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娜娜 《南方农业》2011,5(1):27-32
回顾了芍药属远缘杂交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芍药属在亚组间远缘杂交和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并阐述了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以期为芍药属远缘杂交工作者提供参考,为育种中及时保留真杂种、剔除假杂种,从而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远缘杂交是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重要方法,但远缘杂交易出现假杂种,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目的杂种在观赏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观赏植物远缘杂交后代中假杂种的可能产生途径,详细阐述了形态特征、细胞遗传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生理生化指标等主要方法在观赏植物远缘杂种鉴定上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FISH、GISH等原位杂交技术和RAPD、AFLP、SSR等分子标记鉴定方法的应用情况;并提出观赏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中杂种真实性鉴定方法的选择策略,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药培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炜  陈琛  欧巧明  叶春雷  罗俊杰 《核农学报》2016,(12):2343-2354
单倍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而花药培养是生产小麦单倍体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从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依赖性、脱分化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等主要因素,小麦花药培养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与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的结合等方面展开综述,较为全面地统计了相关研究者所筛选的具有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基因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水稻育种研究从其理论和技术上已达到很高水平,然而水稻育种成效却不那么显著,扩大和丰富水稻基因库颇有希望的途径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来,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相结合。1972年,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始从事菰稻远缘杂交研究,获得一批变异非常丰富菰稻资源。  相似文献   

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英杰  杨剑飞  王宇 《核农学报》2019,33(8):1508-1518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针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基因分型,寻找某一群体内性状与分子标记或候选基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GWAS对于连锁标记开发、目的基因挖掘和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作物数量性状研究和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利用GWAS挖掘与作物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研究过程中,群体结构、群体数量、连锁不平衡(LD)等因素对GWAS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GWAS在粮食作物育种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初步讨论了GWAS对作物遗传育种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利用GWAS在作物育种方面的运用,促进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打破柑橘传统育种中常遇到的问题,如远缘杂交不亲和、雌或雄性器官败育以及珠心胚干扰等问题的限制,实现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重组,为柑橘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柑橘作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中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值得其他作物借鉴。本文详细阐述了柑橘原生质体在电场诱导作用下,采取"叶肉原生质体+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对称融合模式再生植株的整个技术过程,对于原生质体操作技术的初学者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芸薹属物种的分类与亲缘关系,芸薹属物种中A、B和C基因组进化及遗传关系,芸薹属各物种之间及其与拟南芥的比较基因组学,以及比较基因组定位在芸薹属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分析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芸薹属作物基因信息资源利用和分子育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芥菜的红叶RAPD标记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芥菜资源,是南方的一种重要蔬菜.经过多年的研究,芥菜的育种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常规育种方法,限制了作物上优良基因在远缘作物间的转移.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起,为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找到一条可行途径.而分子标记的迅速发展,更为常规育种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把作物的优良性状同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可以加速育种进展,对于目标性状的基因定位以及基因克隆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与目标性状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近等基因系和集团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联分析是解析作物表型多样性遗传基础的有效工具,也是挖掘有利等位基因的重要手段,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挖掘覆盖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标记技术的不断改进,基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研究作物的农艺、品质、产量和抗性等复杂性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在系统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总结了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麦苗期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氮是作物吸收的第一大必需营养元素, 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 而发掘耐低氮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氮高效育种的基础。为此, 本研究以30 个小麦-冰草远缘杂交的高代品系, 1 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的T1BL·1RS 易位系, 2 个"小偃54"×"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品系, 以及13 个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 个处理的苗期水培试验, 进行了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与评价。方差分析显示, 13 个氮效率相关性状在2 种氮水平之间及各小麦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 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1.2%, 已包含了大部分信息, 能够基本反映整体状况。其中, 相对茎叶吸氮量、相对植株吸氮量、相对根冠比、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茎叶氮利用效率、相对根含氮量在3 个主成分中占较大的比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在33 个小麦远缘杂交品系中08B41 得分最高, 为1.60,为最耐低氮的品系; 13 个主栽品中"科农9204"得分最高, 为2.10, 为耐低氮的品种。聚类分析显示, 46 份基因型小麦可划分为3 大类: 耐低氮型(15 份)、中间型(22 份)和低氮敏感型(9 份)。筛选出08B41、XJ19-1、08B8、08B10、08B13、08B25、WR9603、08B2、08B5 共9 份耐低氮远缘杂交高代品系, 及"科农9204"、"邯7086"、"河农827"、"石麦18"、"石4185"、"石新733"共6 份耐低氮主栽品种。这些耐低氮的基因型可作为小麦营养高效育种的种质资源, 本文并对小麦近缘种属在小麦营养高效遗传改良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通过水稻(品种通育211)与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进行远缘杂交,其后代出现了大量、明显的性状变异。 通过系谱选育,获得了一批在形态、生育期和多个农艺性状上有育种价值的水稻新种质。对代表性变异材料及其水稻受体亲本和供体月见草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月见草的花粉介入确使受体水稻材料中在DNA分子水平产生了大量的变异。文中对远缘杂交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复态导入法的特点及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小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近缘种是改良小麦的一个重要基因库, 具有许多栽培小麦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我们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的方法创制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材料, 经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多色FISH 和特异分子标记鉴定, 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鉴定, 品质、营养性状以及产量性状鉴定, 共选育出10 类可为育种家利用的抗病、优质、富含微量营养元素、氮高效、丰产性状优良的远缘杂交新种质和新不育系种质; 开发了414对黑麦基因组专化的EST 引物, 31 个黑麦染色体(臂)专化的EST 分子标记, 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或追踪检测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进行了抗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工作。利用新种质, 选育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抗病、营养高效的小麦-黑麦、小麦-冰草远缘杂交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Allium hybrids, obtained by the crossbreeding of Allium cepa (onion) as the mother plant and six taxonomically distant wild species obtained by embryo rescu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pecial respect to their individual profiles of cysteine sulfoxides as well as enzymically and nonenzymically formed aroma substances. Alliinase (EC 4.4.1.4) catalyzes the conversion of odorless (+)-S-alk(en)yl-L-cysteine sulfoxides into volatile thiosulfinates. These thiosulfinates were converted to a variety of sulfides by steam distillation. SPME-gas chromatography (GC)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aroma components and their precursors permitted a high sample throughput, so that numerous gene bank accessions and Allium breeding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within a comparatively short time. Cysteine sulfoxides as well as alliinase activity were found in all investigated samples at different levels, but (+)-S-methyl-L-cysteine sulfoxide (methiin) was the most abundant sulfoxide present. (+)-S-(trans-1-Propenyl)-L-cysteine sulfoxide (isoalliin) is typical for onion and was found in all investigated hybrids. The pattern of the other cysteine sulfoxides depended strongly on the parent plants used. The profile of aroma components corresponded with the related pattern of aroma precursors (cysteine sulfoxides). Successful hybridization was proven by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se established marker techniques, HPLC and SPME-GC analysis provide support to breeding project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aroma properties of Allium hybrid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八倍体小偃麦中5为远缘亲本材料,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个适合间套复种的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具有特早熟、矮秆、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抗病、优质、高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6.
辐照小麦雄配子提高远缘杂种结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春小麦龙辐麦3号、龙辐麦5号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 ̄(60)Coγ射线800~24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通过对杂种1代(F1M1)花粉母细胞的观察,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为13.65,最高为14.55,与理论值接近,未经辐照的为12.80,低于理论值,辐照改善了染色体配对。辐照的F1M1代平均结实率为55.52%,未经辐照的为6.49%。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1代的结实率。辐照雄配子的适宜剂量为1600rad和2400rad,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辐射对果树花粉发芽率及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靖  尚霄丽  张建鹏 《核农学报》2006,20(5):395-397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和紫外线辐照对帚型山桃、凯特杏、黑宝石李3种果树花粉后其发芽率及远缘杂交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Co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后,3种果树花粉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都明显降低。3种果树花粉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其中黑宝石李花粉最敏感,花粉发芽率降低最明显;帚型山桃次之;凯特杏的花粉最不敏感。辐照后的低花粉发芽率降低了远缘杂交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品种间的杂交集中到一个品种中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利用基因型选择代替传统的表型选择将大大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其中,DNA标记的获得是进行DNA标记辅助育种的重点。随着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苜蓿(Medicago sativa L.)重要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苜蓿草产量、抗病(虫)害、抗逆性和繁殖特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RFLP(DNA-DNA杂交)、RAPD和SSR(PCR)以及AFLP(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等分子标记,最后还就苜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所面临的限制因素及其在苜蓿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