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危害芦笋的蚜虫有芦笋小管蚜BrachycorynellaasparagiMordvolki、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棉蚜AphisgossypiiGolver和豆蚜A.craccivoraKoch等4种,芦笋小管蚜是绝对优势种。受害植株节间缩短、矮缩,甚至死亡。有翅蚜对芦笋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Franklin上降落的有翅蚜数量最多。不同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反应差异明显,根据这种差异,用系统聚类法对供试的12个品种(系)进行了分类,其中86-22,Idalea,86-21和86-13等品种的抗性较好,UC-157,UC-72和86-20等品种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龟纹瓢虫对3种果树害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测定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y)成虫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nis Fabricius和梨木虱Psylla pyrisaga Forser的功能反应及其自身的干扰作用。功能反应的模型相应为Na苹=0.9950N/1+0.007633N,Na桃=0.9852N/1+0.00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对萝卜蚜和桃蚜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七星瓢虫(Coccinellseptempunctata)是山东十字花科菜田捕食菜蚜(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和桃蚜Myzuspersicae)的天敌优势种,其捕食能力强、发生盛期较莱蚜早,对莱蚜发生具较强的自然控制能力.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萝卜蚜和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对萝卜蚜和桃蚜均具较大的捕食潜力;1、2龄幼虫捕食量较小,且差异不大,而3龄后捕食量迅速上升,至产卵前成虫达高峰,同样条件下七星瓢虫对桃好的捕食量大于对萝卜好的捕食量;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检验法研究了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l)干母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干母种群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抽样数方案,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表明棋盘式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5.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广东不同地区萝卜蚜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又名菜缢管蚜)在广东各地普遍发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各地施药水平不同,有时每周用药2~3次,有些地区用药较少,导致各菜区萝卜蚜种群对农药敏感程度产生差异。本研究采用对萝卜蚜防治的常规农药——乐果、辛硫磷、杀灭菊酯作蚜虫抗性的毒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地种群抗性排列是:广州>深圳>英德>三水>丰顺。以广州和深圳种群抗性最明显。据此,再进行多次比较试验,筛选出植物质杀虫剂——鱼藤精作为代替上述药剂的理想农药,各地蚜虫均很敏感,LC50的浓度均在0.003%~0.01%之间,是防治萝卜蚜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广东不同地区萝下蚜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又名菜缢管蚜)在广东各地普遍发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各地施药水平不同。有时每周用药2-3次,有些地区用药较少,导致各菜区萝卜蚜种农药敏感程度产生差异。本研究采用对萝卜蚜防治的常规农药-乐果,辛硫磷,杀灭菊酯作蚜虫抗性的毒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地种群抗性排列是:广州>深圳>英德>三水>丰顺。以广州和深圳种群抗性最明显。据此,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斑目管蚜蝇属种类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了中国斑目管蚜蝇属的17种。其中1新种:八斑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octopunctatus sp.nov.,1新记录种:石醒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 ishigakiensis Shiradi.给出了中国12个种的检索及其分布范围,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大植保系。  相似文献   

9.
蚕豆上只有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桃蚜(Myzus persicae)危害,它们都以无翅孤雌成虫或若虫越冬。桃蚜种群密度小。豆蚜种群年际间变化很大。黄皿诱蚜冬季以桃蚜为主,豆蚜数量很少,4~5月豆蚜所占比例增加。冬季蚜虫数量与春季蚜虫发生程度不呈正相关。限制豆蚜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2~3月的雨日和雨量。豆蚜是黄化卷叶型病毒传入蚕豆的主要介体,有翅蚜在春季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低温影响豆蚜的获毒和传毒。在4月,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潜育期为11~18天。不同年份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流行不同。春季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蚜虫发生,病害大流行。冬前病毒感染少,春季蚜虫少,病害发生轻。  相似文献   

10.
记录了中国斑目管蚜蝇属的12种,其中1新种:八斑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octopunctatussp.nov.,1新记录种:石桓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ishigakiensisShiraki.给出了中国12个种的检索表及其分布范围,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大植保系。  相似文献   

11.
从表现黄化和卷叶症状的蚕豆病株上分离到病毒B-2分离物。它只能由豆蚜、豌豆蚜、棉蚜和桃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毒。豆蚜可以终生传毒,传病有间歇性。病毒B-2分离物可以侵染14种豆科植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B-2分离物与菜豆卷叶病毒和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有血清学关系。根据传病分体、寄生范围和血清学反应,将病毒B-2分离物鉴定为菜豆卷叶病毒(BLRV)的一个蚕豆株系,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这是桃蚜和豆蚜体内的trpB基因序列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荔枝蝽臭液对常见蚜虫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荔枝蝽臭液对豇豆蚜Cowpea Aphid(Aphis craccivora Koch)、甘蔗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等4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蚜虫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荔枝蝽臭液对常见蚜虫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荔枝蝽臭液对豇豆蚜Cowpea Aphid(Aphis craccivora Koch)、甘蔗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等4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蚜虫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测量了豆蚜的体长、体宽,触角长、腹管长、尾片长和后足胫节长等6个因子,建立了6套不同因子识别豆蚜虫龄的判别方程,各方程的回代率都达95%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豆蚜虫龄识别特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苜蓿蚜虫的种类、分布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州(市)苜蓿田的蚜虫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新疆苜蓿田常见11种蚜虫,其中蚜科9种,它们是豆蚜(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乌苏黑蚜A.craccivorausuana、棉蚜A.gossypii、棉黑蚜A.atrata、刀豆黑蚜A.robiniae canavaliae、苜蓿无网蚜Acyrthosiphon kondoi、京豌豆蚜A.pisivorum、豌豆蚜A.pisum、桃蚜Myzuspersicae;斑蚜科2种,它们是灰彩斑蚜Therioaphis cana、三叶草彩斑蚜T.trifolii.并对这些蚜虫的分布和危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识别鉴定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了室内繁蚜过程中豆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豆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分属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3.34,是营养属性,对豆蚜种群消长的影响主要在繁蚜后期;第二主成分特征根为3.02,是生长率属性,主要在繁蚜中期起作用;第三主成分特征根为2.25,主要在繁蚜初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寄主植物对百合上桃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广东百合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宜兴百合Lilium peciosum的蚜虫有桃蚜Myzus persicae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桃蚜发生的数量较多。在百合未出苗前,1-3月桃蚜主要在小白菜和芥菜为害,并在这些作物上越冬,转入春季后,当食料条件发生变化后,产生有翅蚜迁出,当年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当地种植的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var.Chinensis、芥菜B.juncea等植物都属于桃蚜的嗜食寄主。通过组建不同寄主上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桃蚜在百合和小白菜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27.027,最有利于桃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辣椒碱及其类似物正壬酸香草酰胺的杀虫活性。[方法]以香草醛和正壬酸为起始原料,经胺化还原反应、N-酰化反应制备了正壬酸香草酰胺,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EI-MS和1H NMR验证,并对辣椒碱和正壬酸香草酰胺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辣椒碱和正壬香草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Linnaeus)]3龄幼虫和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3日龄若蚜均无明显的杀虫活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碱的生物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型低毒杀虫剂防治花生主要地上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新型低毒杀虫剂对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蚜虫(Aphis craccivora Koch)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蚜虫速效性好,药后24 h的防效为99.8%;施用2%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后对蚜虫的防效达到10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施用5%氟铃脲乳油4 d后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达89.0%~95.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