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晓流 《花木盆景》2004,(11):46-47
任何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而言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根的艺术也不例外。根艺创作的重点在于“活化”根材,赋予根材以新的艺术生命,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再逢春,展示出根艺作品所特有的自然美韵,意韵和神韵。  相似文献   

2.
深厚的自然美是根艺的独特之处,欣赏根艺作品,就是在看它的自然形态美得如何。好的根艺作品整体根材天然成型,具有较大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令人喜爱,耐看动人,且越看越韵味无穷。而这些自然成型的美,又大多集中表现在线条上,通过各种曲折的线条来表现一件件作品的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其神形兼备、古典高雅、风韵迷人。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我国根艺事业迅猛发展,参与人数之多,作品之繁盛均为空前。中国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根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技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近日,我们在探讨根艺发展的漫谈中,深深被有关资料介绍的北宋文坛名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根艺作品“木假山”所吸引,一致认为它的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思想意蕴深刻,收藏年代久远,实属罕见之精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根艺的不断发展,根艺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小型根艺与微型根艺的创作悄然兴起。其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材料来源广泛,其次是加工制作也较为容易,第三是创作的题材也很广泛。小型根艺与微型根艺的兴起笔,廖廖少许根枝,数个疤痕洞结,往往能蕴存更多的内涵,使观赏者玩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艺术种类,各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和规律性。具体揭示不同艺术种类的特点和规律性,熟悉和掌握它们的特长和局限性,对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均有重要意义。随着根艺事业的发展,目前根艺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表现手法及技法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由于对根艺的基本特点讨论还不充分,尚未达成共识,故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诸如命名之争、雕与不雕以及雕多雕少之争等等,迄今  相似文献   

6.
根艺,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是一门化腐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以笔的观点,根艺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型根艺”,一种是“雕刻型根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根艺虽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由于其创作素材的特殊要求,因而较其它姊妹艺术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一些。作为一名根艺爱好者,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缘于创作《还我绿洲》这件作品。  相似文献   

8.
根材的自然纹理及扭曲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现象,赋予了它独特的美感,但这种根材的自身还称不上艺术。只有人的慧眼去发现蕴藏在根材内的艺术生命,并通过自己的意识,施以种种艺术手段,才能成为一件根艺作品。浙江新昌县的俞柏青和俞钦梅便是长期从事根艺创作,并获得一定艺术造诣的根艺家,  相似文献   

9.
孙广远 《花木盆景》2000,(1A):108-108
根艺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发展.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肖文海 《花木盆景》2000,(11):52-53
枯木艺术是根艺创作领域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枯艺”的称谓尚有异议,但在根艺创作热的今天,“枯艺”的产生,对新世纪根艺发展前途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有百益而无一弊。“枯艺”呼声越来越高,除枯木艺术的提法对资源环境保护有利外,更因为“枯艺”所用材料——枯木所作的作品较传统的根艺作品材料更奇特,材质更坚硬细腻,色调更亮丽自然,给人的美感更强烈。  相似文献   

11.
王石 《花木盆景》2000,(1A):110-111
古今中外的绘画都以线条美来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根艺作品也不例外。根艺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主要通过根的线条来表现。研究线条和线条美.对指导根艺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艺的创作是多元的,它除了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之外,还有很大的兼容共性。根艺属于民间造型艺术的范畴,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都可以借鉴使用,如泥塑的造型、剪纸的构图、装饰画的夸张变形、木雕木刻的技艺技法等等都可以贯通使用。过去我们在根艺的“雕与不雕”上曾争沦不休,各持已见,这是对根艺的本体意识及其创作方法的多元化、兼容性缺乏认识的表现。由于单纯的偏见,至使其局限于单一化的偏颇之中。  相似文献   

13.
根艺是我国一门传统的民族艺术,根艺有两大种类,即观赏型和实用型。根书属观赏型之一,是根艺领域中的一个支流。根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靠拼接或编扭而成的,另一种则是用完整的根材创作出来的(如右图)。本文所指的是后者,前者取材广泛,只要根须像偏旁部首或其形状具书法中运笔技法并富抑扬顿挫之感即可取之,  相似文献   

14.
孙跃 《花木盆景》2003,(4):47-47
根艺源于自然,根艺创作既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也是一种从创作中寻找乐趣、陶冶情操的过程。就根艺创作而论,乐趣在于从原材的选择到制作定型的过程中,感受那些根艺作品自然优美、线条流畅多变、纹理清晰、形象传神、造型古朴典雅的特点,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从而达到创作艺术与乐趣的共同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冲 《花木盆景》2000,(7):52-53
如何提高根艺创作水平,题材是个基本问题。笔者常常这样思索,为什么根艺创作总是停留在从自然中单纯地寻找对象?为什么根艺创作不能表现重大题材?任何艺术,题材的多样性,题材的厚重感,永远是艺术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这门艺术兴旺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雕,又叫树根艺术(根艺),是我国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天成,求其种韵,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17.
董尚惠 《花木盆景》2000,(1A):105-106
《花木盆景》和《中国花卉盆景》开辟了“根的艺术”、“根艺天地”栏目。成为广大根艺爱好者的论坛。起着交流经验、开阔视野、传播技艺、增进知识、通达信息等作用。特别通过“笔会”形式,使人们了解到:根艺在全世界艺术领域里。也是一株盛开的鲜花,她娇妍欲滴。芳香四溢,可爱可亲。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在2000年首期上登载了彭春生、明军二位先生的署名文章《根艺发展的困惑与出路》,明确提出了“枯木艺术”的新概念,对根艺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颜友山 《花木盆景》2000,(1A):113-114
数千年的艺术史证明.“任何没有成功的理论作指导的艺术都将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是一条艺术发展的规律。回顾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乃至近代根艺的发展史.更具体地说明了理论对于一门艺术创作发展之必要.它们是血肉相连.互为因果的。没有该艺术就不可能产生该艺术的理论.而没有该艺术的理论作指导.该艺术亦难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使根艺有所发展.就必须建立起根艺的理论体系,现以个人感受发表管窥之见.供根艺界同好研讨。  相似文献   

20.
根书是根的艺术,书法是笔墨艺术,根书是根艺与书法相结合后所产生的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所以,对一个根书创作者来说,他必须同时具备根艺与书法的基础,否则将无法步入根书之门。举个例子:本人是教师,同时也从事根书创作,平时有不少学生拿着一条很是平常的分叉状根材问:“老师,这条根能做成个“人”字吗?”答:“完全可以,但这样的根太平淡、太无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