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低价租赁、到期拒还、非法转包乃至直接侵占为特征的土地权益流失现象在部分国有农场时有出现。本文基于上海皖南农场与周边农户资源配置差异,构建农场与农户的劳动效率与土地配置的收益模型,探讨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农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造成的土地权益流失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农场与农户资源不匹配是农场土地权益流失的重要诱因;劳动生产率、土地经营成本造成不同类型与区位农地权益流失程度的差异;提出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以机械化生产实现劳动替代、提高农户持有土地成本等手段,来化解国有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安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安阳县及时研究制定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规定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面积需在13340平方米以上,大田作物经营面积在6670平方米以上,水产养殖在13340平方米以上;畜牧业要求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羊年出栏在50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5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1万羽以上。土地规模经营要相对集中连片。为保证家庭农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陕西农垦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截至目前,省直农垦5个农牧场18.04万亩土地,除军地交叉使用土地6.6万亩视同确权外,其余已完成土地权籍调查测绘工作,全面进入颁证阶段。其中:华阴农场土地确权基本完成,正在换证阶段;沙苑、朝邑、大荔三个农场已完成实地测绘,等待发证;冯原牧场已在办理发证手续。市属垦区中,南泥湾农场密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5,(1):53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读者苏某来电:我承包了一片耕地,近期想注册一个家庭农场。请问:经营家庭农场有什么要求么?答: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江苏省明确申请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应具备一定的土地经营规模。从事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种植的,土地经营规模应为100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通过土地流转合约和劳动雇佣合约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关系到家庭农场资源获取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通过对111家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5.7%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选择正式合约,56.8%的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土地流转方式、初始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占比、土地流转期限和地权稳定性均对家庭农场选择正式土地流转合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投入农场比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家庭农场主主要居住地以及家庭农场类型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稳定发展,微观管理层面应根据资产专用性特性选择恰当的合约治理机制,并且通过居住在农场所在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宏观政策层面应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陈永富  张航  方湖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30-235,251
基于浙江省13个市(县、区)的150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进行测度评价,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运营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粮油类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最高,其次是水果类家庭农场,最后是蔬菜类家庭农场;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家庭农场的运营效率先上升后下降,粮油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8.97、1.21和1.76 hm2;除了土地经营规模,影响3类家庭农场运营效率的共性因素还包括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从事农场劳作年限、农场固定资产价值、雇佣费用、地均种植补贴、贷款满意度、家庭成员是否参加农技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和地均土地租金;影响3类家庭农场运营效率的差异性因素包括农场主性别、劳动力数量、作物市价、农场到镇域距离和农地块数.  相似文献   

7.
<正>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主要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针对存在政策扶持力度小、农户融资难、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经营规模小且散等问题作了认真研究,提出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协调服务管理、强化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等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更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目前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形势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农垦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号)、2008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  相似文献   

9.
周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展现状(一)产业结构情况种植业家庭农场1 086个,占总数的31.5%,主要生产经营粮食、烟叶、蔬菜、果品、药材、苗木等。养殖业家庭农场1 763个,占总数的51.2%,主要生产经营生猪、肉牛、羊、家禽、水产等产业。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597个,占总数的17.3%,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生猪,水果、苗木+生猪等。(二)流转土地情况全市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1.95万hm2,占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5.5%。流转土地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家庭农场有18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0.5%。土地流转价格为500~1 200元/667m2。(三)生产经营情况截至2013年3月底,全市家庭农场年经营总收入为8.4亿元,平均每个农场收入24.4万元。其中:10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农垦潘村湖农场积极流转农村土地,扩大农场生产经营规模,努力增加场级经济总量。农场外出流转土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场外流转土地基本情况自2012年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开拓,潘村湖农场已流转农村土地三处共计8600亩。流转土地面积、承租期限、承租费用及土地状况等具体如下:1.2013年初,农场流转铜陵县胥坝乡群心村7300亩土地,土地承包期限为10年,扣除农业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宿迁市宿城区养殖型家庭农场的走访,发现宿迁市养殖型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注册登记偏少、土地用途受限、家畜、家禽疾病处理不规范、相关扶持政策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尽快出台家庭农场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引导并规范家畜、家禽的疾病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及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种综合型生态家庭农场,实施差别化定位、品牌化经营策略,同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以促进养殖型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土地是国有农场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国有农场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也是农场员工赖以生存生活的承载者.国有农场的土地状况,包括土地总量、分类、质量、权属确定、利用状况、经营情况和经营制度等,与国有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国有农场的重要课题.由于土地的重要性和各地垦区、农场的差异性,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土地的状况呈现出经常变化和异常复杂的态势.如何理顺和规范国有农场的土地管理和经营机制,利用和经营好土地资产,这组有关土地经营的文章,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给出了答案,值得借鉴.本刊将分两期把这组文章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而云和县家庭农场起步晚、发展快,存在运作欠顺畅、资源禀赋不足、土地流转与雇工难、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等困难或问题。对此提出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加强监管;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硬环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平台;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水平;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发展家庭农场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括家庭农场的概念后,指出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3个问题:相关专门政策较少;土地流转不规范;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并提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三条建议:加紧制定专门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加紧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农业教育和培训力度,培育现代家庭农场主。  相似文献   

15.
王九隆 《甘肃农业》2003,(12):12-13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要素.在国有农场,土地国家授权经营,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土地是国有农场的主要资产,土地资产一般占农场资产总额的80%左右,农场通过开发、管理、利用,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土地是占农场职工总数80%以上的农业职工的生活来源和经济基础.按目前职工从业和收入构成来看,这些农业职工除了在土地上耕作,无法兼业,全部收入都来自于耕种土地.因此,国有农场土地的管理和使用,是农场和职工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与农场和职工的利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农地财产权主要是指家庭农场中的土地经营权,家庭农场农地财产权的不足也主要是指土地经营权的不足。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在流转与继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针对目前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不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不规范的行为,应加强合同管理,提供合同范本以供参考,同时加强合同审核和监管;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家庭农场中的非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成员是否享有优先权问题,应规定家庭农场中的非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成员享有优先权,并且该优先权优先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的优先权;对于家庭农场农地财产权的继承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具有成员权属性而采取有限继承,而土地经营权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因为没有了身份属性限制,应采取完全继承。  相似文献   

17.
(一)农场结构的现状 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20公顷面积以上的农场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农场土地总面积的80—95%,在农场数量中也占60%以上。目前意大利农场按规模大小及其他一些特点可分为三级,它的结构状况如下: 1.大农场 面积20公顷以上,多的达100多公顷,这类农场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农场土地总面积50%,农场数量约30万个,占全国农场数量的10%。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美国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包括顺应历史潮流逐步发展壮大、土地的私有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政府部门持续完善扶持政策、经营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发达。为促进我国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发展,借鉴美国家庭农场的经验,提出如下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积极性;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创新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完善农场土地承包关系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场劳动力转移,加快产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如何做到农场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实现土地增效、农场增收、农工受益,是农场现实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搭建平台、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的同时,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地流转的加快推进,作为一种重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将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农地流转动力源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农场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