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品种展示可深入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完善配套技术,选拔优良品种,给种子使用者、经营者提供一个直接认识新品种的窗口与平台,加速新品种推广,为此本年度我们继续开展了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小麦新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始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农业部先后组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窀、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植物新品种繁殖材料保藏中心、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14个分中心.初步建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审查、测试工作体系;发布了六批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使农业部的保护植物对象达到62个属种;组织研制了玉米、水稻等80个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并启动了玉米、水稻新品种DNA快速检测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2006,(6):4-7
我国自实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截至2005年11月1日,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已对698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授予了新品种权。本刊2004年第6、7、8、12期连载了503个授权新品种,现将2005年公布的195个授权新品种登录如下(见下表),向我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种子管理、生产、经营人员提供授权保护新品种信息。  相似文献   

4.
召开玉米新品种现场会是企业向目标市场种子经销商和农民传递玉米新品种信息、了解品种特点、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方式,同时也是市场促销的一种有效手段。销售主管负责市场区域大,在召开新品种现场会时受季节性限制,时间短,场次多,任务重。如何顺利有效地开好一个新品种现场会,达到新品种在市场上产生轰动效应,激起经销商代理新品种欲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涵义及重要性植物新品种保护,也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国家审批机关依据相关程序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植物新品种或者人工开发的野生植物新品种进行审查,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授权并提供相应法律保护的过程。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各地组织大规模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以来,新品种展示示范的内涵和规模都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新品种展示与示范,不仅直观形象地展示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而且更直接地为农业部门和种子企业推介新品种,引导农民选择自己喜欢的新品种。它是新形势下加快优质新品种推广、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将科研、生产和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推动优良品种推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5月14日,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等培育的“新世纪”、“红丰”两个杏新品种,分别获得国家林业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和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杏新品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新世纪”、“红丰”杏的品种权自2001年5月14日起生效,保护权限为20年。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其目的是鉴定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利用价值,及时、准确地筛选出适合特殊生态类型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为品种审定、生态区划及品种布局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依据。因此,区域试验是新品种大面积用于生产前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品种的引进及应用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区域试验的质量,则是直接关系到是否珍惜育种成果和对广大生产者负责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1我区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建立健全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和政策,为了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近些年,我国陆续颁布了相关的条例和规定,规范农业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申报、生产、经营和使用,我区也依法下发了相关的文件;二是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三是加强培训,对科研单位、相关企业进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法规培训:四是保护农业植物品种;五是对农业植物新品种进行了市场维护。  相似文献   

10.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新品种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在农业增产、增效和改善品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上,可为国家抵御植物新品种国际侵略、保护自有新品种利益、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国际商业流动提供法律武器;在国内,可为激励农业技术持续创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4,(12):7-10
自我国实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截至到2004年9月1日,农业部已对503个农作物新品种授予了新品种权。本刊2004年第6、7、8期连载了428个授权品种,现将近期公告的75个授权品种摘录如下(详见下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这些新品种自农业部初审合格公告之日起即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效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1年2月,欧美一些国家在巴黎签订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起点、保护时间、保护的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截止到1999年12月,该联盟已有4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UPOVl978年文本,成为该联盟第39个成员国。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标志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自1999年4月农业部公布第1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起,截止2003年共公布了5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所保护的主要农作物的属和种达到40个左右,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新品种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技术措施。在新型种业体系推动下,我市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试验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新品种更换比例和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新品种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品种不仅成为种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成为市场竞争的卖点、农民选购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种子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引进19个优质稻新品种在闽清县下祝、东桥、坂东、云龙等4个乡镇6个试点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比对照品种增产的新品种有9个,增幅为0.41%~11.46%;其中平均相比对照品种增幅最大的新品种是华优钰禾,平均产量为621.54 kg/亩。比对照品种减产的新品种有10个,减幅为0.55%~21.30%,其中减幅最大的新品种是深两优686。新品种华优钰禾、荃优212、野香优6833等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或一般,米质优,适应性强,建议在闽清县中、晚稻区列为主推品种扩大示范;荃优607、雅5优明占、野香优669等10个新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列为后备品种继续展示。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40条规定“假冒授权品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关于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在《刑法》中却找不到与植物新品种权有关的定罪与量刑的依据。这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所代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无法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给司法实践中侵犯植物新品种犯罪的法律适用带来诸多困难。文章从一起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刑事案出发,在剖析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犯罪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2,(7)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樟树观赏2号新品种“霞光”通过国家林业局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组织的新品种审查,不日将由国家林业局授权颁发新品种证书。这是继2009年宁波市樟树观赏1号新品种“涌金”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后,该市取得的又一个樟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李建萍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作“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的培育者利用其品种而获得利益的专门权利,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实施过程就是制定一项专门的法规即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其核心...  相似文献   

18.
我师农科所对引进的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我师栽培的早熟、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并进行小面积示范和大面积推广,为全师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高新品种示范水平 促进新品种快速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农作物新品种大面积示范,能够完善新品种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显著提高新品种的使用价值,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搞好新品种示范的主要措施为:争取相关部门联动互助,保证示范面积,强化技术服务,保护农民利益,及时总结并推广成功典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科研部门和种子企业纷纷加大科研育种力度,选育、推出小麦新品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如不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就很难将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迅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