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将蛋鸡0~42日龄称为育雏期,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健康和成活的首要条件。育雏期温度不平稳或者出现冷应激,会降低鸡群免疫力,诱发多种疾病,造成死淘率增高或进入产蛋期后难以实现鸡群产蛋上高峰。因此育雏期温度是否稳定是雏鸡群健康的基础,育雏阶段做好鸡群的温度控制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育雏期雏鸡的死因,采取有效的相应对策,就能大大降低雏鸡群的死亡率,提高鸡群成活率和养殖生产效益。育雏期是蛋鸡养殖的重要阶段,育雏的好坏不仅决定成活率,而且决定以后的生产性能,本试验于2010年2月~2010年3月对某育雏舍育雏期鸡群进行观察,并对育雏鸡群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3.
在蛋雏鸡育雏期添加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进行饲喂,观察育雏期每周鸡群采食量和雏鸡死亡数,并按2%比例抽样称重,计算鸡群均匀度。结果试验组雏鸡质量和鸡群均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采食量和雏鸡总死亡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提示,在蛋鸡育雏期使用金蟾速补钙(畜禽钙锌预混料)可以提高育雏生产性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雏鸡转群后的育雏舍、蛋鸡淘汰、肉鸡出栏后的空鸡舍,应立即进行鸡舍的清扫消毒。通过消毒可以清除舍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切断鸡群问的循环感染,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蛋鸡育雏育成舍水暖锅炉管道供暖效果及其对雏鸡体重生长发育的影响。使用水暖锅炉管道供暖系统对五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育雏育成舍进行供暖,测定鸡舍和育雏育成笼内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雏鸡体重,分析水暖锅炉管道供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鸡舍内平均温度为29.17~32.25℃,育雏育成笼内平均温度为29.69~33.42℃;鸡舍内相对湿度为44.50%~55.95%,育雏育成笼内相对湿度为34.83%~58.98%。鸡舍内水平方向上育雏育成笼不同测定点和环境控制器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存在差异;垂直方向上育雏育成笼不同笼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也存在差异,最上层笼具内的相对湿度最低;水暖锅炉管道供暖系统热水管末端的平均温度显著低于起始端。试验期间雏鸡体重符合本品种饲养管理手册要求。提示水暖锅炉管道供暖系统能够满足蛋鸡育雏供暖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育雏打好基础   科学合理的育雏方法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育雏搞好了,才能为整个鸡群的生产打好基础。我们采用的“温差育雏法”有育雏空间大、空气新鲜、鸡群抗温度变化、应激强的优点,因而鸡群育雏期健康活泼、发病少。同时我们根据季节、温度及鸡群体质的强弱等情况,不同鸡群或同一鸡群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育雏温度,天冷时适当考虑育雏温度高一些,对于体质弱的雏鸡适当提高育雏温度,增加光照强度,以利于弱鸡群赶上正常生长的鸡群,为提高种鸡的均匀度打下基础。   二、控制体重、搞好均匀度是确保鸡群高产的…  相似文献   

7.
张是  郑永 《江西饲料》2004,(6):40-40
现代的集约化养鸡,人们给予一群鸡划一的条件,越来越忽视鸡群中个体之间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对肉用种鸡的均匀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一直未能重视蛋鸡均匀度的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群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依赖于均匀度的提高及对个体差异的重视。1育雏期雏鸡自出壳开始就有体重的差异及强弱的差异,而强雏要求较低的温度,弱雏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采用育雏伞在鸡舍内划分温度带来让雏鸡自由选择其所需的温度。对特别弱者还应采取单独用药、补料等方法缩小差异。2分群可以趁逐只防疫或断喙操作时,…  相似文献   

8.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热量、通风,使雏鸡便于饮水采食,最大限度地使雏鸡达到预期的生长和发育。   一.理想的育雏条件   ●一日龄时,雏鸡需要育雏伞下方温度为 32- 35℃,舍内温度为 26- 27℃。   ●每个电育雏保温伞最多养育 500只雏鸡,红外线育雏伞养育 1000只。建议不要使用整舍保温 (中心供热)育雏,该方式无法使垫料加温且舍内温度不均匀,易使雏鸡脱水。   ●许多国家采用育雏-育成-产蛋鸡舍,即鸡群在同一栋鸡舍内度过整个一生。如果这种鸡舍 2/3为棚架且棚架在育雏育成期间无法移出,建议在棚架上育雏。在棚架上先铺上…  相似文献   

9.
蛋鸡转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鸡生产周期中分阶段饲养一般需要1~2次转群。第一次是从育雏舍转入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是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刺激,因此认真做好转群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减少转群对鸡群造成的不利影响,造就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鸡,往往育雏很多,可是到成鸡时所剩无几。因此,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农村养鸡户的一大难题。1农家养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育雏期温度不合理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把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1.2饲养密度不合适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再加之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一般农家饲养鸡只较为合适的密度是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  相似文献   

11.
一、土鸡育成期的放养准备(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基本放养条件。在放养地搭建固定式鸡舍或安置移动式鸡舍,建围栏。鸡棚的地面可硬化,垫清洁垫料。准备好鸡群所需要的料槽和饮水器。2.鸡群筛选。对拟放养的鸡群进行筛选,淘汰病弱、残疾及和体弱鸡只。3.强化训练。雏鸡在育雏期即进行调教训练,育雏期在投料时以口哨声或敲击声进行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随着广大养殖户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蛋鸡的养殖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无疑为提高农村养殖效益提供了有力保证。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养殖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湿度问题 湿度问题在鸡的育雏阶段尤为突出。一些养殖户过分强调鸡舍的温度而忽视了相对湿度,致使出现一些问题。鸡舍的相对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很重要,特别是对10日龄前雏鸡影响最大,如果育雏室过于干燥,会使雏鸡水分消耗过大而造成蛋黄吸收不良,还会使鸡大量饮水,影响正常消化。一般来说,育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蛋鸡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饲养过程中的管理是关乎饲养成败、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广大饲养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集约化蛋鸡场的饲养管理重点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进行阐述,主要是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的控制. 1育雏期 育雏前的准备.雏鸡入舍前,用0.3%~0.5%氢氧化钠溶液对地面及墙壁消毒,把经消毒药水清洗过的用具和设备放入鸡舍,密闭门窗,并将鸡舍室温升至21℃左右.根据鸡舍的室内空间容积,每立方米使用42毫升甲醛加21克高锰酸钾熏蒸48小时.雏鸡入舍前2天打开门窗通风,启动供热设备(如火炉、火墙、暖风炉),促使鸡舍升温,育雏舍的温度控制在32~35℃.检查供水系统,清洗、消毒水管,把饮水器具的高度调整到适合于雏鸡饮用的高度.平养时要准备好垫料,最好用稻壳、锯末.  相似文献   

14.
在蛋鸡养殖日常工作中要切实注意以下事项。1检查舍内温度对于蛋鸡养殖,温度是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育雏阶段,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保证。室温过高或过低易使鸡群诱发疾病。  相似文献   

15.
供暖设备关系着育雏期鸡群舍内温度控制的适宜、均匀、稳定,影响雏鸡存活率和生长状况,还可以对产蛋期鸡群能否达到产蛋高峰产生影响。作为目前新能源中较为热门的清洁供暖能源之一的空气能(或称空气源)在现代化大规模蛋种鸡育雏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以石家庄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为例,统计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现代化大规模鸡场中的供暖情况及其经济性,以期为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大规模蛋鸡育雏场的应用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与地暖及风盘结合形成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供暖系统,应用于现代化大规模蛋鸡育雏场中,既可以满足鸡舍的供暖需求,又可以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16.
非密闭式鸡舍,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普遍较差,尤其是由一些旧房改造成鸡舍,育雏期温度更难达到要求,且燃料供暖成本高。因此,一些养鸡户摸索采用鸡舍内再搭建临时塑料大棚的方法进行育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法主要适用于由雏鸡直到淘汰出笼不转舍的一贯制鸡舍的育雏保温期,尤其适宜于农村养鸡户育雏的供暖。可用于任何需供暖育雏的季节,一般冬季使用期较长,而夏秋季节使用期短一些。其原因是实行全程饲养方式,势必出现雏鸡阶段时舍内生长面积、空间过剩,而此时育雏升温,就只有将整个舍内温度都升高,才能达到雏鸡所需温…  相似文献   

17.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1育雏舍:选择普通民房或建简易鸡舍,按每平方米育雏50只安排育雏舍的面积。要求鸡舍密闭良好,门窗通风良好,地面清洁、干燥。1.2育雏季节:为了使育成鸡上山即能采食到充足的饲料,宜在3月下旬开始育雏,4月下旬移鸡上山。1.3鸡苗选择:选择来自健康无病种鸡群所产种蛋,经正规孵化出的雏鸡,品种选择优质鸡或当地土鸡即可。1.4育雏前的准备:在入雏前7天,对鸡舍地面、墙壁和周围环境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3天后开启门窗,使气味消散。入雏前2天要准备好饮水器、料桶等必要工具,铺好垫料。雏鸡到达前2~3小时育雏室温度达…  相似文献   

18.
根据几年来饲养蛋用种鸡的经验,认为要养好蛋鸡必须注意如下的问题。 一、育雏期饲养 在此期间必须注意:1.保温伞内的温度必须达到雏鸡的生理要求,但室温应低于保温伞内的温度,这样可提高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些单位在关闭门窗后对整个鸡舍进行加温处理,几乎没有温差,这不利于培养雏鸡对不同气温的调节能力;以致当保温结束时,雏鸡的抵抗力比较差。另外,关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供应不足,此亦不利于雏鸡的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养殖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养殖水平如蛋鸡的产蛋量和利润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鸡舍多为开放式,养殖户在光照管理上存在许多误区,光照程序非常混乱。因此,只有正确地使用光照,才能促使鸡群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适时开产、稳产、高产,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一育雏期育雏期的光照主要是刺激鸡的采食量,而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方面。此时容易在光照时间上出现问题。有些养殖户不考虑增重,在育雏的前2~3周就给予8小时光照。雏鸡本身抗应激能力差,采食量小,再加上育雏期免疫用药次数多应激较大,鸡群往往达不到标准体重。如果此时光照时间过短,鸡群采食时间相应缩短,体重将会严重不足,故而弱小鸡只增多,死淘率增加。还有些养殖户育雏时长期给予20小时以上的光照,甚至到60天以后还给予14~16小时的光照。这样虽然鸡群采食时间长,采食量增大,但鸡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将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进而引起啄羽、啄肛、体质减弱、死淘率升高。我们在育雏前3天采用23小时光照,以后根据雏鸡体重和体质状况,灵活掌握递减光照时间的速度。正常情况下,每周减3小时,直到自然光照或育成期的固定光照...  相似文献   

20.
<正>蛋鸡的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育成期及产蛋期。育雏期是蛋鸡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成活率、鸡群发育的整齐度,抗病能力及产蛋期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短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雏鸡的生理特点是,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温、湿度等外界环境十分敏感,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羽毛生长的快,抗病能力差,群居性强,胆小易惊群。本文重点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