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登绚 《甘肃农业》2006,(1):208-209
白粉病是陇东旱塬区日光温室栽培黄瓜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温室内温度高、湿度适宜,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栽培后期白粉病株发病率达65%~100%,叶发病率为50%~70%,病指为15.8~40。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碴,控制白粉病。发生危害,应用安全、高效、低残留杀菌剂及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减少用药次数,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蔬菜。  相似文献   

2.
李登绚 《甘肃农业》2005,(11):208-208
白粉病是陇东旱塬区日光温室栽培黄瓜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温室内温度高、湿度适宜,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栽培后期白粉病株发病率达65~100%,叶发病率为50~70%,病指为15.8~40。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控制白粉病发生危害,应用安全、高效、低残留杀菌剂及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减少用药次数,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蔬菜。一、危害症状一般在植株生长中、后期为害较重,常造成茎、叶枯死。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及叶柄,而瓜果则较少染病。发病初期在叶表面上出现白色近圆…  相似文献   

3.
黄瓜是天水市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近些年来由于推广的部分品种商品性差,抗病能力弱,黄瓜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疫病及白粉虱等病虫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冬春季节,由于设施内空气湿度大,病虫害发生特别严重,严重影响了黄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天水市的保护地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瓜枯萎病是我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黄瓜种植轮作年限大大缩短,枯萎病发生逐年加重。2005年全区春黄瓜种植面积240亩,因受5月份多雨寡日气候的影响,大田黄瓜枯萎病普遍发生,发病率一般达3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害,针对枯萎病大发生原因,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冬季由于气温低,光照时间短,黄瓜生长又需要较高的温度,在冬季日光温室种植黄瓜时,为了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其放风时间相对较短,日光温室中的湿度增大,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危害也较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一旦发生危害,可造成黄瓜叶片上产生水浸状的斑点,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和面积,当病害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整片叶片的枯死。因此,如何防治好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保证黄瓜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  相似文献   

6.
平泉县目光温室黄瓜种植面积常年在1.2万亩左右,近几年来,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多,枯萎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2007年调查,有30%的棚室发病率在6%以上,有14%的棚室发病率在10%以上。2007年冬我们开始了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防治目光温室黄瓜枯萎病应用试验,效果良好,且应用年限越多效果越好,黄瓜枯萎病发病率由原来最高10%以上降到0.1%以下。现在,全县日光温室黄瓜生产90%以上都应用了此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黄瓜枯萎病,这几年无论是室内黄瓜栽培还是露天黄瓜种植,大都采取嫁接的办法,即用黑子南瓜或南砧1号为砧木,以优良黄瓜品种作接穗栽培嫁接荫,通过采取嫁接方式栽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可达99%以上。可最近有不少瓜代反映,今年他们采取嫁接的黄瓜也发生了枯萎病,许多黄瓜大棚发病率在10%~30%,个别达到50%。  相似文献   

8.
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富 《吉林农业》2011,(12):127-127
黄瓜是日光温室生产中重要的喜温果菜,栽培面积大,几乎占到日光温室生产面积的十分之一,并且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在我国北方地区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本文介绍了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蔬菜,其种植面积约,与日光温室蔬菜面积的50%。由于日光温室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及常年种植蔬菜作物,为病虫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场所及充足的食料。加之,反季节栽培环境条件难以满足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黄瓜长势比较弱,抗病性及病菌危害后自然恢复能力低,一般危害造成产量损失达25%以上。因此,积极推广日光温室黄瓜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对改变目前黄瓜病虫防治技术现状,确保日光温室黄瓜优质高产,实现无公害黄瓜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瓜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蔬菜,其种植面积约占日光温室蔬菜面积的50%。由于日光温室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及常年种植蔬菜作物,为病虫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场所及充足的食料。加之,反季节栽培环境条件难以满足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黄瓜长势比较弱,抗病性及病菌危害后自然恢复能力低,一般危害造成产量损失达25%以上。因此,积极推广日光温室黄瓜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对改变目前黄瓜病虫防治技术现状,确保日光温室黄瓜优质高产,实现无公害黄瓜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中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在日光温室中栽培极易发生霜霉病,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摸清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991~1992年进行了本研究.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为日光温室嫁接黄瓜(砧木为云南黑籽南瓜,接穗为长春密刺).温室结构为大连瓦房店琴弦式日光温室.黄瓜种植净面积0.4亩.温湿度测试采用水银干湿温度计及气象台用的最高最低温度表.观察时间为6时、14时、20时.病害调查为定点调查,按温室东西走向设三点求平均数.2.试验设计(1)地膜覆盖栽培:采取种植畦,畦沟全  相似文献   

12.
发生与危害: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发展迅速,由于连年重茬种植,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蔬菜主产区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的总发病率高达67.6%,总病株率接近50%,4年以上以黄瓜、番茄等易感寄主为主要栽培模式的老棚的发病率接近95%,病株率为66%。保护地蔬菜一旦发生线虫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绝产.损失惨重,严重制约了当前保护地蔬菜的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又称蔫萎病、蔓割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的一种维管束病害,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收。特别是温室、塑料大棚中栽培的黄瓜,由于连茬种植,轮作困难,发病更重,严重威胁着黄瓜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滨州市连作大棚黄瓜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黄瓜根结线虫病发展蔓延速度较快.黄瓜死苗率不断增加.从而造成黄瓜严重减产.品质降低.已经严重影响了黄瓜生产。据2005年调查,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生棚室死苗率一般在20%~50%.最严重的毁棚绝收。  相似文献   

15.
黄瓜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蔬菜,约有一半的种植是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由于日光温室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及长年种植蔬菜作物,为病菌提供了稳定雕栖息场所及充足的食料条件。同时,冬季反季节栽培环境条件难以满足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黄瓜长势比较差,抗病能力低。对各种病害菜农仍采用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手段,一般每亩使用农药0.5-3千克,高者达5千克以上,结果在消灭病害的同时,又使黄瓜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甘肃农业》2011,(10):87-88
黄瓜因色、香、味俱佳而成为人们日常主要消费的蔬菜之一,素有瓜菜之王的美誉,在蔬菜生产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等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黄瓜的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但在日常生产中,日光温室栽培黄瓜存在较多的影响减产和降低品质的因素,如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加重等,因此为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日光温室栽培及管理体系。临洮县作为甘肃省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黄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日光温室栽培体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较多成熟的经验,逐步形成了黄瓜高产、优质的栽培方式和基本理论。笔者主要从适宜当地的品种、育苗技术要求、嫁接苗生产技术、栽培场地的整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助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尤以日光温室黄瓜为最多。但是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障碍因素,发病率达30-50%,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5-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在华北地区播种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至转年五六月份拉秧,收获期为150~200天,整个生育期长达8个月以上。这一茬口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大,技术难度最大,也是收益最大的茬口,黄瓜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5万千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215-216
黄瓜是高效日光温室蔬菜主栽作物之一,是反季节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品种,主要介绍了黄瓜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为菜农种植黄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瓜是人们喜爱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年来北票市日光温室面积已扩大到10万亩,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温室内湿度大、温度高,黄瓜病害也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黄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经济损失,正确识别诊断黄瓜的病害,采取得力措施,防治其病害是提高黄瓜产量,增加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