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进行了水稻苗床调理剂(Ⅱ型)育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水稻苗床调理剂(Ⅱ型)育苗效果较好,秧苗百株干重比常规育苗和不施用育苗剂处理分别重6.3%、120.8%。  相似文献   

2.
施地佳有机生物调理剂对烤烟产量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等烟较常规种植不施用调理剂对照增产187.5kg/hm2,产值高7 297.8元/hm2,均价高1.46元/kg。说明施用施地佳有机生物调理剂有利于增加烟株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田间青枯病、黑胫病等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施用施地佳有机生物土壤调理剂地块烟株病害的感染程度大大低于常规对照地块,尤其是以青枯病为主的根茎类病害较为明显。说明通过施用施地佳大大降低了田间土传病害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镉污染,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已经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选取一种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新型生物调理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其对土壤镉活性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调理剂中富里酸和溶解性有机物质(DOM)含量高达129.65和202.4 g/L,且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其中以芽孢八叠球菌属为主。生物调理剂加入到土壤后的前4周,土壤中水溶态及有效态镉含量随生物调理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到第6周时低生物调理剂用量下(1%~2%)水溶态及有效镉含量升高,而高生物调理剂用量(6%~10%)水溶态及有效态镉含量下降,且形态分析表明高生物调理剂用量促进Cd向弱活性态转化。生物调理剂从土壤pH值、Eh值、DOM 3方面影响土壤水溶态及有效态镉含量,研究结果为生物调理剂在农田镉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施用量无机、有机土壤调理剂B和A对雷竹林地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土壤调理剂合适施用量,为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改良、合理施肥、缓解土壤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不施调理剂对照相比,无机调理剂A处理土壤pH提高了2.05~2.42个单位,有机无机调理剂B处理土壤pH提高了2.28~2.32个单位;而无机调理剂A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7.72%~24.09%,有机无机调理剂B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1.28%~44.54%;无机调理剂A处理的雷笋增产22.25%~27.66%,有机无机调理剂B处理的雷笋增产23.82%~29.14%。此外,每667 m2施无机土壤调理剂A 200 kg、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剂B 2.4 t可以作为雷竹林地酸化土壤改良的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调理剂对生物沥浸污泥堆肥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稻壳、麦糠和菇渣与稻壳混合物作为有机调理剂,进行生物沥浸污泥条垛式堆肥,研究不同调理剂对堆肥效果及氨气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以麦糠作为调理剂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阶段(>50 ℃)持续时间,加快有机物和粗纤维的降解,堆肥产品种子发芽指数(GI)超过90%,麦糠促进了生物沥浸污泥堆肥快速腐熟。随着堆肥的进行,添加混合调理剂的处理减少了氨气挥发,累计氨气挥发量仅为麦糠处理的31%,是稻壳处理的54%;堆肥产品总氮含量较堆肥前增加23.6%,高于稻壳和麦糠处理。分析表明,菇渣较大的内部面积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氨气吸附能力,达到吸附饱和后,总氮含量可达干重的5.1%.菇渣是降低生物沥浸污泥堆肥氨气挥发、减少氮素损失的优良有机调理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张掖市露地娃娃菜1年3茬“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料+尾菜堆沤还田”优化施肥栽培技术,包括施肥模式及要求、尾菜堆沤技术要求、种植模式及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张掖市露地娃娃菜1年3茬“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料+尾菜堆沤还田”优化施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效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并解决设施障碍土壤的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方法]将醋糟和菇渣生物基质按体积3:1混合形成土壤基质调理剂,施用390 m3/hm2与耕作层土壤混匀后,种植小白菜和生菜.[结果]土壤基质调理剂使用后种植小白菜和生菜的土壤pH分别增加提高0.34和0.23,EC分别降低0.68和0.42 mS/cm,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3.25和5.43 g/kg,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9和1.99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2.81和102.21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8.03和123.63 mg/kg.基质调理剂有效地缓解了设施障碍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且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与对照相比,种植小白菜和生菜分别增产5.49%和19.35%.[结论]醋糟和菇渣生物基质调理剂(3:1体积比混合)可改良障碍土壤、显著促进叶菜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处理对番茄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剂及土壤调理剂各处理都对番茄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混合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影响最大。生物菌剂及土壤调理剂处理均提高番茄的坐果率,其中以淡紫拟青霉处理的坐果率为最高。生物菌剂及土壤调理剂各处理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作用,特别是在秋番茄生育前期,"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处理可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生物菌剂及土壤调理剂各处理均可使根结线虫的根结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显著增强,其中以"EM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混合处理的根结指数为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淡紫拟青霉处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产脉络宁的废渣、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饲养蚯蚓,从而得到蚯蚓粪。在蚯蚓粪中加入其他辅料、生物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制成西瓜育苗基质和生物有机肥,将其应用于西瓜育苗和栽培,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自制西瓜育苗基质和施用蚯蚓粪有机肥后,西瓜秧苗健壮,枯萎病发病率降低,防效大幅提升,西瓜含糖量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水稻上进行BRA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对调节土壤Ph值以及解磷释钾和加速有机物质矿化有效果,试验后检测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磷以及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均比试验前有较大幅度提高;使用BRA土壤调理剂能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结果分析,比对照增加产量1308kg/hm2,增产效果极显著。试验表明BRA土壤调理剂符合有机无公害农业发展趋势,在水稻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减轻和控制黄瓜苗期根部病害的发生,以黄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为防治对象,进行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KC1、KC6和KC20对黄瓜苗期根部3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将3种生防菌制成混合的粉剂,保存13个月后有效含量低保持在较高水平;生防菌剂使用剂量在10g·m-2对黄瓜苗期根部病害防治效果最佳达到64.12%。  相似文献   

12.
沿淮地区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晚播麦的发育特性,结合沿淮麦区的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播种要求、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针对沿淮地区晚播麦提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油菜收获后的水稻免耕直播田使用不同除草剂控制杂草的发生,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对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千金子等杂草的总体株防效和总体鲜重防效分别达到85.05%以上和95.17%以上.每hm2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每hm2产量两优培九除草处理较不除草处理高51.2%.该技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是一项可行的、值得推广的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旨在获得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粳稻水稻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6‰中度盐碱地大田耕平地、灌排水、浸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最佳模式进行交叉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定了生育期120天的优质水稻种质质量及浸种技术、春季深翻耕平地技术要求,规定了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对灌排水、地下害虫防治、草害防治、病害防治、施肥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了蜡熟末期、晚熟初期的适时收获标准,规定了水稻脱粒、运输及仓储要求。该技术规程,无需泡田,节约用水量达50%;晚播将灌浆期控制在9月中旬,有效地防止鸟害;适时收获,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应用直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近两年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技术进行的试验和调查,表明母本直播能省工节本,并对母本直播的关键技术,如匀苗齐苗,防治草害和防止倒伏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实施直播稻生产的丰产性,研究该区域实施水稻直播所适用的除草、抗倒等技术。[方法]用该区域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万优481、杨粳508和丰优香占)作材料,分别在甘宁镇冠丰村及龙沙镇岩口村开展直播试验,通过施肥控制、田间水浆管理、除草剂施用等方法,综合防治田间杂草。[结果]试验产量变幅为8 446.5~9 423.0 kg/hm~2,均较常年当地生产水平高,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万优481(为9 423.0 kg/hm~2),其次是深两优5814(为9 264.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丰优香占(为8 446.5 kg/hm~2)。全生育期变幅为138~155 d,其中,万优481最短(为138 d),深两优5814最长(为155 d);株高变幅为125.6~132.3 cm,其中丰优香占最高(为132.3 cm),杨粳508最矮(为125.6 cm)。甘宁镇冠丰村试验点,田间有少量稗草未除尽,无其他杂草危害;龙沙镇岩口村试点,有少量稗草及其他杂草危害。所有参试组合均未发生倒伏。[结论]在试验区域进行水稻直播,具有获得高产的潜力。在杂草防治方面,利用两"封"一"杀"除草模式,基本能控制住田间杂草生长。通过田间肥水管理等,建立较好的根系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18.
直播稻田杂草稻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杂草稻的发生情况,选择了4种除草剂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方法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农药明显抑制水稻发芽、出苗,易造成田间缺苗,对水稻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各药剂对杂草稻的防治不够理想,但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是Ronw(复配剂)和丙草胺对杂草稻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建议大田生产上采取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可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夏播小麦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丘陵旱地种植,可以充分利用七、八、九月雨水多、温度高、光照足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发挥天时地利的优势;为改变我省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探索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目前可利用适合夏播的小麦品种不多,主要的是夏麦1号(青春13×墨巴66)与晋春3号即忻春矮2号(咸农39×墨巴66),播种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在平遥夏播小麦684,4亩,平均亩产153斤;最高亩产521斤。1982年在榆次县扩大面积1389亩,平均亩产190斤;最高亩产达到531,5斤。 1981年在榆次县选用13个品种(系),1982年选用12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与区域试验。结果产量较高超过对照的有:伊尼亚×44,3696,80-1和7064等,主要增产原因是每亩穗数较多超过23万;每穗有20粒左右,千粒重达到40克以上。因为亩穗数增加,叶面积系数也相应大幅度增加,这样,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同化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为获得高产奠定物质基础。多穗形品种的穗数增多,与产量提高密切相关。保苗增穗的主要途径有三:(1)窄行匀播,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2)种子处理,增强抗性;确保总茎数。(3)提高分蘖力,促进增加成穗数。单靠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来提高夏播小麦产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培育多穗型品种可能是主要方向。在多穗型的基础上,再选择大粒品种也是夏播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产量结构的设计是:每亩20——25万穗,每穗20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就可达到3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20.
洪泽县直播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原因在于品种感病、高温高湿天气、栽培措施利于发病及防治技术不到位等。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改善直播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并及早用药进行保护,如24%噻呋酰胺SC 300 ml/hm^2、6%井冈·蛇床素WP 900 g/hm^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