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综述了食用菌的各种育种方法和它们在育种实践应用中的部分成果,供食用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食用菌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离子束注入生物体诱变的机理,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诱变食用菌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育种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与动植物育种目标类似,食用菌育种的目标是利用菌株和种群的天然表型变异来繁育满足人们需求的优良栽培品种。要进行高效的食用菌育种,既需要了解菌株自然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也需要一套能够结合所需基因和性状的育种方法。笔者简要说明基因型和环境互作(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I)是食用菌育种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的理由,并阐述通过改进实验设计来准确评估GEI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例,探讨了有效利用GEI不仅可以得到新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而且可以培育出食用菌新品种。这些新知识和品种不仅可以满足特定地区的栽培需求,而且可减少食用菌菌株的退化。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伴随着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于食用菌的育种以及种质鉴定.主要对食用菌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育种技术、种质评价及鉴定的手段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食用菌育种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单孢分离器分离食用菌单孢菌丝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如何培育优良菌种,以满足社会需求愈来愈受到真菌工作者的重视。在真菌育种中,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杂交育种,获得单孢菌丝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简单易行且准确度高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许祖国 《食用菌》1992,14(2):14-14
当前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手段仍是杂交育种.即用食用菌的不同品种的孢子形成的单核菌丝杂交,得到杂种后代,再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日常的菌种制备工作,孢子分离法是一种重要的制种手段.因此,对食用菌孢子形态结构及其释放特性的了解,显然是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的一环,也是研究金针菇生物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基本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因组重排实现部分食用菌耐受性的提高,以及在高产新品种菌株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重排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长春130062)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是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础。目前以自然选育、理化诱变和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为主体的食用菌育种研究中,正在逐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旨在促进现有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10.
在食用菌菌种复壮过程中,多孢育种法可替代单孢育种法,可作为菌种复壮的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85年12月16—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全国食用菌育种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生产、情报、出版等125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出席了大会,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食用菌育种概况的报告。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杨新美、陆大京、陆师义、李家慎、黄年来、许光辉等分别主持了会议,这是我国食用菌育种科研工作的一次盛会。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小会交流讨论相结合,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大会共收到六十多篇论文,其中丝状真菌和食用菌基因工程、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菌种筛选、高产罐藏蘑菇新品种101选育、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上  相似文献   

12.
著名食用菌专家、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博士,应中科院陆师义教授及长城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邀请,于7月2—24日在石家庄举办了《食用菌遗传育种》讲座,有25个省、市230名学员参加学习。这次邀请活动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张教授讲授了《食用菌遗传育种》十二讲,并示范了食用菌配合型测定,中科院陆师义教授讲授了《真菌分子遗传》;第二阶段由部分省、市学员和张教授座谈  相似文献   

13.
组织分离法在食用菌选择育种中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组织分离法应用于食用菌选择育种工作的意义、理论依据、应注意的方法和原则等进行了概述,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实例,讨论了与组织分离选择育种法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因素和诱变材料的选用、主要食用菌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诱变剂量及突变株筛选与鉴定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食用菌诱变育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5.
一、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 1 96 0年 ,是我国食用菌界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所。在 1 2 0 0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所参加的“八五”评估中获得第三名 ,赢得“百强研究所”称号。目前 ,我所已确立了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菌种保藏、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药用真菌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 ;拥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室、全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药用菌 (真菌多糖 )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科研支撑体系。我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得很快,许多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挖掘资源,探索高产优质的途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实践证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遗传育种。现将食用菌的育种方法及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常规育种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丰富,采集野生菌株,从中选出适应我国的优良品种或将它们留下作育种亲本,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利用原品种优中选优,也能培养出高产品种。但用这种选择法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农业传统产业和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我国对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历史,重点总结了食用菌育种、栽培料的选择、灭菌方法、接种流程以及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指出我国食用菌栽培应该以节约、环保为基础,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有利条件,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李素琴 《食用菌》1995,17(5):7-8
紫外线诱变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诱变菌丝细胞显微与亚显微结构变化的研究甚少。为此,笔者对紫外线照射后的香菇尖端菌丝细胞进行了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绘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诸多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同工酶作为一种新的鉴别指标,已被生物界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国内食用菌研究中,同工酶的应用已有所开展,但一般局限在寻找菌株间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差异。本文试图在食用菌的辐射育种中将同工酶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加以认识,以便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一些突变体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为食用菌诱变育种中早期筛选突变体和定向育种寻求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