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魏伯平  赵生国  焦婷 《草地学报》2012,20(5):855-862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在重牧区极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01);土壤水分、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因子均为轻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01),而土壤容重则相反;植被总密度与土壤pH和土壤容重成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成正相关;植物群落盖度除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外,与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和pH之间相关不显著或成负相关(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  相似文献   

2.
放牧强度对温性荒漠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性荒漠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各土层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放牧强度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牧草和主要优势牧草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区域(适度放牧区、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连续3年野外调查和室内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牧草以及优势牧草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  相似文献   

4.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该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微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斑块多趋于细小破碎、空间分布分散的状态,中度放牧区蔓延度指数值最小,为57.41,且景观分离指数和分散指数均为最大,分别是0.74和42.1.(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Stipabrevi flor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斑块聚集度提高,空间分布均匀;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斑块的空间分布和形状分散杂乱,抗干扰的能力较差.综上可知,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可在不同干扰强度或干扰条件变化之间相互转化,来保证其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6.
为探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及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该研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4个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线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共捕获18属7 200条/100 g干土线虫。拟丽突属、丽突属2个属分别占个体总数的22.78%、41.90%,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线虫群落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为轻度放牧草地大于其余放牧强度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为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为重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生态指数分析表明:成熟度指数为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可见轻度放牧草地和对照样地土壤较稳定,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受外界活动扰动程度最大;通道指数为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此外,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枯落物干重、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环境因子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阐明了放牧条件下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关键生态变量。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有益于荒漠草原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放牧强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盐池县四墩子荒漠草原上进行围栏放牧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植物长芒草、牛枝子和沙芦草根系生理变化,旨在探讨植物在放牧条件下的根系生理变化,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适度放牧可以提高长芒草根系代谢活力,表现出根系生理补偿;脯氨酸是植物抗性指标,在干旱与随放牧强度的双重胁迫下,长芒草与牛枝子脯氨酸含量较高,体现出放牧下牧草的适应机制;在适度放牧下,长芒草根系可溶性糖积累较多,具有根系生理补偿。  相似文献   

8.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闫宝龙  赵坤  朱毅 《草地学报》2019,27(4):1013-1021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对长期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9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物种组成、植物高度、盖度和密度进行观测,并对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5次观测对照区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大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所有处理均是7月和8月的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高,6月和9月观测值较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差异由大到小排序为:重度放牧区 > 中度放牧区 > 轻度放牧区 > 对照样地;月份和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放牧处理对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月份。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和9月表现最为明显,且会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温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P<0.01);放牧显著增加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Crude fat,CF)、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和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显著降低了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s,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s,ADF)(P<0.01);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牧草CP,CF,DMD和ME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CP,CF,DMD和ME与NDF和ADF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放牧处理显著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牧草营养品质。建议对围封温性荒漠草原进行适度放牧,以充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4种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放牧对蔗糖酶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轻度放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略降低.重度放牧显著增加了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降低.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围栏封育和轻度放牧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得出:(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生活力减弱;(2)放牧强度与植被总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植被总盖度减小;(3)放牧强度与草地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减少;(4)放牧强度越大,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越小;(5)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Ga=18.48-7.01G(r=-0.97**);单位革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相关,回归方程为:Gh=0.31 17.60G-6.60G2(r=0.87*);(6)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应以不超过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安钰  安慧  李生兵 《草业学报》2018,27(12):94-102
以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和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和植物C、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C∶N、C∶P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呈增加趋势,而N及N∶P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不同优势植物N含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度和重度放牧区甘草、砂珍棘豆、山苦荬、牛心朴子N含量明显低于轻度和围封禁牧N含量,牛枝子、短花针茅、中亚白草、刺叶柄棘豆、虫实、猪毛菜、乳浆大戟、骆驼蓬N含量明显高于轻度和围封禁牧N含量,表明适度放牧会显著增加某些物种的N含量;13种优势植物C∶N和C∶P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与N、P的规律相反,且不同优势植物N∶P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也存在一定的分异性。优势植物P、C∶P与土壤P、C∶P呈显著正相关,而C、N、C∶N和N∶P与土壤C、N、C∶N和N∶P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并非是由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直接决定的,而更多是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体现了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对极端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对晋北盐碱化草地植物经济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晋北盐碱化草地设置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5个放牧强度研究该草地群落物种类群的变化,为确定草地合理的载畜量和放牧利用奠定基础。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禾本科类群比例减小,CK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豆科类群比例呈增大的趋势,但各放牧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菊科类群比例减小,EG与其他4个放牧强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委陵菜属比例增大,CK和LG之间差异显著(P<0.05);杂草类群减小,CK与LG、HG、EG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中禾本科类群、豆科类群和菊科类群的质量指数减小,委陵菜属和杂草类的质量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地上现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现存量与牧草的生长速率和采食量密切相关。牧草生长旺盛,草地现存量相对较高,随放牧期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动态,其季节高峰与牧草生长高峰同步;牧草生长缓慢,草地的现存量随放牧期的延长,呈现较低峰值的单峰型或下降的趋势,现存量较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及优势种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有显著的作用(P<0.05),重度放牧下的草群、大针茅和羊草的地上现存量明显低于放牧强度(P<0.01);而不同放牧强度对伴生种如柴胡、寸草苔、台草和糙隐子草地上现存量的作用则取决于牧草的生长速率;地上现存量过高对丛生型禾草大针茅翌年返青及春季的生长起阻碍作用,进而,影响草群的生长量;现存量太低,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群落的组成,会造成草地的退化和家畜冬季的牧草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昭苏马场设置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度放牧4个水平模拟放牧的测定,对针茅Stipa capillata的再生速度、再生草产量和再生速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时间的变化,针茅的再生速度、再生草产量和再生速率都在减小.再生期间和放牧强度对针茅的再生草产量和再生速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春季利用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中度放牧下针茅的再生速度最快,再生草量和再生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刘颖  王德利  王旭  巴雷  孙伟 《草业学报》2002,11(2):22-28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实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种群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草地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程度的放牧可增加禾草在群落中的比例,提高牧草质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密度有增大的趋势,植物多样性指数先增高后降低,即中度放牧下多样性指数最大,有利于多样性的维持,多样性增加又增强草地对放牧的缓冲力。植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通过对张掖市平山湖蒙古族乡草地、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入户调查,全乡有天然草地8.67万hm^2,可利用草地6.38万hm^2。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03万羊单位,实际存栏6.843万羊单位,超载4.813万羊单位,达237%。由于草地严重超载过牧,造成温性荒漠草地退化加剧,裸露草地数量增加,水土流失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必须通过调整优化畜群结构,使饲养牲畜公母比例由1∶1.4提高到1∶2.5-3.0,改变传统的全放牧饲养方式,加快畜群周转,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