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区位优势 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靠前一步管理。加大政府的推动作用 永兴乡是礼县苹果的主产区,群众对苹果的认识明确到位。全乡8.47万亩的耕地还有2万亩未栽植苹果。为此乡党委、乡政府会同县园艺部门、果农协会和种植大户以及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在全乡范围内,举办培训班、散发传单、实地指导、并带领部分果农、干部,到天水麦积区、陕西杨陵考察学习。并在重点村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引导广大群众退粮还苹果。近两年,在捷地、赵坪、蒙张、龙槐等5村实施以文家村为示范基地的老果园改造3000亩;在露家沟流域、北山流域、杜河沟流域、回龙山流域栽植澳洲青苹果4.06万亩。为整乡覆盖苹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在全国提倡苹果“早、密、丰”栽培的生产背景下,天水市秦城区在太京镇田家庄村、西口镇六十铺村等藉河川道地区建立了红富士矮砧密植园1900多亩,株行距为1.5×4米,亩栽植密度达111株。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仍延用传统稀植园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下部多主枝,同层纵横交叉的上强、外强的树形结构,导致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树冠郁闭,产量低,质量差。据调查,目前这两处果园平均亩产1000~1500公斤,一、二级果率仅为30%~40%,等外、劣质、残次果率高达50%以上,亩收入不足800元。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现结合全市密植园改造…  相似文献   

3.
果园生草是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果树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国外是一项早已普及的果园管理技术。伊犁半干旱逆温缓坡地带的果园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清耕除草,使果树行间、株间土壤裸露,造成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对果园生态、果品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为了改变果园耕作制度,提高果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把果园生草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向全国推广,其中白三叶草为主导草种。  相似文献   

4.
张超 《内蒙古林业》2007,(11):48-48
通辽市现有经济林293.6万亩,占全市森林而积的15%,其中,干果类254.8万亩,主要有山杏、大扁杏,年产量553万公斤;水果类38.5万亩,主要有苹果、梨、李子、杏、食用葡萄等,年产水果1.7万公斤;木本药材类0.3万亩,主要有枸杞、麻黄,干果主要以野生山杏采集为主,水果大部分为零星或小舰模的家庭果园种植。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温带落叶果树栽培区域北限的边缘,其海拔、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全市2万公顷苹果园,绝大多数分布在荒山、山地,无灌溉条件,同时又受辽西干旱区的影响,导致十年九旱,一年两旱,严重制约着苹果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果品产量和质量低,不能发挥出山区发展果树的生态优势。为探索以保水为中心的旱作栽培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苹果园,笔者于2006年至2008年进行了果园覆草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苹果园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老苹果园的高效更新提供参考依据,以改造前后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改造前后果园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苹果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改造后苹果园的多数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以及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果实中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优(高)于改造前果园;与改造前的果园相比,改造后苹果园中20~40 cm深土层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3.91%、15.78%、9.35%和33.5%;苹果的单果质量和果实中总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增加了8.07%、11.6%、17.65%和11.35%。  相似文献   

7.
果园覆草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张掖市林果业研究所苹果梨园内进行的果园覆草节水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覆草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不同深度土层以0~2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为10.4%,说明覆草能抑制表面蒸发;覆草能促进苹果梨树体生长,明显提高果实品质,使大果率增加25%,平均单果重增加12.1%。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怀柔区正式启动"都市型高效现代果园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庙城、桥梓2个镇4个行政村,总投资1528.2万元。都市型高效现代果园建设项目总规模800亩。其中新建高效现代化果园400亩,低效园高产、高效、现代化改造400亩。项目在原有低效园升级改造的同时,新建高标准采摘示范园。在技术上,推广应用生物动力有机和独干  相似文献   

9.
果园树下管理琢平加强果园的施肥、灌水和土壤改良,是实现果树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一、土壤管理(一)深翻改土。在土层较薄的砂荒戈壁或地下有粘板、砂砾的果园,要深翻并掺施大量有机质肥料,改良土壤,这项工作最好在建园前进行,生荒地一年四季皆可进行。已栽树的果...  相似文献   

10.
果园发展的新趋势——果园生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欧美、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与其它土壤管理方法相比,果园实施生草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推广果园生草,特别是那些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的果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意义。实施果园生草也是生产绿色果品和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我国果树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果园生草势在必行,果园生草的大面积推广实施必将把我国果园土壤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苹果等果园进行4年的覆草研究,发现果园覆草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39%,每立方厘米降低容重0.56克,提高土壤孔隙度24.7%,提高果树光合效率近一倍。因而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武陟县北郭乡原岗村第二村民组,有个30多亩的苹果园。主栽品种为金冠和国光。1983年以来,他们狠抓果园科学管理,使果园亩产连年超过4000公斤,株产300公斤。村民原坷垃的一亩苹果园,连续三年亩产超万斤,被誉为“苹果大王”。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设百万亩优质果园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文/马克宽图/王晓雷建设百万亩优质果园工程,涉及到生产、经营、销售、加工等许多环节,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必须妥善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发展以红色为主的适销品种,以优取胜优质果园建设以销售效益为目标。品种适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地果园缺水干旱,在雨季施用土壤吸水剂,对其吸附保持雨水、减轻旱季缺水、促进果树生长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地果园施用土壤吸水剂,能使旱季土壤含水量相对提高12%。由于旱季土壤水分提高,对促进果树生长、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果园防护林结构及其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防护林结构及其营造技术任宝君,李玉华(建平县万寿镇果蚕站122400)(建平县叶柏寿镇果树站)辽西北地区是苹果栽培区的边缘,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春季多干旱、风大,果树授粉条件差,无霜期短,形成了果树栽培的不利条件。果园设置防护林对上述不利因素会得...  相似文献   

16.
隆化县位于承德北部,目前保存的苹果梨园树龄多为30~40a生,由于这些老园的苹果梨树,树体衰老,加之果园管理比较粗放,从而导致病害虫害发生比较重,许多苹果梨园被毁,使全县苹果梨果品质量和产量明显下降,为了巩固隆化县苹果梨的栽培面积,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对苹果梨低产老果园进行更新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于1998年选择本县隆化镇超梁沟村侯家沟苹果梨低产老果园进行更新改造试验.  相似文献   

17.
栽果树富了“八里沟沿”赵志远平陆县杜马乡杜村第三居民组,33户,118口人,散居在村西沟的“八里沟沿”上,总耕地面积318亩,人均2.7亩,其中果园121亩,占总耕地的37.7%。杜村是平陆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居住在“八里沟沿”的第三居民组,在杜村是栽...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的金冠、红彤彤的红富士、甜中带酸的国光,洋味十足的嗄拉……琳琅满目的苹果熟了。市区县林业部门开放京郊100个果园任您采摘。采摘游既能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又能贴近自然,享受劳动的乐趣,近几年来越来越红火。苹果是北京市郊区果树主栽品种,全市有苹果面积47万亩,1998年苹果产量达16-3万吨。苹果在全市各区县都有栽培,栽培品种在100个以上。京郊昌平区进入10月以来,陆续开放20余家果园。崔村镇大辛峰村生产的“新风”牌富士苹果不仅是京郊首批注册的果品,还在全国果品展示中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相似文献   

19.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宁城县巴林果园合作.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经过20余年的选择培育。从万株杂种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抗寒优质苹果新品种。2002年,辽中县引进寒富苹果苗木1000株。分别在辽中镇的回民村、勾家屯等村进行试栽。2005-2007年以来又在六间房、牛心坨、养士卜等乡镇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目前,全县栽植面积近万亩.果树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孟津县拱水乡上院村现有家庭小果园一千多亩。为了给种果户提供管理、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村委会于一九八六年三月成立了苹果树管理技术协会,由村党支书杜干子兼会长,农民果树技术员杜万春,杜万贵任副会长。上院村地处丘岭区,耕地面积4348亩。该村群众有栽植苹果的习惯和经验。为发挥优势,引导农民劳动致富。村委会通过调查研究,规划出种粮产量低、耕作不方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