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利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曲周县城镇与农村住户收入与支出差距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支出差距、绝对支出差距以及生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1)曲周县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第一产业占到了约2/3;(3)从生活消费差距结构看,存在3个刚性变化趋势,一是食品消费差距刚性下降,但在生活消费差距中仍然占有23%~74%的份额;二是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和其它消费差距刚性上升,它们是城乡差距的外在表现特征;三是衣着、居住和家庭设备消费差距刚性平稳。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对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2009年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数据为分析样本,运用SPSS中的“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过程进行对应分析,得到了不同收入等级户之间、消费结构指标之间以及消费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等级户相互间关系的信息。结果表明,前2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9%,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51.7%,主要以食品支出;交通通讯支出;衣着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为表征。同时做出重庆市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应分析平面点聚图,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渐增长,农村拥有庞大人群,对农村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对江苏省474个农村家庭的调查资料,从文化消费低支出、中等支出、高支出3种支出结构,基础类、娱乐类、发展类3种层次结构,教育消费、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文化娱乐产品消费3种形态结构3个方面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的文化消费结构及其差异性,并从家庭和社区2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投资3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针对性的对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较科学的评价依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本研究基于城乡视角,利用1993—2013 年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首先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差异,然后应用ELES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3 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杂项八大类消费品中,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构变化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欲望强于农村居民。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仍居于重要位置。农村居民各类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小于城镇居民,映射出农村居民低水平消费的基本态势。住房成为农村居民高度关注的重大消费项目,依然为生存型消费;而城镇居民较为关注的是交通通信、杂项和家庭设备,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受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城镇居民杂项支出与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变化较为剧烈,城乡居民消费次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升居民购买力、引导购买意愿、优化购买环境是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春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208-214
为了解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利用云南省2000-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基于ELES模型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收入弹性分析,对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与全国相比总体依然偏低,消费结构上呈现出食品支出比重较高的鲜明特点。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在收入的影响下,农村居民消费中有高消费倾向的是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弹性分析则说明云南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为食品和医疗保健,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具有惯性,并受收入、以往消费习惯双重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主要用于饮食、衣着、居住等基础消费,与医疗保健支出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工资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贡献最大,且对医疗保健支出具有很高的贡献率,即医疗保健支出主要随工资性收入提高而提高。由此可知,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提升农村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黑龙江农村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基于黑龙江200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均很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但消费差距不大,虽然消费倾向高,但购买力较弱,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消费受政策影响明显。最后结合黑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深化和扩展各种惠农、利农政策和拓宽农村居民的收入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文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285-290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测算了2004—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需求支出,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2—2020年农村基础养老金需求适度水平;并从全国总体层面、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3个方面综合分析财政对基础养老金支持改进的可行性。建议在“十二五”末以前适当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并合理界定各级财政支付责任;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挂钩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一预测模型精度不高以及预测结果不能体现经济变量关系的不足,将灰色GM(1,1)模型与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加以耦合,建立了灰色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预测。灰色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仅明显高于单一的灰色GM(1,1)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而且预测结果也能体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较为缓慢。最后,给出了几点调控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的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发展。在日本,绿色观光是指在农山渔村,将当地的自然、文化和居民进行交流的一种滞在型余暇活动,主要分为农林业公园型、饮食文化型、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和终生学习型四大类型。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府、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发展规划、民间组织、环境保护、拓展内涵等方面。日本政府逐步确立了绿色观光农业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相关法规、资金预算和协议会推动其发展。我国在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也应借鉴日本经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支出在居民日常支出中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受家庭人均纯收入、居住支出、通货膨胀和政府教育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增长缓慢、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日趋下降。为此,对家庭教育支出变动的成因进行分析。探索性的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支出变动的成因在于:当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量时,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教育支出随收入的提高反而下降,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家庭居住支出对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明显,政府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效应相对弱化,从而导致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减小。因此,必须妥善引导农民的消费观念,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教育支出的力度,适当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以达到农民增加教育文化支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付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5):156-164
以京郊旅游专家入户诊断式培训涉及的140个行政村为对象,运用最小方差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全面分析各村包含的业态种类的基础上,对京郊乡村旅游业态的主导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郊乡村旅游业态化大多呈组合结构,以采摘篱园化和休闲农庄化为主,其次为休闲农庄和山水人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多业态化结构及其分布深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产业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水元素是京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符号。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应当纳入新业态范畴。  相似文献   

15.
信息资源作为农业生产首要要素,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进一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了解城乡信息资源可获得性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的3296份城乡居民调研数据,对国内城乡信息资源可获得性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信息资源可获得性差异较大,差异指数呈现出西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信息资源可获得性普遍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网络接入以及信号强度因素的显著影响。应结合不同区域发展现状需求、不同居民特征,通过建立完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应用推广对策措施来加速推动城乡信息资源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异变化情况。笔者运用收入差异的相关理论和绝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的测算方法,对中国1997-2008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相对差异总体上处于平均水平,但近年在波动性中呈现上升趋势的结果,由此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逐渐拉大。笔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