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乡村旅游景观研究以景观内涵和构成要素为研究基础,该研究简述了乡村旅游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研究,提出设计控制的宏观、中观、微观的3个尺度,并通过对凌源老虎沟自然风景区设计的案例分析研究,得出乡村旅游景观中保护、传承、创新的3个主轴线,为北方地区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景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经开发成为可供游憩的能带给人们美感的空间环境,风景区一般具有区域性或全国性以及世界性的游览意义,是一种大范围的游憩绿地.人们在风景区的主要活动是欣赏原野的自然美景,并突出欣赏每一风景区的风景特色.风景区在未开发之前,只能作为风景资源,一经开发利用,只要不超过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便可兼收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它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戴文鑫 《现代园艺》2023,(1):129-130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当前存在交叉重叠、权属不明、保护和发展相矛盾等诸多问题,而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并实现游憩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则更加复杂。风景名胜区既承载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功能,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受着城市发展建设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应对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浙江省鉴湖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进行风景资源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针对风景区的整合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曹海瑛  王亮 《现代园艺》2013,(16):220-220
论述了风景资源保护在风景区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风景区规划建设中对风景区核心功能,建设主体的错误定位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是风景区规划建设起点和重点,必须引起风景区规划建设主体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要搞好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坚持设计理念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美好原则,既体现出园林特色魅力,更要体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科学规划设计第一,需对园林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细致的  相似文献   

6.
许仁华 《中国园艺文摘》2014,(3):103-105,157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风景名胜区在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总体规划具有宏观特性,难以指导景区的实际建设,国家尚无明确的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风景区控规)编制法规;国内许多风景区直接套用城市控规的编制办法来编制风景区控规,依此指导风景区的实际建设必将存在大量问题。从风景区控规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对风景区控规的编制方法、内容体系等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从业人员开始重视风景区控规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促成国家层面的风景区控规规范的出台,使风景区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相似文献   

7.
由荟圆 《现代园艺》2013,(20):138-138
城市近郊风景受周边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张的影响,土地被无节制滥用,风景资源被严重破坏。对城市近郊的风景区应该评估出风景区的敏感地带,以居民点的调控为重点,确立控制人口、合理保留、产业引导的居民点调控原则,以保证城市与风景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文景观是借助自然风景环境,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风景区五大景观之一,在风景区中拥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应该加强人文景观建设,正确认识人文景观在风景区的作用,把握好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构架,掌握好人文景观的建设尺度和原则,有效地开发、保护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浙水至棋子山)主线一期绿化设计的表现手法和绿化典型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探索山区风景道绿化美化模式,提出了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浙水至棋子山)主线绿化的基本思路与绿化典型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地旅游风景道交通体系建设设计特点,对道路建设标准、交通牌示系统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河北平山某山地旅游风景道交通体系设计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应用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出发,以城市典型风景名胜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为例,借助Arc GIS10.5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对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以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吕梁山风景名胜区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调控对策及实现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内涵(概念、原则),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外延特性,综合论述风景区规划的特点及其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以义乌南江风景道沿线的自然文化资源现状为出发点,遵循风景道规划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结合浙中生态廊道的概况,从道路规划、路侧景观规划、廊道生态保护和配套设施等方面探索了生态廊道内风景道的规划策略,串联沿线各类资源点,使得沿线地区可以形成协同发展的网络,保护和修复生态廊道,缓解风景道建设与生态廊道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优秀的自然生态资源可以提升当地的自然景观品质,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亮点吸引居民和周边游客,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园艺》2019,(23):126-128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乡村建设成为国家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现有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突破点。现阶段的乡村景区建设与乡村绿道建设多为各自独立进行,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发展。将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共同开发,有助于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将散布在乡村的各个景点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利用风景区与绿道的宣传展示作用,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5.
从义乌市廿三里华溪森林公园的自然、文化资源出发,结合骑行道的规划特性、设计原则,建立贯穿城市到乡村的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道将作为串联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有助于充分地利用城乡资源,促进城乡融合,着力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区域内多种产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泽伟 《花卉》2017,(10):82-83
随着城市化晋城的加快,乡村的面积逐渐减少乡村中的景观慢慢消失,为了乡村中的景观不会灭绝,人们可以和大自然更加亲近,可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加入乡村风景,本文将对乡村景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原则,并补充讲述这种设计与规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国外风景道,我国风景道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应该积极开展风景道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建立国家风景道管理机构,构建中国国家风景道体系。  相似文献   

18.
白坤  贾真 《现代园艺》2022,(1):91-93
公路的审美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以金佛山风景区天马旅游公路景观提升设计为例,从金佛山景区、天马旅游公路介绍及实现愿景,解读在自然山水背景下风景区旅游公路设计手法,提出天马旅游路景观提升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同类旅游公路设计提供借鉴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自然风景区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分析了自然风景区的定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对自然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慧敏  张鸿翎 《现代园艺》2024,(10):151-153
中国古典园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注重结合传统文化等造园理念对乡村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并阐述了乡村景观建设具有特别参考价值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以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为设计基础,思考提升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