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彪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44-46
调查分析洱海东岸临水面山石灰岩山地特殊的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认为封山育林可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各种小生境,是洱海东岸石灰岩地区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就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封禁措施及封育成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西马山县石灰岩溶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广西马山县古零乡石灰岩溶地区多年造林和封山育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石灰岩溶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实现其生态重建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培育壮苗、控制造林苗龄在l-1.5年,并结合其它的配套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观测表明:大多数造林树种的生长迅速,林分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m和1.0cm以上,造林4.5年即可郁闭成林。在石灰岩溶区实行封山能有效恢复石灰岩山的植被,封山育林3年,可提高植被覆盖率:10%.30%,6年可基本达到郁闭。  相似文献   

4.
封育对宁夏灵武市山沙区荒漠化草原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灵武市东部山沙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地带植被属于荒漠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超负荷的人为活动影响,使广大的天然草场逐步沙化退化: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充分利用其自然恢复能力并结合人工补种树草,封育区内草原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新认识封山育林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特点及封山育林对象。总结了按照培育目的和树种比例分为5种封育类型、3种封育方式。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6.
桐庐县定向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林封育可使蓄积量增长33.7%。同时封山育林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地表的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灌草植被。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恢复的森林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育林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广西石灰岩山地虽然以封山育林等简单的措施基本实现了绿化达标,但植被以藤、灌、草为主,覆盖程度不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能还不理想,同时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没有。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林  相似文献   

10.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九龙山封育植被的调查 ,并与 198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 (群丛 )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指出该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和趋势。说明九龙山地区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森林植被 ,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