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西市安定区保水剂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陇薯10号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土壤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量还田量+半膜覆盖栽培+3 kg保水剂与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可提高马铃薯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养分含量和产量增加。该处理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7.3个、0.76 kg、73.7%,使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25 g/kg,全氮增加0.04 g/kg,碱解氮增加0.9 mg/kg,有效磷增加0.4 mg/kg,速效钾增加0.8 mg/kg;马铃薯产量达43 212.96 kg/hm~2,比处理1增产10 240.74 kg/hm~2,增产率为31.1%。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抗旱保水剂在安定区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以海瑞达保水剂为试验材料,以青薯9号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土壤中基施保水剂后,其保水保温效果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但优于露地种植;产量以膜下滴灌种植处理最高,为53 715 kg/hm~2,较露地种植(CK)处理增产6 169 kg/hm~2,增产率11.5%,其次是基施保水剂种植处理,为49 734 kg/hm~2,较露地种植(CK)处理增产2 188 kg/hm~2,增产率4.6%。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减少旱作区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了旱作区马铃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栽培技术,从土壤墒情、生育期、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产量达到21 027.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0 222.2 kg/hm~2,增产率为94.6%;较半膜覆盖增产3 625.0 kg/hm~2,增产率为20.8%。  相似文献   

4.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都最高,分别为30 236.4kg/hm~2、85.56%,其次是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7 500穴/hm~2和通用模式下密度52 500穴/hm~2、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高,产量分别为24 978.45kg/hm~2、23 629.95kg/hm~2、22 796.55 kg/hm~2,商品薯率分别为18.65%、76%、71.26%。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试验用定薯3号原种作为种薯材料,设5个处理,分别为:(1)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半膜双垄侧播;(3)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4)全膜双垄侧播;(5)露地播种(CK),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生育期都长,说明地膜覆盖可以保留土壤水分,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不同栽培模式下种植马铃薯,土壤0 cm~30cm 耕层含水量均比露地种植土壤含水量高。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土壤耕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 、10.53%,比对照不覆膜种植(CK)分别高2.49%、2.66%、3.45%;在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个数为7.0个-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重和大中薯率普遍高于露地种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种植产量最高,为2629.6 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442.6kg,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种植产量第二,为2559.7kg/667m2,亩产比对照高372.7kg,增产率为17.0%;对照产量最低,为2187.0kg/667m2。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这两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中部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强烈、马铃薯低产等突出问题,采用2种土壤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以不施用保水剂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和90kg/hm2使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不施保水剂)显著提高55.1%和62.1%;施用微生物保水剂可保蓄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而施用沃特保水剂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水分含量;施用微生物保水剂不同量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初花期植株的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施用沃特保水剂不同量对马铃薯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用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提高41.4%和86.5%;而施用沃特保水剂60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87.5%)。穴施保水剂可有效改善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施用沃特保水剂60~90kg/hm2的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解决甘肃河西祁连山南部浅山区马铃薯各生育期干旱缺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甘肃武威凉州区张义镇开展新型超吸水材料(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的示范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处理为对照(CK),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D1:45 kg/hm2,D2:75 kg/hm2,D3:105 kg/hm2,D4:135 kg/hm2)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量的保水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尤其是10~20 cm深度的土层。施用保水剂能提高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和株幅,以D2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整体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块茎形成期达到峰值。不同生育期D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各保水剂处理商品率均高于CK,增幅为2.26%~15.84%;D...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保水剂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定西市安定区开展了马铃薯施用保水剂减肥增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保水保温效果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产量效果也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但能降低土壤容重,使土壤疏松多孔。同时,减施化肥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但对产量影响明显,特别在减施化肥30%的情况下,对马铃薯产量的降低表现明显,减产23.95%。因此,在生产中,应继续开展试验研究,验证保水剂在保水保肥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用量对贵州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明保水剂(SAP)对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水肥高效施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个保水剂用量(0、37.5、52.5、67.5和82.5 kg/hm~2)对贵州覆膜栽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施用保水剂马铃薯出苗率最高可达93.37%,且较对照(不施用保水剂)相比,产量提高7.96%~13.37%,单株结薯数提高6.81%~45.45%,单株产量提高34.92%~83.31%;显著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2.49~5.35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看,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61%~27.01%、0%~19.01%、7.83%~15.65%、5.73%~22.49%和5.08%~25.42%。【结论】在贵州高海地区覆膜栽培马铃薯,推荐施用保水剂52.5~82.5 kg/hm~2,有利于高产及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保水保温效果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产量效果也不及地膜覆盖处理,但能降低土壤容重,使土壤疏松多孔。同时,减施化肥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但对产量影响明显,特别在减施化肥30%的情况下,对马铃薯产量的降低表现明显,减产23.9%,因此在生产中,应继续开展试验研究,验证保水剂在保水保肥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保水剂和黄腐酸在土壤水分保持以及作物耗水的影响效果,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温室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和黄腐酸对玉米的生长、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个土壤含水量水平(田间持水量为40%~50%的干旱条件和田间持水量为70%~80%的正常水分条件)、2个保水剂含量水平(分别为0和0.9g/pot)和4个黄腐酸含量水平(分别为0,0.6,1.2和1.8g/pot)。试验用土来自内蒙玉米田间土壤,每个处理重复4次。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严重影响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穗粒数、干重、产量和收获指数,而保水剂和黄腐酸的施用可以缓解干旱对这些指标引起的不良影响;保水剂的单独施用降低了玉米的蒸腾速率,提高了产量,联合施用黄腐酸后效果更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折算施用45kg/hm~2保水剂的基础上再施用120kg/hm~2的黄腐酸效果最好,水分利用效率约提高了90%,产量增加了5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施绿色生产,有效保护耕地,进行了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为全膜垄作穴播+保水剂,商品薯率与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77.3%、38874 kg/hm~2;其次为全膜垄作穴播,商品薯率与折合产量分别为76.7%、37 257 kg/hm~2;露地垄作+保水剂与露地垄作(双作)折合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6 466 kg/hm~2、24 882 kg/hm~2。说明保水剂对提高产量和缓解干旱有一定效果,但在马铃薯生产中与地膜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温、保湿、保肥作用,聚乙烯农用薄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最高为32 165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35.7%,其次是黑色地膜栽培,产量为31 869 kg/m2,比露地栽培增产33.34%。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海瑞达保水剂替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保水剂在马铃薯种植中替代地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增加作物产量,且效果优于地膜覆盖。因此,在临洮县海拔1 900~2 100 m马铃薯种植区域,保水剂可以替代地膜,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对温室栽培甘薯前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薯2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温室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土壤含水量、甘薯地上部性状和地下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用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且能显著提高薯苗成活率,施用22.5 kg/hm~2处理薯苗成活率达97.5%;施用保水剂甘薯植株的叶片数、分枝数和蔓长都明显增加,其中施用22.5 kg/hm~2处理增效最明显,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3.7%和80.4%。  相似文献   

16.
一、整地施肥1整地: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较差,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势越强,产量越高。2、施肥:地膜覆盖后,地温增高,有机质分解能力增强,前期能使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提高,马铃薯生长快,养分消耗多。所以地膜覆盖必须增施有机肥,防止作物后期缺肥和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早衰。地膜覆盖的基肥施用量要比一般田块增加30%~50%。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按产量指标30t/hm~2为基础计算,应施优质农家肥60~75m3/hm~2、氮素150kg/hm~2、磷素60kg/hm~2、钾素330kg/hm~2。施肥后充分耕翻,均匀混合。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以保证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半膜覆盖栽培套种绿肥模式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淀粉积累期,平均含水量为13.1%,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高0.5个百分点;在收获期,平均含水量为11.7%,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高0.3个百分点。其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为84 cm、6.7个、0.71 kg、64.79%,较半膜覆盖栽培处理分别高7 cm、0.6个、0.08 kg、9.23个百分点。能使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16 g/kg,全氮增加0.06 g/kg,碱解氮增加5.8 mg/kg,有效磷增加0.93 mg/kg,速效钾增加9.2 mg/kg。产量为40 052 kg/hm~2,较对照半膜覆盖栽培处理增产4 091 kg/hm~2,增产率为11.4%。因此,在今后生产中,改进耕作技术后可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9.
以陇薯6号为参试品种,采用全覆膜方式,探究黑白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大薯个数百分率、大薯质量百分率、小薯个数百分率、小薯质量百分率在黑地膜覆盖和白地膜覆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薯个数百分率、中薯质量百分率、绿薯百分率、烂薯百分率、畸形薯率、干物质含量、休眠期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由高到低为黑地膜覆盖(42 446.6 kg/hm~2)白地膜覆盖(37 877.4 kg/hm~2)露地不覆膜(30 763.6 kg/hm~2)。由此表明,黑地膜覆盖有利于薯块膨大,增加马铃薯产量;同时能提高土壤含水量,保墒效果好,抑制杂草生长,除草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了补水和施加保水剂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的耗水主要集中在80 cm土层内,80 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施用保水剂处理的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2.73 kg/(mm·hm2)和94.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