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正> 中型新对虾 Metapenaeus intermedius(Kishinouye)和布氏新对虾 M.burkenroa-di Kubo 为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经济虾类。中型新对虾一般体长10~14厘米、体重25~50克,大个体达16厘米、重60克;布氏新对虾体长5~7厘米,体重3~4克,大者9厘米、重8克左右。上述两种新对虾在海水中生长发育,它们的仔虾能否经过人工过淡处理后达到“海虾淡养”之目的,是我们进行仔虾淡化试验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独角新对虾俗称砂虾,体色运明,常带淡褐色砂粒斑点,在天然水域中成虾个体长在9—13厘米。体重为10—15克/尾。商品虾重量为每斤30—50尾比常见的淡水青虾个体大3—5倍。该虾是福建省沿海地区传统的稻田养殖品种。由于对虾壳薄体肥、肉嫩味美,故是优质的食用虾,深受当地的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4.
彭德民 《海洋渔业》1988,10(3):120-121
<正> 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亦称拟独角新对虾,俗称砂虾、泥虾、土虾,我国东南沿海和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之东西岸及西巴基斯坦沿海等均有分布。也是商品虾类之一。一般体长9.5~13厘米,体重13~35克,它在福建沿海繁殖季节是5~9月。据有关资料报道,印度曾于1974年进行人工繁殖,并有实验规模的养殖,在国内有关人工育苗及其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 De Haan),由于它体形与斑节对虾较相似,故在雷州半岛西部沿海的渔农群众常误称为斑节对虾。本种分布于我国南海、北部湾,资源较丰富,尤以雷州半岛西部的产量最多,主要栖息水深为20—50米、底质为泥沙或沙泥的海区。性情温和、感觉迟钝,群体分散。产卵期为3—6月。它是对虾属中个体较大者,体长一般为150—210毫米、体重为60—130克,在虾池中收捕的最大个体体长240毫米、体重达300克(而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的体长一般为130—180毫米、体重为40—80克)。目前市场上的销价高于墨吉对虾和长毛对虾。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简况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濑户内海在70年代初期,对虾产量仅为466吨,尔后通过每年向海湾投放虾苗1-1.5亿尾,到1975年使对虾产量上升到1230吨.我国渤海湾在80年代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把体长3厘米的虾苗放流入海,经70天左右可以生长到16厘米,回捕率达10%以上,据推算每放流工万尾虾苗,可增产对虾35公斤,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掖县防潮堤管理局承担的罗非鱼与东方对虾混养技术研究,于1986年10月5日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这个管理局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在面积各为3亩的4个试验池内,获得平均亩产罗非鱼成鱼106.3公斤,个体重220.5克,鱼种52.9公斤;对虾84.1公斤,个体长13.45厘米的好成绩。较单养对虾的对照地经济效益提高24.16%。  相似文献   

8.
飞跃发展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喜欢栖息于水草、藻类繁茂的场所,因此在我国的广东、台湾两省称之为“草虾”;日本人叫它“牛虾”;是对虾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雌虾体长可达30厘米,体重逾250克。体表有棕色和暗绿色相间的横斑,腹肢基部外侧呈鲜黄色。国内自然分布,以海南岛和台湾沿海较为多见;是人工养殖虾类的优良品种之一。台湾养虾的企业化,约仅有十年历史;但是斑节对虾养殖却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渔民在靠海岸的沙质壤上建塭,实行遮目鱼、斑节对虾和独角新对虾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以茂名市的渔业资源为基础,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广东茂名重要海虾品种斑节对虾进行无水低温长途运输初步探究,实验结果可为斑节对虾无水保活长途运输的进一步探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用虾斑节对虾从市场购买,购买时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的个体(避免购买软壳虾或正蜕壳的对虾)作为实验用虾。斑节对虾平均体长(13.5±0.5)厘米,平均体重(31.5±1.5)克。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以来,大连市盐务管理局利用复州湾盐场对虾育苗设施,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成功,共育出1~2.5厘米的稚蟹20,500只.在育苗成功的基础上,他们又利用室内虾苗培育池和室外小水面进行试养。室内试养在二个池子里进行,室外试养水面3.6亩,于8月中旬投苗,到10月下旬共收捕商品蟹430只,平均甲幅宽11厘米,平均体重125克,最大个体甲幅宽13厘米,体重150克。  相似文献   

11.
<正>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应激反应往往是导致虾病暴发的重要诱因,养殖者须增强应激防控意识,强化应激防控措施。2014年4月开始,我们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利捷水产养殖基地,开展利用黄河水配兑地热深井水设施养殖凡纳滨对虾研究,12月经专家测产验收,对虾单茬单池平均产量144.9千克,折合6.59千克/米2,平均体长11.7厘米,平均体重19.22克/尾,2015年3月该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刀额新对虾养殖技术一、对虾良种—沙虾刀额新对虾,俗称沙虾或独角新对虾,是适宜于海、淡水养殖的对虾良种。具有壳薄体肥、肉嫩味美、离水存活时间长、活体运输方便等特点,个体虽比长毛对虾小些,但肉质胜过其它对虾,是一种出口创汇新品种。沙虾生命力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8日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潍坊地区水产研究所在地区海水养殖场,从外地引进人工繁殖的对虾苗370万尾,经过20余天的精心饲养,从平均个体1厘米左右养至3厘米以上,打开培育池闸门,把所有健壮的虾苗全部放入渤海菜州湾。这在我国是首次进行对虾增殖放流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1993年以前河北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是中国对虾,养殖面积最高年份达到30万亩,养殖产量近4.7万吨,全省平均亩产155千克,平均规格11.5厘米/只,平均亩效益800元,这三项指标均列全国前茅。1994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对虾养殖处于低潮期,全省中国对虾养殖面积萎缩到不足10万亩,总产量1500吨,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15.
浅谈短沟对虾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 de haan),俗称花脚虾、黑节虾,台湾称熊虾。体有浓淡相间的棕色斑纹,附肢紫红色,额角侧沟只到头胸甲中部。这种虾性情温和、感觉迟钝、群体分散,是对虾属中个体较大者,体长一般为15~21厘米,体重60~130克。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命力强,生长快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去年,对虾发生流行性病害,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  相似文献   

16.
对虾是我国重要出口水产品,对虾资源作为渤海重点保护对象是必要的。捕捞生产由春捕改为秋捕也是为保护对虾资源,提高产量,掌握对虾资源主动权而修定的。但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一项方针政策的修订,开始总不会十全十美,需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今就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意见: 一、对虾流网的开捕期问题 1.关于什么时间对虾流网的开捕期适当问题。多年来意见不一,根据历年渤海秋汛雌性对虾生长速度看,体长达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冬季,我们把一块废旧盐田改成为一个8亩的精养虾塘,1987年养殖对虾,产量达3283公斤,平均亩产410.4公斤,对虾平均规格为12.95厘米,全部达到12厘米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水产学院采用食物天然成份的植酸与维生素E为保护剂,将新鲜对虾浸渍在PA和VE水溶液中,经速冻后在-18℃贮藏,使有头对虾可保藏6个月以上不变质,达到防黑、保鲜此特效。经卫生防疫及商检部门检测,其感观和理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此法,1吨18厘米以上的对虾比加工成0.62吨的去头对虾,可多创汇4000美元;平均长12厘米的对虾,每吨可多创汇25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在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利用浓缩海水配兑淡水的封闭养殖模式,养殖中国对虾面积5.2万平方米,投放虾苗660万尾,8月20日-9月28日对虾,总产量38940千克,平均单产中国对虾7488千克/万平方米,其中最高单产量1.68千克/平方米,创辽宁省对虾养殖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县承担了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赣榆对虾、梭子蟹混养标准化示范,2004年度实施标准化养殖面积达2万亩,收获三疣梭子蟹2206吨,中国对虾1138吨,平均亩产梭子蟹110.3千克,对虾56.9千克。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