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草原》是草原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和技术刊物,主要反映四川草原科学研究动态,引进和传播兄弟省市和国外草原科研,畜牧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刊登的主要内容有:草原、草山、草坡,草场的资源调查及改良利用、人工草场研究,草地生态学研究,野生牧草驯化栽培,优良牧草育种,牧草营养价值研究,沼泽半沼泽地的改良利用,草原资源保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四川草原》主要反映四川草原的科学研究动态,引进和传播兄弟省市和国外草原科研,畜牧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刊登的主要内容有草原、草山、草坡、草场的资源调查及改良利用,人工草场研究,草地生态学研究,野生牧草驯化栽培,优良牧草育种,牧草营养价值研究,沼泽半沼泽地的改良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及草山、草  相似文献   

3.
<正> 《四川草原》是草原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和技术刊物,主要反映四川草原科学研究动态,引进和传播兄弟省市和国外草原科研、畜牧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刊登的主要内容有:草原、草山、草坡、草场的资源调查及改良利用,人工草场研究,草地生态学研究,野生牧草驯化栽培,优良牧草育种,牧草营养价值研究,沼泽半沼泽地的改良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及草山、草坡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畜种改良,家畜饲养管理等。对  相似文献   

4.
改良退化天然草地综合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克贞 《草业科学》1996,13(2):24-28
中国北方退化天然草场约7850万hm^2。在各类草原均有分布。由于超载过牧和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每年仍以170万hm^2的速度递增,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退化天然草场的改良应采取多措施综合治理技术,试验以典型草原退化草场为对象,采用灌溉、施肥、补播技术,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正交组合,研究退化天然草场的综合改良技术及其经济效益。为提高天然草场的改良效益,指导草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四川草原》是草原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和技术刊物,主要反映四川草原科学研究动态,引进和传播兄弟省市和国外草原科研、畜牧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刊登的主要内容有:草原、草山、草坡、草场的资源调查及改良利用,人工草场研究,草地生态学研究,野生牧草驯化栽培,优良牧草育种,牧草营养价值研究,沼泽半沼泽地的改良利用,草原资源保护及草山、草坡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畜种改良,家畜饲养管理等。对从事草原和畜牧科学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科技管理人员,县、区、乡畜  相似文献   

6.
龙日坝泥炭沼泽改良途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红原、阿坝三县的沼泽是我国最大的一片高寒泥炭沼泽,约1000万亩,占三县草场面积的1/3。建国以来该地区牲畜增长3.5倍,草甸草场超载过牧。合理利用沼泽草场,改良部分半沼泽,扩大饲草来源,是发展该区畜牧业的关键所在。为此,于1980—1983年进行了沼泽草场改良途径的研究试验,并对沼泽草场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兹将试验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良碱化草原,大力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2003年我们在永加乡光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草原碱化改良试验。主要观测牛马粪压碱后,对草原pH值、植被、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治理天然碱化草场,扩大草原面积,增加产草量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1年我们同荷兰进行了草原改良合作试验,搞了一项天然草场施肥试验。主要观察施肥对改善草场植被、提高产草量和质量的响影,便于我们从多方面摸索改良天然草原的途径。一、试验区基本情况天然草场试验区位于我省西部,白城地区牧草良种场界内的天然草场,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现有草原4万公顷,其中“三化”草场为3万公顷,而严重退化草场为1.9万公顷。为使这些严重退化草场尽快恢复草原植被,加大草原的改良速度,本试验对严重退化的草甸类草场,进行了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2种方式的改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富裕县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草场生态概况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东北部,位于东经124°0′24″~125°2′06″、北纬47°18′24″~48°1′48″,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490.5mm,无霜期130天左右。 特定的生态环境使富裕县的草场形成了以草甸草原类和沼泽草甸类草场为主,草本沼泽类和灌木草丛类为辅的草场类型,草甸草原类和沼泽草甸类草场占全县草场可利用面积的97.96%,草  相似文献   

11.
盐池县天然草原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对草原不合理的开发利肿,许多草场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牧草稀疏低矮,杂草和毒草增多,不少优良的草场已经或正在沦为沙漠。因此,天然草原的补播改良势在必行。盐池县1999年以来实施天然草地补播改良7.867万公顷,对于优化草原植被结构,提高草地覆盖度、产草量以及改善品质,增加天然草原的栽畜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天然草原补播改良技术,以期为北方干旱草原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良碱化草原,大力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3年我们在郑家屯镇巨丰村进行了草原碱化改良试验。主要观测牛马粪压碱后,对草场pH、植被、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治理天然碱化草场,扩大草原面积,增加产草量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区位于双辽县郑家屯镇北4公里处,巨丰村草原的东部,科尔沁草原的末端,系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原。土壤为草甸盐碱土,水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区天然草场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虎 《中国草地》2004,26(2):70-75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黄河源头区天然草场中的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沼泽与水生植被、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山垫状植被、高山冰缘和流石坡稀疏植被等主要草场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群落结构和组成及其年轻性、脆弱性、敏感性、原始性、典型性等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荒漠化特点最为鲜明的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苏尼特草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草原建设的现状,对苏尼特草原禁牧、休牧区,草场相对完好的建设区,急需改良的退化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了苏尼特草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具有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建设与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草原建设与利用的辩证关系入手,对内蒙古草原的基本情况和退化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从深化改革、转变方式、草场改良、牲畜饮水、基础建设、人工种草、法制管理等7个方面探讨了草原建设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引进美国免耕种植机械和技术对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场进行了免耕种草草地改良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带,免耕种草是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前提下,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发展前景的措施。但在不同生态类型草场上免耕种草的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地段、牧草种类和作业时间是取得草地改良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提升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能力,本研究借鉴国有林场有益做法,提出了国有草场概念、特征及发展思路,阐述了国有草场建设的重要意义,试论了国有草场建设管理经营运行机制。国有草场建设正处于理念引入、试点启动阶段,需要研究国有草场建设及发展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国有草场建设及管理经营的内容,以期为国有草场建设、创新草原管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然退化草场封育改良是草原保护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也是实行其他改良措施的基础。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采取各种形式的围栏,对天然退化草场进行封育改良,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地调剂了牧草生产季节不平衡,解决了冬季牲畜缺草的问题。为了摸清不同封育年限的草场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洪锐民 《中国草地》1996,(3):1-6,16
根据该区域植被状况和土壤生态条件,将松嫩草地划分为三大草场类型,即草原、草甸和沼泽,讨论了各草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立地条件,同时论述了该区域常见的饲用植物类群,并根据其营养特点和可利用状况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哈巴河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总面积0.67万hm^2,项目总投资l270万元,分为3个建设内容:人工草料地0.23万hm^2,改良草场0.4万hm^2,基本草场0.03万h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架设围栏0.67万hm^2,种植饲草料0.27万hm^2;对天然草场改良进行划皮松土、地面处理和补播牧草并配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