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NO.1多地运费暴涨,引发经销商担忧……临近春节,有关物流停运、一车难求、运费暴涨的各类消息引起业内关注,不少经销商担忧化肥发运存在困难。NO.2硫磺价格破千,二铵要涨到什么时候?!随着近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二铵出口离岸价持续走高至410-425美元/吨FOB,重心向国际市场转移。NO.3紧急请示:尽快让气头氮肥企业复产!氮肥协会发布《关于尽快让气头氮肥企业复产的紧急请示》,恳请国家加大化肥用气保障力度,稳定化肥用气价格。  相似文献   

2.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现正值春耕备耕农忙时节。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由于疫情零散出现等多种原因,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并不轻松。疫情之下,今年农资企业春耕备肥具体情况如何?各地采取了哪些保供稳价举措?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各级农资公司和化肥生产企业负责人,就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09,(8):21-22
<正>上半年,我国农资经销商因为化肥价格一路下滑而备受煎熬,不少经销商坦言对化肥市场"摸不着头脑"。目前,整个化肥市场的形势让人并不轻松。展望下半年的化肥市场,广大的经销商信心如何?记者分别采访了南方、北方、西北和西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春天,在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向西南市场进军迈出了重要一步。近日,围绕着如何在竞争中准确定位?在困难面前怎样寻找机遇?公司未来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等话题,记者专程赴成都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宋奉武。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中国农资》记者:四川倍丰农资有限公司成立的背景是什么?其主营业务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宋奉武: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农资企业,是黑龙江省化肥流通的主渠道。年产、销化  相似文献   

5.
记者:当前化肥市场需求情况如何?姜世岩(以下简称姜):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我省化肥市场价格同全国一样,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化肥等农资市场需求由旺转淡。从目前情况看,2006年农资市场需求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全省化肥市场需求平稳中略有上升;二是价格稳中趋降,个别品种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严峻,化肥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农资企业纷纷开始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了它的转型之路。那么,未来中海化学的发展模式将如何布局?在产品创新上如何走上差异化道路?未来的营销目标又将如何定位?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王维民。  相似文献   

7.
<正>从提出专业农资物流的概念之后,河南万庄农资物流集团一直在快速推动现代农资物流建设的建设步伐:从提供专业化的化肥农资物流服务到现在涵盖化肥、农药、种地等全方位的专业化农资物流服务;从建设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到落实终端网点建设。紧跟着万庄农资物流集团物流建设步伐的是上游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万庄所能整合的行业力量快速增长,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时期。在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方面,万庄农资物流集团采取了精细化建设的策略,不仅要在农业区县根据配送量建立相应的区域仓储配送中心,还要在区域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中国农业和化肥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磷复肥产业该如何迎接农业的新变化?复合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如何把握方向、取得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鲁西化肥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玉才,听他结合鲁西集团磷复肥产业的发展,分析趋势,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一度的阿格斯亚洲化肥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全国化肥贸易商又将通过这个会议就今年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进行洽谈。了解今年以及近期国际市场供需情况将有助企业更加清晰地研判市场走势。为此,《中国农资》记者对英国阿格斯氮肥报告主编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进行了专访,为读者分析中长期尿素贸易形势。《中国农资》记者:2017年全球尿素供需的整体情况如何,较2016年有何变化?史蒂芬·米切尔:与2016年  相似文献   

10.
<正>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促使企业纷纷进行产品创新,农业收益的增加则正好为新型肥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一些新型肥料也从原来的"蓝海"变成一片"红海"。在此大背景下,万庄农资物流依托自身的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和连接的2000多个终端经销商,为新型肥料的推广铺设一条快速路。直接连接2000多家终端经销商成为万庄农资物流进行新产品推广的一个明显优势。万庄农资物流通过覆盖全省的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已经成功为这些终端经销商提供直接的配送服务,同时,也与经销商实现了品牌的共赢。万庄农资物流集团董事长赵慧清告诉记者,万庄农资物流由统一的运输车进行产品配  相似文献   

11.
1月19日,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郑支行和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共同主办的“2011年新春团拜会暨商务部万村干乡市场工程授牌仪式”顺利召开。来自河南省商务厅、农业厅等政府部门,农发行、农行等多家银行及投资公司,万庄农资物流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代表共300多人共同参与了本次盛会,用他们对万庄农资物流的切身感受见证了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在农资物流的探索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在河南濮阳县,提起恒久农资,很多农资经销商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恒久农资好样的。当记者深入采访后才知道所言非虚。在化肥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很多农资公司经营惨淡。然而,恒久农资公司却逆势突围,业绩不降反增,特别是2015年,销量是实实在在增长了30%。那么恒久农资是如何在行业困境下实现业绩增长的呢?这还要从恒久农资的当家人——王久姣说起。王久姣是位不折不扣的"女中豪杰",热爱学习、勇于创新,这才成就了恒久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5,(6):34-36
<正>春耕在即,农资产品可是咱农民生产的保障,农药、化肥、种子,哪样不重要?一旦不慎买了假农资,"减产、绝收"可不是危言耸听。如何识别假货?如何维护合法权益?请看本期《新农业》法政快车。农资"识假、打假",走起!  相似文献   

14.
正自我国化肥出口淡旺季政策取消以来,表面上看我国氮肥出口企业操作更加灵活。然而,随着全球尿素供需形势改变,国际尿素价格走势逐步走低。我国尿素出口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压力。今年全球尿素市场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尿素出口企业又应怎样做出判断?对此,记者采访了全球化肥市场分析与价格评估机构阿格斯FMB氮肥报告编辑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为·读者剖析全球尿素市场走势。《中国农资》记者:您如何评价一季度全球尿素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化肥品种花样繁多,就连肥料颗粒也"穿"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生产企业用各种化肥染色剂将颗粒染成红色、绿色、黄色、桔色……并搭配在一起,乍一看,仿佛是孩子喜欢的五彩糖豆,忍不住感叹:"真好看!"的确,这些好看的彩色化肥备受农资人和农民推崇。然而,近来黑龙江庆丰农资集团副董事长曹经权对化肥染色剂的使用提出:"化肥染色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化肥染色剂对土壤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而且由于染色剂的使用,农民每用一吨化肥要增加30块钱的负担,对全国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损失。"那么化肥染色剂是否会污染土壤?该不该用?为了解答这一质疑,《中国农资》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并采访了有关企业和权威部门。  相似文献   

16.
提起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人们都会气愤不已,尤其是农民,更是咬牙切齿。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市场上的农资质量如何?一旦被假农资坑害的农民,又能找谁讨个说法?而相关部门打击假农资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日前,记者在湖南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组织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和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6家化肥骨干企业在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举行化肥"两公开"承诺活动。这使得万庄物流不仅是农资业内专业的物流平台,还成为农资企业公示诚信、提供农化服务的展示平台。在万庄物流活动现场,河南质监部门设置的农资打假宣传台,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设置的农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对河南万庄农资物流集团进行一年多的跟踪报道,记者见证了万庄农资物流集团的成长,更看到了业内企业对其专业农资物流模式的认可。自万庄农资物流集团推出专业化的农资物流服务之后,与其合作的农资企业已达数百家,甚至有农资行业以外的企业也开始与万庄农资物流洽谈业务合作关系。记者发现,万庄农资物流之所以能对企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其不只是做简单的仓储或运输,而是有许多增值服务,让客户放心和省心,最终悦心的效果自然带来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虽然进行分工细化是现代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1日,记者走进山东省武城县调查春耕期间的化肥市场情况。记者首先来到武城县新城三八路,这是该县农资经营的一条街。据介绍,高峰时期在这条街上聚集了30多家农资店。在这些农资店里,可以看见各种品牌的化肥,市场十分活跃。新春备货忙氮肥价走高在这条街上,记者走进了农  相似文献   

20.
张琴 《中国农资》2020,(13):5-5
农资直播能否拉动销量?农民和经销商认可度如何?如何让直播更有效?疫情之下,今年农资行业当属直播最火,而且在持续升温。疫情催"热"了农资直播,行业内接受和认可度如何?农民和经销商反应如何?参与度如何?什么时间直播更有效?多长时间为宜?什么内容更受欢迎?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就一系列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微信平台和重点电话采访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