降低了苗木生产成本,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抗性,使其可以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ABT生根粉用于马尾松容器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ABT生根粉6号、7号、8号分别配成20ppm、30ppm、40ppm、60ppm的浓度对马尾松进行浸种24h后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可以提高12.5%~20.8%;苗木侧根数可以提高89%~279%;苗木地径提高50%~125%;苗木干重提高50%~100%;但苗木高一般没有什么差异;并且从外观上看,出苗整齐,生长旺盛,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5个长白山秋季红叶槭树树种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自然分布于长白山区的秋季红叶树种假色槭、拧筋槭、白牛槭、茶条槭、元宝槭种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茶条槭、元宝槭适宜春播和秋播,假色槭、白牛槭适宜秋播和隔年春播,拧筋槭适宜隔年春播,出苗率均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省进行假色槭的引种栽植和驯化试验,对假色槭苗的生长特性和物候特征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色槭的整个生长期,只要有新叶萌生,假色槭植株就会有彩色叶呈现,彩色叶伴随整个生长期;假色槭越冬后有干冻梢现象发生,这与引种栽植地的气候状况及假色槭的木质化程度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其遗传性状有关;引种苗第1年基本处于缓苗期,生长较慢,适应了环境后,随着引种苗树龄的增加,植株的生长量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条播切根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属深根性用材树种,常规育苗情况下,苗木主根发达,侧根稀少,裸根苗上山造林成活率低。采用切根育苗技术,在8月初切断主根,抑制主根生长,可控制苗木主根徒长和苗木高生长,防止松苗秋天抽梢,促进侧根与须根生物量成倍增加,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T系列生根粉(这里指ABT 1号、GGR 6号)和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对巨尾桉DH32-28、30-1、26-2、33-27、18-18等5个无性系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ABT系列对DH32-28无性系扦插苗的促生根作用显著高于CK和IBA,其中GGR 6号与ABT 1号的促生根作用均明显,IBA的作用不显著;在所试验的15个处理中以ABT 1号1 200mg·kg-1和GGR 6号600mg·kg-1的处理为最佳,其生根率达90%以上;GGR 6号对这5个无性系幼态扦插苗的生根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T系列与高浓度(≥800mg·kg-1)的IBA对促进苗木高生长有明显作用;3种参试药品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GGR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青海的河北杨扦插育苗试验表明,不同插穗长度对扦插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无明显差异;覆膜扦插和不覆膜扦插,在苗高、地径和成活率方面差异显著;不同浓度GGR6生根粉药液处理的插穗扦插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河北杨扦插育苗时,采用覆膜技术和GGR6生根粉药液处理对苗木生长和成活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