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林业调查规划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林业生产基本上是由造林→育林→采伐利用→森林更新几个环节组成(天然林虽然不造林,但采伐利用后大多还是采取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年来,磴口县注重造林质量,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和实行谁造归谁的林业政策,充分调动了全县人民的造林积极性,使林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成为“三北”防护林带的重点营造县。十年来,该县按照总体规划,分年度实  相似文献   

3.
西畴县柏林公社在一九八○年造林中,贯彻“谁造谁有”的政策,实行“三包”造林合同制,将发挥山区林业优势和社员个人利益挂起钩来,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社共造林八千八百八十六亩。其中:造杉木五千五百七十亩,油茶一千八百一十亩,油桐一千亩,八角五百零六亩。柏林公社地处山区,有三个大队,一百零三个生产队,九千一百四十六人;耕地一万零四百四十亩,人均一亩一分;林地和宜林荒山(?)  相似文献   

4.
通辽县敖力布皋乡党委、乡政府,认真贯彻“谁造谁有”、“长期不变”的林业政策,大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鼓励群众向荒坨荒地进军,搞开发性生产,对林业抓得紧,抓得实。全乡各级领导干部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造林责任制,推动了全乡林业的发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实行“自育自造”。个人育一亩树苗,村里划给30至50亩荒  相似文献   

5.
刘峥 《中国林业》2008,(9):34-34
在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河南省灵宝市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林业生态建设。全市生态建设所涉及到的造林工程,全部落实了造林专业队(公司),统一进行招投标,实行合同化管理,确保造林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3万余亩。同时,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贯穿到林业生态建设之中,凡是新造林地,全部落实经营主体,明晰产权,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采取股份制、合作制、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多种经营方式,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利益分成”,鼓 励各种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全区林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稳定和完善了林业政策,坚持了“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的造林方针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群众造林归个人所有”的造林政策;调整了农村牧区林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金沙县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谁造谁有”、“中幼林可以折价转让”和“可以继承”的林业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全县出现了造林注意质量,管护抓得认真,造林成活率高的新局面。1985年共造林110418亩,其中,集中连片的速生丰产基地林16片、21543亩。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了全年11万亩的造林任务。去年9、10两月,省林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商洛地委、行署提出的“依山致富”方针和县“1356”农村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紧紧抓住长防林工程机遇,积极创建林业专业队伍,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上制定了《发展林业生产七条优惠政策》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八条意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林业政策,鼓励和支持集体与个人积极在山上投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林已经成为全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了发展非公有林步伐,按照,《森林法》和“谁造谁有、“谁投资谁收益的林业政策,引导国有集体、个体和社会一切力量植树造林,由过去部门办林业逐步成为全社会办林业,使林业成为全社会的公益性事业。非公有林在全区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全区个体造林有300万户左右,人数达到1500万人。造林总面积为3000多万亩,占全区有林地面积的25%。个体造林形成的蓄积量达到5500多万立方米,约占全区总蓄积量的20%。非公有林的主要林种是…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安庆市非公有制林业在林业“三定”以后,山林权属基本明晰,达到了“山有主,主有权;权有责,责有利”,群众造林育林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特别是1983年以后,中央和地方对发展林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再三强调“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从政策、法律上保护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规定承包到户的自留山、责任山,要限期造林绿化,逾期不造林的,收归集体经营或转租承包或处以“荒废金”等,这种既促进又制约的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一个以农民为主体,工人、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1.
库伦旗八五年造林30万亩,林业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林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旗委、旗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林、牧为主的生产方针,落实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鼓励群众放手承包造林,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沟的积极性,加快了造林步伐。春季造林22万亩中,个体造林就占19万多亩。涌现出一批承包造林五百至二千亩的户。很多人自筹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合浦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新造林机制等措施,为发展林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个体营造速生丰产林成为全县造林的新亮点,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据统计,从1998年至现在,全县营造桉树速生丰产林15万多亩,其中个体户营造9万多亩,占60%。自1998年起,合浦县为了加速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制定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把“政府造林”转变为“社会造林”,落实“谁投资,谁经营,谁得益”的造林绿化政策,采取租赁、承包土地,实行独资造林、合作造林、合股造林等经营模式,大力扶持个体林业经济,努力把造林推向多元化。二是县里专门出台个体户…  相似文献   

13.
我社位于山区,山多田少。过去,我们在发展林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单一抓粮,丢掉林业,造成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落后耕作制度,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势力则乘机大砍火畬,很多树被毁掉。二是单一造林,忽视“以短养长”,新造林地没有充分利用间种农作物,结果,发展林业不能巩固,形成了造林又毁林,年年造林不见林。三是造林“一阵风”,造后无影踪,每年只抓“正月栽木,二月栽竹”,春节前后  相似文献   

14.
艾克任木帕孜是岳普湖县色也克公社十二大队二小队社员,家有七口人,两个劳力,承包责任田24亩。1980年以来,他在党的“谁种谁有”的林业政策的感召下,决心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走“多种经营,勤劳致富”的道路。自1980年起,他开始改造荒滩,育苗栽树,先后两次拿出190元购买树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他一边造林,一边努力学习造林技术,坚持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初期实行林业“三定”之后,在平原农区,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林业生产责任制难于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导致林木权属不清,更没有法律文书来确定,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树随地走”、“谁栽谁有”。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土地调整等造成林木所有?..  相似文献   

16.
林业体制改革后,实行了谁造谁有、林权归已、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政策。这一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林业生产呈现出大好势头。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是:一、由过去的集体造林为主转变为以个人造林为主以后,给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大面积集中造林、以及造林中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了造林速度和成活率。二、林木作价到户以后,林权分散,为林木的管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
幼林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一样;把苗木栽到地里,能不能成活、生长,丰产、优质、还要靠以后每年进行抚育管护,因此,群众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有林无林在于造,活多活少在于管”充分说明了造林抚育保护的重要性。幼林抚育的目的:是在为幼林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使新造幼林易成活,长  相似文献   

18.
绿在我心中     
绿色丰碑永远鼓舞着我五十五生辰,巧众欢欣。群山耸翠彩缤纷。林茂粮丰仓廪实,富国强民。“起点”运筹新,上下同心。“三三”“两系”艾方兴。勇立潮头须备进,造福儿孙。[浪淘沙] 55年来,湖南林业事业经历了创业、调整、发展、巩固、再发展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代代三湘林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历程,是林业事业突飞猛进, 迅速发展的辉煌历程,是打造绿色丰碑的历程。早在林业初创时期,林业生产针对“人心思定”的状况,决策者及时制定了“谁造谁有”和积极扶持的方针政策,稳定和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荒山造林成为发展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贯彻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必须把为革命造林的积极性和科学造林的措施结合起来,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速度,以适应战备、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此,根据历年来造林经验制定社队群众实行科学造林基本措施如下:一、调查规划(一)种树要有规划、有计划地种。县、社、队都要根据《农业发展纲要》对林业的要求,层层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实现林业上《纲要》的标准是:绿化自然条件许可和人力可能经营范围内的荒山、荒地、荒滩。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每亩或每带、每行成活和保存株数不低于合理植树造林株数的百分之七十,而且分布均匀,预期可以成林成材。  相似文献   

20.
1986年以来,资源县县委、政府围绕林业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强管理机制,促进了林业的稳定发展。几年来全县共造林3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达42%,基本做到了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严重森林病虫害和乱砍滥伐。 1.增强林业意识,确定林业发展路子。我县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1980年被列为广西杉木生产基地县,但长期以来却没有把林业摆上重要位置,因而发展速度慢,成效比较差。县委、政府经过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了“统一规划,连片造林,统一指导,分户经营,专人管护”的林业发展路子,分工一名副书记和副县长抓林业,各乡(镇)、村也落实一名副职领导抓林业,从而使林业发展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