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出生后仔猪血糖急剧下降,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低血糖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出生后1-4d的仔猪,发病快,自然死亡率高,其特征是血糖含量比同龄健康仔猪低得多。  相似文献   

2.
衡德茂 《当代农业》2014,(18):42-43
仔猪腹泻是指4月龄内的小猪,尤其是哺乳仔猪及其刚断奶仔猪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在仔猪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据报道,30公斤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可达46.5%,死亡率10.3%;冬季发病率可达69.9%,死亡率可达19.6%。腹泻造成的危害很大,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仔猪腹泻最大威胁是损伤仔猪肠道导致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生"僵猪"。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3日龄、7~14日龄和保育猪。产房仔猪最易发生腹泻,发病后死亡率最高。仔猪死亡率与腹泻发生年龄成反比,与持续时间成正比。60%以上死亡发生在产后第1周内,第2周的死亡率降到10.5%,第3周降至1.3%。  相似文献   

4.
岩理 《农民致富之友》2014,(16):254-255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仔猪肠道疾病,是养猪业上常见多发的一种一类传染病。以初生仔猪排出黄白色稀粪或急性死亡为特征。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多呈急性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紧随10-30日龄的仔猪主要发生仔猪白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仔猪断奶窝重和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显然,要搞好仔猪黄白痢的防治,必须弄清仔猪黄白痢的病源、病因、发病流行及危害等情况,本文通过对仔猪黄白痢的病源、病因、发病流行及危害等情况认真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仔猪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减少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障碍的一种非传染性营养代谢性疾病,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猪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通常是一窝或几窝的部分或全部仔猪发病,且多发生于7d内的仔猪,特别是2-3日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到30-70%,甚至100%.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50-100%,给养猪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新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除了应激因素外,主要是早期防疫工作不当,致使仔猪发生多种疾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新购仔猪应及早防疫.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腹泻是典型的多因素疾病,主要发生在1-3月龄。仔猪腹泻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仔猪抵抗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容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感染,以及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应激反应性腹泻。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1.仔猪腹泻的病因首先是营养以及饲养管理方面,决定仔猪哺乳期内健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  相似文献   

9.
苑静 《现代农业》2014,(1):94-95
<正>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本病猪群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国内外到现在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1]。一、病原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二、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1~2周的仔猪,尤其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仔猪群,死亡率很高。三、临床症状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  相似文献   

10.
邵剑挺 《农村科技》2007,(12):62-62
十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的流产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仔猪黄痢与仔猪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高,以排黄色稀便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仔猪黄痢与仔猪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引起的疫病。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高,以排黄色稀便为临床特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通常7~10日龄以内发生)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为特征,并引起仔猪脱水死亡,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特别是3日龄仔猪,死亡率可达80%以上,整场发病率在20%~60%之间,窝发病率可达100%以上。其中新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7~30日龄仔猪急性肠道炎、非败血性传染病,以排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具有特殊腥臭粘腻稀粪为主要特征,并伴发呕吐,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本病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相对较低,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急性发病时因处置不当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最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生长发育快、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最易发病,常是突然死亡1-2头,其他仔猪不见发病,有时仔猪先后发病。病猪以眼睑水肿、面部水肿、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仔猪患该病后极易发生死亡,是导致仔猪发生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仔猪流行性腹泻已呈现常态化,一般在春、秋、冬季发生疫情,导致猪场的仔猪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阻碍猪场发展,预防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生的原因、发病症状及如何预防进行简单概括,以期给广大猪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猪只均可感染,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该病的主要特征。绵阳市某猪场仔猪培育场在2017年4月初开始发病并相继发生死亡,死亡率较达10%,经临床初步诊断、病理剖检及实验室PCR诊断,确认本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本病发生后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控制继发感染及搞好基础免疫等综合防治措施,死亡率迅速减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仔猪多发,且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以血性下痢、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2005年8月上旬,本地区某养猪场仔猪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梭菌性肠炎。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仔猪腹泻不仅是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实际生产中,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猪场和养猪户发生断奶仔猪腹泻现象,同时也是对仔猪危害最大的疾病。仔猪断奶后头7天腹泻发生率为0.6%,8~13天发生率为32%,14~17天腹泻发生率增至41.4%,到22~28天腹泻降至8.4%,死亡率高达20~30%,仔猪腹泻已成为仔猪死  相似文献   

19.
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及育成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临床上以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会发病死亡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水肿病是指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流行很广。虽然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是致死率高,甚至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1发病机理该病发病主要是由致水肿性毒素和致腹泻性毒素所引起。哺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而不发病,但在断奶以后,尤其是在换料、打预防针、转群和天气突变等应激情况下,仔猪的抵抗力下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肠道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